[摘 要]隨著近年來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對業余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同樣隨之提高。相對應的,人們在音樂方面的欣賞能力和欣賞水平也越來越高。20世紀80年代,中央電視臺推出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2004年的“超級女聲”,之后的“中國好聲音”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的音樂選秀類節目,成就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作曲家、優秀作品、優秀歌唱家及優秀歌手,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還增加了生活的樂趣及幸福感。本文通過對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節目規則、選手參加的選拔標準、評委的設置標準等幾個方面的研究,探析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意義及其影響。
[關鍵詞]選秀類節目;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3-0195-03
[作者簡介]姚麗君(1977— ),女,四川音樂學院講師。(成都 610000)
一、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發展歷程概述
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已經經歷了30多個春秋。其實選秀類節目的定義,從字面意思上看,分為兩層含義,第一層是“選”,即選擇、選拔、精選的意思;第二層是“秀”,這個“秀”字又具有著優秀和展示的雙重含義。所謂“選秀”即選拔出優秀的演唱者和優秀作品,并展示給大家。[1]從1984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一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到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的針對女性歌手的選秀賽“超級女聲”,直至2014年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制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等等幾個典型的電視音樂選秀類節目,中國電視音樂選秀類節目這三十幾年所經歷的歷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萌芽階段
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萌芽階段大致為1984年到2004年間。從1984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一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簡稱“青歌賽”)開始,到2013年第十五屆為止,一共成功舉辦了十五屆賽事。整整三十年的時間,通過“青歌賽”走出了許多被人們所熟知和矚目的著名歌唱家及優秀歌手,如第一屆比賽中的歌唱家關牧村、范競馬等;第二屆比賽中的歌唱家魏松、顧欣,歌手韋唯、毛阿敏等;第三屆比賽中的歌唱家閻維文等;第四屆比賽中的歌唱家萬山紅、蔡國慶等;第五屆比賽中的歌唱家呂繼宏、江濤等。“青歌賽”為我們推出的優秀歌唱家和著名歌手真是數不勝數,在此不在一一舉例。三十年的風雨歷程,對于青年歌手來說,“青歌賽”是他們展示才華,提高專業水平的重要鍛煉機會和階梯。對于各專業團體來說,“青歌賽”是他們選拔優秀歌唱人才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平臺。對于詞曲作家這些創作人員來說,“青歌賽”為他們選擇出了優秀的青年歌手,幫助他們將原來的優秀作品演繹出新的風格,并推廣新的優秀作品,使其廣為傳唱。“青歌賽”以其專業性、嚴謹性、權威性著稱,其節目宗旨為繁榮音樂創作,推出歌壇新人,豐富電視熒屏。推新歌、推新人是“青歌賽”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歷時三十年的比賽為中國聲樂界推出了太多的優秀人才和優秀作品,成為了中國聲樂界里程碑性的重要賽事。嚴格意義上說,“青歌賽”并不是單純的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這一賽事由最初的美聲、民族、流行唱法,后來又增加了組合、原生態唱法,是綜合性音樂選秀類節目。但是,“青歌賽”為中國流行樂壇推出了數不勝數的優秀流行歌手,及優秀音樂人,音樂制作人。
(二)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發展階段
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發展階段大致為2004年到2006年間。這一階段以湖南衛視推出的針對女性歌手的選秀賽“超級女聲”節目最為成功。湖南衛視將創辦《超級女聲》的動機歸結為“大眾傳媒滿足觀眾的互動需要。”[2]此賽事接受任何喜歡歌唱的女生或女生組合報名參賽,沒有任何要求和規則,這樣就擴大了報名的人數,同時“超級女聲”以“想唱就唱”的精神理念,原生態的展示原則,“個性化”的評分標準,加之群眾選票逐層晉級[3],使這個節目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電視流行音樂選秀節目之一。由“超級女聲”而走紅的歌手有周筆暢、李宇春、張靚穎、何潔等。
(三)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沉寂階段
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沉寂階段大致為2006年至2012年,“超級女聲”經過了三年如火如荼的火熱場面之后,明顯出現倦怠,各電視臺的模仿復制現象,讓選秀節目失去了往日的精彩。加之,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四川汶川地震,好多音樂選秀類節目都沒能拿到國家廣電總局的播出許可。2009年到2012年,受一些新興真人選秀類節目的影響,如倍受推崇的江浙衛視大型相親交友類節目“非誠勿擾”,天津衛視職場類選秀節目“非你莫屬”,等等,昔日曾經火熱的音樂類選秀節目由于自身內部的惡俗化現象和外部其它新興選秀類節目的異軍突起,而失去了競爭力,從而顯得暗淡無光,走進了沉寂期。
(四)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重生階段
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重生階段為2012年至今,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在沉寂了六年之后,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制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中國好聲音”(2016年暫時更名為《中國好歌聲》),這檔節目是引進荷蘭《The voice》的版權,經過調整適合國內觀眾的審美和欣賞要求,所打造的新型音樂選秀類節目。本檔節目以盲聽盲選的比賽模式,強調音樂選秀中歌手聲音條件的重要性,此外,講述歌手的經歷,并加以煽情,從而達到娛樂大眾的目的。其中,導師制是“中國好聲音”中不同于以往音樂選秀類節目的重要亮點之一,每期節目都有四位導師,通過盲聽盲選的模式,選擇自己喜愛的選手,有時導師會為了爭奪自己喜愛的選手組隊而相互爭辯,從而為節目帶來了極大的趣味性。“中國好聲音”同時也推出了吳莫愁等優秀歌手。
此外,2014年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好歌曲”由“中國好聲音”制作團隊原班人馬打造,其比賽形式與“中國好聲音”相似,同樣沿用導師制盲聽選拔。
二、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基本模式
通過上文對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發展歷程的概述,筆者將以“青歌賽”“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這三檔具有典型特征,且收視率極高的節目為例,從比賽規則、選手的選拔標準、評委的設置標準這三個方面對中國電視音樂選秀類節目的基本模式進行闡述和簡單分析。
(一)比賽規則
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自1984年至2013年一共舉辦了十五屆比賽,賽時為每兩年一次。1984年第一屆比賽,沒有唱法的分類,采用錄播的形式。1986年第二屆到2004年第十一屆比賽,采用直播的形式,每屆都分為專業組和業余組兩大組。專業組和業余組中又分為美聲唱法組、民族唱法組和通俗唱法組三個類別。1998年第八屆大賽增加了團體比賽和綜合素質考核。團體比賽加強了選手的整體榮譽感,而綜合素質考核促使選手加強在樂理、視唱、練耳、音樂史學、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知識的學習。2000年第九屆大賽增加了“觀眾喜愛的歌手獎”從而調動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參與和互動的熱情;2002年第十屆大賽,加入歌唱技巧的考核,將大家熟悉的、較難的、較經典的曲目,按難度高低,劃分為三類,分別乘以難度系數來計算分數,由參賽選手選擇難度系數比賽。2004第十一屆青歌賽以新歌加0.3分的機制鼓勵原創作品,以此促進優秀聲樂作品的創作和推廣,而且該次大賽首次在個人決賽中采用逐輪淘汰制,這在中國聲樂比賽中史為先例。2006年第十二屆到2013年第十五屆大賽,取消了專業組與業余組的分組,而且打破了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常規,代替以美聲、民族、通俗、原生態、組合唱法的分類。
“超級女聲”的賽程分為“分唱區選拔”和“年度總決選”兩個部分。分唱區選拔賽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海選、復選和晉級賽。
“中國好聲音”的賽程每年一季,于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十月底結束,每周一次比賽。
(二)選手參加的選拔標準
“青歌賽”選手的選拔標準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臺組隊參賽;“超級女聲”接受任何喜歡歌唱的女生或女生組合報名參賽,沒有任何要求和規則;“中國好聲音”要求錄制三首翻唱中文歌曲,一首翻唱英文歌曲,附加個人資料和生活照。
(三)評委的設置標準
“青歌賽”的評委均為國內著名歌唱家、作曲家、音樂評論家、音樂史學家、音樂人、音樂教育家等專業從事音樂事業的優秀人才作為評委;“超級女聲”的評委有節目主持人、音樂監制、短信投票及大眾評委;“中國好聲音”每一季推出四位導師,四位導師即其比賽評委。
綜上所述,“青歌賽”在比賽規則、選手參加的選拔標準、評委的設置標準這三個方面都是最為嚴格、最為正規、最為系統、最為全面的,而“超級女聲”在這三個方面相對而言,是最自由的賽事,“中國好聲音”是這三個節目中要求、標準等方面相對居中的,既非專業,又非娛樂性過強。
三、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積極意義
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在時三十余年,特別是央視的“青歌賽”,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說,“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算不上真正的音樂選秀,它更接近于正規的聲樂比賽。“青歌賽”不僅僅讓廣大聽眾熟知這些優秀的青年歌唱家,同時這些優秀的青年歌唱家也讓“青歌賽”變得高手如云,提高了本賽事的整體水平。可以說央視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代表著中國聲樂界和中國聲樂教育的專業水平和修養。自開播以來便不斷為中國聲樂輸送各式各樣的新鮮血液。如參加青歌賽出身的姚貝娜在2014年春晚上,一首《天耀中華》以流行的方式驚艷四座,唱出了敬畏之心,憫人之情,為國祈愿,國泰民安。
同樣以流行唱法出名的,更有毛阿敏《同一首歌》。這首歌不僅僅是許多人的記憶,也曾經是一檔使得萬人空巷的國民音樂節目,一方大眾啟蒙流行音樂的地方。無數大江南北紅極一時的歌星都曾在這個舞臺上表演過,也正是通過這樣的舞臺,把流行、通俗音樂傳播給了更多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
隨著流行音樂的大眾接受度漸漸提高,2008年奧運會,這個舉國歡慶的時期,把《北京歡迎你》這樣一個傳世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欽定為它的主題曲目,邀請了眾多華語樂壇的頂尖歌手、人氣偶像等傾情獻唱。這一舉動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流行音樂蓬勃發展的態勢,更讓所有人被中國的流行音樂所折服。
同樣引人深思的還有一首《感恩的心》。當年汶川地震是所有國人心中永遠的痛。為緬懷逝者鼓勵人們心懷感恩,這首催人淚下的作品走進了各個城市中小學生的課堂里,這也是流行音樂被大眾所接受的一種表現,它更接地氣,更能直白地表達作品主題下的核心感受。在日常的生活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所有人,這也是流行音樂不可否認的特性之一。
“超級女聲”節目的出現,讓所有熱愛音樂、喜愛歌唱的女孩們為之心動,這項賽事只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必須是女生,也不限定參賽者是否受過專業訓練,且不受地域的限制,沒有年齡的要求。“超女”的出現為很多擁有歌唱夢想的女孩圓了一個明星夢,使她們能夠站在舞臺前展示自我,為大眾表演,以至十幾年之后的今天,從“超級女聲”走出來的優秀歌手們,還一直活躍在中國華語流行樂壇上。比如2005年超女冠軍李宇春的代表作《下個路口見》,火遍大江南北,為大眾展示了流行音樂的魅力。不僅如此,她還一邊在國際舞臺上傳播華語流行音樂的魅力,一邊為更多熱愛音樂的莘莘學子提供幫助,言傳身教。
“中國好聲音”是浙江衛視推出的勵志類的音樂專業評選節目。既給熱愛音樂的素人歌手創造了機會,又有當紅的優秀音樂人作為評委和導師,進行嚴格篩選及選拔。這檔節目主打重樹“聲音”本位,對于所有學員的評判標準都建立在學員本身聲音的魅力之上,像擁有獨特聲線的斯丹曼簇等,讓我們進一步領略到了流行音樂的獨特魅力。
以上這三檔選秀節目不僅僅給觀眾帶來了快樂,同時也為中國聲樂界,特別是中國流行樂壇選拔出了許多優秀的歌唱家和歌手,為中國華語樂壇的創作隊伍帶來了新生力量、匯入了新鮮的血液。
四、試論如何正確認識中國電視音樂選秀類節目的意義及其影響
縱觀國外電視音樂選秀類節目已相當成熟,目前為大家所熟知的IL DIVO是全美選秀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的制作人推出的跨界類型音樂組合。IL DIVO的成員都接受過專業的美聲唱法學習,而且他們有著很強的聲樂功底,其演唱既具有專業素養,同時又接近生活,貼近自然,深受聽眾所喜愛,自2001年組合至今,十五年的時間,他們依然活躍在世界音樂舞臺上,IL DIVO在專輯中所演唱的歌曲,不單只有英文歌曲,更有西班牙文與意大利文,無論演唱的是哪一國語言的歌曲,你都可以在他們的優美歌聲中體驗到全球共通的情緒——羅曼蒂克。
而我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所選拔出的優秀歌唱家及歌手,依然以“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為最多,從“青歌賽”走出來的優秀人才歷經三十余載,依然深受廣大聽眾所喜愛,當然“超級女聲”和“中國好聲音”也推出了不少優秀歌手,但是這兩檔節目所推選出的都是通俗唱法的歌手,并沒有涉及到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及原生態唱法的評選。這樣不僅僅顯得音樂選秀節目類別單一,而且不能完全滿足廣大的觀眾和熱愛音樂的人士。近年來,跨界演唱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并為越來越多的愛樂者所接受、熟知并喜愛,而目前,我們大多數的電視流行音樂類選秀節目依然僅限于流行音樂,流行樂歌手的選拔,筆者認為這是我國電視音樂類選秀節目的一個空白點,音樂類選秀節目應該涉及到音樂的多個層面,應該多設立“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等這類的節目,同時也可以學習國外的選秀節目,汲取經驗,從跨界演唱的角度出發,這樣既能滿足更多觀眾和愛樂者的欣賞需求,又能突顯節目選拔的專業性過硬。當然,不論是“青歌賽”類比賽性的大獎賽,還是“好聲音”類選秀型的歌唱節目,不僅是為國內的歌唱家、出道歌手、素人等提供表演的機會和舞臺,并被大眾所熟知,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旨在提高國人觀看者的音樂素養及音樂審美欣賞能力。因此這才賦予了各種音樂選秀類節目對于中國華語樂壇最大的能動性。
縱觀中國電視流行音樂選秀類節目已走過了三十余年的風雨歷程,有成功也有心酸,為中國聲樂界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著名歌唱家及優秀歌手,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流行音樂原創音樂的進程。雖然它的出現及發現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和爭議,但筆者更希望能夠通過中國電視音樂選秀類節目的蓬勃發展,中國華語樂壇的隊伍能夠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完美。
注釋:
[1]趙 毅.從音樂選秀看大眾審美觀念轉型[J].人民音樂,2012(09):86—88.
[2][3]陳 星.論音樂選秀節目中的音樂[D].南京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莊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