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元化教學理念是在教育領域盛行的一種正確教育思想,可以為教育教學帶來綜合性較強的教學方式,提供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確保教學效率全面增強,學生對聲樂知識的掌握效果,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使得學生能夠在創新思維帶動之下獲得成長與進步。多元化教學理念可以給高校聲樂教學帶來深刻啟發,促使教師以多元化思想指導教學活動和聲樂實踐訓練,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徹底變革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所倡導的觀念保持一致。高校聲樂教師應該在推進改革活動的過程中把多元化教學理念作為指導,根據社會對于全面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改革教學模式,給原本單一單調的聲樂教學帶來活力。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理念;高校;聲樂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3-0066-03
[作者簡介]牛藝添(1985— ),男,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大連 116029)
音樂教育改革在助推聲樂教學創新發展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而促進聲樂教學多元化也成為當前時代教育創新的內在要求。新時期高校聲樂改革獲得了很大成績,不過在現有教學當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無法順利達成改革目標[1]。聲樂課程是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除了要關注學生的演唱能力培養之外,還需要增強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這就決定了傳統單一化的聲樂教學安排方法無法順利達成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依托先進的教育觀念,創新聲樂教學活動,用變革來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
一、多元化教學理念概述
多元化教學是在教學基礎上最大化調動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方法,根據教學準則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與前提條件下,推動學生全面發展[2]。多元化教學和過去的單一化教學相對,要求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促進多元化交流,落實多元化教學達成多元化目標,促進學生多元化和全面化發展。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想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應該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其中多元化教學理念具備很高的現實利用價值。對多元化教學理念進行正確解答,把握其內涵與要求是教師的工作重點。不過從整體上分析,多元化教學里面側重的是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所以應該與時俱進,引入現代化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不斷充實聲樂教育,也讓學生的聲樂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二、多元化教學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合的意義
當今社會的發展顯現出多元化面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社會需求。多元化教學理念在整個教育領域備受關注和提倡,除了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之外,還有助于解決傳統教學當中的問題,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和深刻的體驗[3]。
把多元化教學理念應用到高校聲樂教學當中的突出意義主要體現在:
一是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本身的學習背景以及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在聲樂基礎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部分學生基礎薄弱,無法輕松接受高難度的知識技巧;部分學生基礎扎實,能夠在完成現有任務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于是教師在安排聲樂課程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落實因材施教。聲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確定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任務,讓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掌握水平得到提升。多元化聲樂教學和因材施教目標具備高度一致性,適合于不同特征的學生群體,可以讓擁有共同方向的學生加強互動探討,讓教學質量提高,事半功倍。
二是能夠增強學生聲樂學習興趣。興趣培養是合格聲樂人才培養的基礎,哪怕是面對相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興趣水平方面也不同。合格的聲樂人才還必須面對國際競爭挑戰,這無疑給學生的素質能力以及聲樂教學提出了高層次要求。多元化聲樂教學理念融合滲透有助于對我國聲樂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效塑造,并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感受到社會的需求,不斷發展和增強自身興趣,接受新知識,保持和時代同步發展的狀態。
三是能夠促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一系列的調研活動顯示,聲樂教學改革在教育模式上遇到了瓶頸,再加上聲樂教學改革是一項雙向互動工作,不能夠只是有教師的付出,而沒有學生的參與和反饋。現有單一化聲樂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上存在缺陷,想要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困難,無疑為課程改革深化落實帶來了重重阻力。多元化教學理念和聲樂教學的融合,給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4]。
三、多元化教學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合的要求
多元化教學理念體現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可以改變傳統的聲樂人才培養模式,消除以往消極被動的發展局面,具備更大的生機和活力。促進多元化教學理念滲透,體現出這一先進理念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必須在進一步的聲樂教學活動當中把握以下重要要求:第一,明確多元化教學目標,沖破落后的教學觀念。多元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必然要有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作為開展各項教學行動的支撐力量,促使教師把握教學改進方向,同時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實現基礎能力和高層次能力的逐層提升。教師應該在綜合考慮聲樂教學改革目標、教學大綱要求、教學規律以及具體學情這幾個因素基礎上制定多元化教學目標,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綜合成長平臺。第二,變革聲樂教學內容,提高內容豐富性。在聲樂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教師應該和多元化教學理念保持一致,除了對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指導之外,還應該補充國內外的優秀聲樂作品,提高對于民族聲樂作品與民族音樂文化內容的重視程度,對學生進行藝術以及文化層面上的指導,確保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學內容的一致性。第三,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把多元化教學落到實處。優秀師資建設對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來說至關重要,而且不管是多元化教學理念落實,還是探索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都必須把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教師想要輕松駕馭聲樂多元化教學,并在課程實踐當中與時俱進,就要廣泛吸收知識營養,增長專業技能以及教學能力,將接受教育培訓和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在終身發展理念的指導之下全面進步。
四、多元化教學理念下的高校聲樂多元化教學模式
(一)基礎技能教學模式
基礎技能對于聲樂課程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體現出很強的基礎性,是培育合格聲樂人才的根基,也是教學改革當中要把握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盡快掌握基本技能。基礎技能教學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運用科學靈活的方法進行聲樂理論的講授[5]。聲樂理論知識在聲樂教學當中居于基礎地位,是學生開展高難度學習的根基所在,不過不少學生在理論學習方面通常有明顯局限性,分開掌握聲樂理論和聲樂技能,從而影響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對此,教師要注意做好復雜理論的分類工作,根據不同學生特質講解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聲樂理論,利用這種有區別的理論傳授方法,滿足學生的分層學習要求,并根據學生的接受和反饋情況調整理論教學方法,促進理實一體化。二是積極拓展聲樂技能訓練的訓練曲目。對訓練曲目進行拓展并不是單純增加作品的數量,而是立足不同角度進行拓展延伸。在曲目語言方向方面可以適當加入英語曲目,增強學生掌握英文作品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對多樣化語言的聲樂演唱活動產生興趣。在曲目題材方面,要恰當把民歌、戲劇、通俗歌曲等結合起來,利用各種不同類別的作品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也讓學生在接觸各類作品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專長。在作品表演形式方面,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使得學生能夠綜合參與到各種不同類別的表演當中,比如獨唱、重唱、合唱等,讓學生在參與不同形式表演的過程中,磨煉和歸納歌唱技巧,拓展就業渠道,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二)情感體驗教學模式
情感體驗的積累對于學生聲樂學習能力來說至關重要,也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技巧的消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力。情感體驗教學的開展需要把握直接與間接這兩種重要途徑,其中直接途徑只得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積累聲樂藝術構思與創作的靈感,積累生活財富[6]。教師在這一過程當中要注意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與體驗生活,把握其中的自然風景與生活情境,對人的內在情感進行把握,以便在演唱過程當中把對生活的領悟思考融入其中。間接途徑主要是帶領學生認真學習古今中外的優秀藝術文化,鑒賞高水平的經典作品,從中吸取經驗和技巧,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不斷拓展學生的藝術眼界。比如學生可以依托電影、小說、詩歌、繪畫等文學藝術,體驗生活當中的深厚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究竟是如何引發的,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融入進來,避免虛假做作的情感表現,讓歌唱情感抒發更加真實自然。
(三)信息化的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在現代教育背景之下誕生的教學方法,可以為聲樂教學信息化建設提供保障。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比如多媒體、數字音樂制作技術、互聯網等手段可以綜合提高聲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聲樂學習當中不斷接軌當代音樂文化。網絡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能夠讓教師開拓備課思維,拓展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現代化學習需要的同時增強學生信息素養與創作能力[7]。在信息化教學當中要特別注意:一是增強聲樂演唱互動。在聲樂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現場參與,真正把計算機、教學活動和學生結合起來,利用深度互動的方式增加學生的深入學習效果,給學生提供更大發揮空間。二是促進現代技術和音樂互動。多媒體互動可以對學生的各個感官進行刺激,增進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知,讓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當中得到現代技術回饋的綜合聲樂信息。三是促進教師和計算機互動。教師可依托計算機平臺制作微課和其他課件,拓展各種各樣的感性資料,也可以依托這一途徑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吸收更多先進的教學成果,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以自身建設帶動高校聲樂教學改革。
(四)文化修養教學模式
文化素養是影響高校學生聲樂學習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只有在學生擁有極高的文化素養之后,才可以真正領悟多樣化情感演唱需求,輕松準確傳達作品當中的文化內涵。在對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行培育時,教師先要確定學生應具備文化素養的主要內容,把握不同的聲樂文化類別。一般性文化主要是非藝術類包含的知識,比如自然學科、社會科學學科當中的很多基礎要素能夠輔助學生拓展聲樂專業外的其他知識領域。姊妹藝術文化重點包含作品創作背景、專業外文化知識等和聲樂文化存在相輔相成關系的文化內容。專業文化是聲樂專業本身的史論、技能等相關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要選取具備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逐層分解體驗音樂作品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具體方式和技巧,促使學生關心關注聲樂文化。另外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和聲樂表演有關的實踐體驗活動,比如參觀文化藝術展覽、音樂會表演、國內外經典作品閱讀等。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活動當中接受文化藝術熏陶,順利提高文化修養[8]。
(五)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個性化教學模式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并不存在絕對規范,所以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但是也是因為這樣的開放性要求,教師想要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應該把控以下幾個要點:一是充分考量生源特征。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曾經學習經歷進行把握,了解學生聲樂學習當中的優缺點和現有水平,之后結合學生的聲樂學習基礎做好小組劃分,提高教學針對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二是把學生需求調研作為設計個性化教學的基礎,這是因材施教的依據,也關系到聲樂教學質量。在需求調查當中,可通過面對面溝通、調查問卷和社交平臺交流等不同方法,密切師生互動關系。三是制定個性化聲樂人才培育計劃,幫助每個學生找準自身的成長進步方向,增長學習動力。四是構建行之有效的教育評價機制,及時檢驗現有教學的缺陷和不足,找到個性化教學創新的突破口,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結 語
在步入新世紀后,國家音樂教育朝著全面素質教育方向發展。音樂教育在發展過程當中為社會優秀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途徑,也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手段,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來說非常有益。高校音樂教育在培養高等人才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這是音樂教育在高校當中受到重視的原因。聲樂教學的開展有助于音樂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可以為高等人才的培養提供綜合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為確保教學質量,應該著力探究多元化教學理念和聲樂教學的融合方法,看到傳統單一化教學的局限性,促進現代化教學目標的實現。
注釋:
[1]謝 紅,郝寶珠.新時期多元化聲樂教學模式的設計探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0):96—97.
[2]范文婷.中職聲樂教學方法多元化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16):7—8.
[3]李云飛.試論高師多元化聲樂教學的價值取向[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162—165.
[4]鄧穎貞.基于多元化理念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9(06):36—37.
[5]韓 凌.高師聲樂教學:從曲目的拓展到聲樂價值理念的多元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8(05):215—216,230.
[6]張宏渝.淺談高校聲樂教學的新形勢及方法[J].藝術評鑒,2019(06):222—223.
[7]顏雄心.當代多元化發展視角下的高校民族聲樂教學[J].讀書文摘,2018(11):132.
[8]蔡多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J].音樂探索,2019(02):96.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