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科 王萬魁



新栽桃樹前期管理很關鍵,這關系到桃樹的成活率。對于新栽桃樹幼苗管理(圖1)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確保適宜的土壤酸堿度
桃樹生長最適宜的土壤pH值是5~6,允許在7.5以內,超過7.6以上就容易出現缺素癥。土壤pH值越高,越容易把鐵、鋅、鎂等元素固定,使它們變成難溶性元素,使桃樹無法吸收,最終導致嚴重的生理病害,如黃葉、小葉、苦痘病、花而不實、畸形果、果實硬度變差等。在建園前一定要進行土壤酸堿度的檢測,否則,土壤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某些元素的吸收利用,使桃樹根系生長不良,出現各類生理病害,降低桃果品質。
2 及時澆水
要保證苗木成活,一定要及時澆水,而且要多次澆水,要給樹根創造一個較長時間適宜萌發新根的土壤水分條件,只有生長了新根才能說明桃苗成活。一些果農采取簡單的一锨一苗的栽植方法,隨挖隨栽,樹苗卻活得很好。這歸結于土壤中的水分不蒸發,即便澆水不及時對苗木的影響也不大。而有些果農采取先挖坑后栽植的方法,待坑全部挖好以后才開始栽樹,這樣栽后樹苗根部的水分會被經風吹日曬早已干透的土吸干,造成苗木水分倒流;同時加上樹干自身的蒸發,如果不能及時澆水,樹苗就會死亡。在栽植時要做到隨挖隨栽不跑墑,栽后12小時內及時澆水,這樣才能保證樹苗的成活(圖2)。
3 科學澆水
桃樹苗木栽植以后,要做到科學澆水,這是保證成活的關鍵措施,特別是第二水必須跟上,第一次澆水與第二次澆水間隔7天左右,地皮不能干,使苗木根部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50%~70%,產生根壓,強迫根部傷口的皮層、氣孔吸收水分,從而不斷彌補樹上水分蒸騰的不足。只有保證土壤墑情,才能加快根系傷口愈合,促使樹體萌發新根,變根系被動吸收為主動吸收,這樣樹苗才能恢復正常生長,確保成活。所以,桃樹栽植以后長時間保證20厘米以上土壤有較好的墑情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4 及時覆膜
覆膜是促進樹苗生長的一項很重要技術。2018年,筆者專門做了對比試驗,發現沒覆膜的緩苗慢,深秋停長后覆膜與沒有覆膜的樹干粗度和高度相差一倍。所以,必須在澆第二水后立即覆膜增溫保墑,越早越好,給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根就萌發得多、長得快,樹就長得好。生產實踐證明,用黑膜覆蓋可一舉三得,既能增地溫,又能保墑,還能滅草,減少除草用工(圖3)。
5 及時追肥
樹苗活不活在于水,長得好不好在于肥,桃樹栽植后及時追肥尤為重要。根要長得壯、萌發多,離不開營養。苗木栽好一個月之后,進入5月上旬,基本都過了緩苗期了,這個時候桃樹根系進入第一次生長高峰,根系已經恢復了吸收的能力,也到施肥時候了,每一棵桃樹可以使用一點水溶肥,切忌過量燒根。有些人認為,萌發了新根再追肥,追肥早了就是浪費,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追肥必須在發根前。2019年在山西稷山一油桃基地,4月下旬新栽“棗油桃”品種就有缺素癥黃葉的發生,且高達20%~30%,5月上旬黃葉達40%~50%,5月13日,用沖施槍追氨基酸有機營養肥加水溶性肥(弱酸性肥),并沒有好轉跡象,到5月中下旬黃葉達到80%以上。究其原因,是土壤堿性較大,pH值達8以上,抑制了土壤中鐵、鋅、鎂等中微量元素,加之長時間的干旱使土壤墑情明顯不足,施肥得不到利用。5月30日進行澆水,4~5天后,桃苗95%以上由黃轉綠,恢復正常。這一現象充分說明,4月下旬新栽桃苗的貯藏營養即將耗盡,5月上中旬表現出嚴重的缺肥缺水,只有通過澆水施肥才能解決問題。5月上中旬是貯藏營養向當年營養的過渡階段,肥一定要施在過渡期前。山西運城果區以4月中下旬施肥為好。施肥后如果天降大雨可以不澆水,只要土壤顏色由深變黃就必須及時澆水,以確保桃苗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