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心去葉是板栗樹春季、夏季、秋季修剪的一項關鍵技術。摘心去葉的作用是控制新梢旺長、促生分枝、增加枝量,并且可增加營養積累,改變營養運轉方向,可以使樹體營養更多地從頂端運輸到其他生長點,避免枝條瘋長,形成良好的樹冠,從而提高產量。
1 摘心對象
1.1 嫁接幼樹發育新梢
板栗建園多采用實生板栗苗,經過2~3年的生長,枝干達到一定粗度,根系比較發達,嫁接幼樹的營養枝長勢比較旺盛,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形成空膛,所以需摘心控制其旺長。
1.2 改劣換優大樹新梢
改劣換優的板栗大樹,根系比較發達,營養充足,樹體改造部分枝干被去掉,根冠比例失調,由于頂端優勢,營養輸向嫁接的新生枝條,如果不進行摘心,枝條會生長過旺,造成枝條瘋長,所以需要摘心以保證形成良好的樹冠。
2 摘心時間
2.1 春、夏季摘心去葉
由于嫁接早晚的差異和其他環境因素(比如肥水條件、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春季首次摘心去葉沒有固定時間(約在5月中旬,具體時間需看新梢長度或花芽分化情況),一般需摘心2~3次。
2.2 秋季摘心
秋季摘心為末次摘心,立秋前后5天即可,最晚不能超過立秋后一周。
3 摘心方法
3.1 營養枝摘心
幼樹嫁接主要目的是為了盡快形成良好樹形,當年不以結果為目的,所以不建議使用棒槌碼(結果母枝)嫁接。建議使用一年生發育枝,這樣的栗碼嫁接幼樹一般很少出現雄花段,摘心不用考慮摘到盲節上的問題(圖1)。
改劣換優更新的大樹,一般都將原有骨干枝長度回縮2/3左右,消耗樹體貯備營養的枝干大量減少,萌發后新梢生長特別旺盛。若不進行夏季摘心,當年新梢一般會旺長至80厘米以上,成為強發育枝,瘋長、徒長,而且第二年也不會結果。為了促使其早結果,控制樹冠過快延伸,形成良好的樹冠,必須進行適時摘心,以達到預期效果(圖2)。
對嫁接的幼樹、改劣換優更新大樹當年新梢的發育枝,需適時進行2~3次摘心。約5月中旬新梢長至3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摘去頂端1厘米新梢,再摘去頂端2~3片嫩葉片,留下葉柄,以保護芽體,防止受損,比如失去水分等等,目的是促生二次分枝;當二次新生分枝長至30~4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摘心,目的是促生三次分枝。在摘心后去除頂端2~3片嫩葉,保留葉柄。第一次、第二次摘心都是為了促生分枝,形成樹體良好骨架;然后等到立秋前后5天進行第三次摘心,于飽滿芽處短截,此次摘心是為了充實芽體,使芽體發育更加充實飽滿。注意此次摘心不需要去葉。
3.2 雄花枝摘心
對只有雄花開放的枝條摘心時,要推遲到雄枝雄花序出完,并已長出腋芽,確認該枝條不能抽生雌花之時進行,也就是摘心要摘到尾梢上,在雄花序以上留4~6片葉處摘心去葉。這樣可控制枝條瘋長,有利于促分枝,發枝效果更好,而且形成頂端飽滿芽,第二年結果。否則,如果摘心過早,就有可能將已孕育成雌花還未完成分化的雌花去掉(圖3)。
對于雌雄混合花序枝,因為果實生長需要消耗養分,尾枝不會旺長,芽體飽滿,以利于第二年結果,所以這種枝條不用摘心。
總之,摘心去葉是板栗樹修剪的一項關鍵技術,是促使板栗樹冠早形成、早結果、早豐產、減緩結果部位外移速度的最有效的措施(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