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豪強
付萬全,河南永城人,八零后中國美協會員,擅花鳥,涉獵廣泛,畫風超然,風格獨特。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展覽中獲獎,在中原乃至全國都有著不俗的影響力。付萬全的花鳥畫既有學院派的雅韻,又有自身的性靈。在技法上,廣汲宋畫和眾家之長的同時又不斷辟新嘗試;在格調上,付萬全的花鳥畫清新淡然,觀之澄懷暢神;在意境上,他的畫精于形象而意味橫生,簡生繁復。
付萬全先后求學于中國美術學院和山東藝術學院,深厚的功底得益于他對古畫的大量臨摹和花鳥名家的細致鉆研,除此,對于西方美術的借鑒吸收也讓他有了更廣闊的格局。
(一)摹古
縱覽付萬全花鳥畫,不少作品都回溯宋代古義,古韻悠長。在一眾宋朝花鳥名家中,趙佶的堂皇富貴,野逸明快;崔白的雄勁酣暢,精妙傳神;鄭思肖的精研簡練,含義深刻……付萬全在臨摹他們的作品時,抓住精髓,在其作品中也有投射。如《呼鳴聚》《占上春》等作品都是其“崇宋”的代表作。付萬全習得了宋人花鳥畫取法自然、構圖推敲、著色講究、再現不失意趣等造境之法。以作品《林見清音》為例,付萬全用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突出了樹木、禽鳥的情態和羽毛色彩,畫中婆娑朦朧的枝丫上,聚攏著幾十只羽翼絢麗的小鳥,悠然地排列著歌唱和對望,妙趣橫生,使得觀者浸入畫境。摹古讓付萬全秉承了花鳥畫優良傳統,也可以說宋人花鳥畫是付萬全的筑基之本。
(二)鑒西

社會的發展,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國花鳥畫的生態格局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付萬全在創作技法、表達觀念和取材構圖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和創新。
付萬全在畫中極為理性的構圖經營以及對形式美感的把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西方畫理的借鑒。以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作品《和諧家園》為例,從題材內容來看,已不受限于傳統的花鳥題材。鸛鳥、柵欄、蕉葉、地板等元素讓傳統與現代相容,構圖形式和造型風格上也有極大的突破。畫中的地板是西方典型的焦點透視畫法,鸛鳥也經過了變形處理和重新排列。強烈的設計感和濃厚的裝飾意味,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除此,多樣的色彩表現和構成感、時空感的加入讓整幅畫又提升了一個新的境次。西化的視覺效果加以中式的繪畫語言,背后是付萬全對中西方繪畫理論的熔煉,這幅作品在付萬全的繪畫生涯中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也將他花鳥畫的創作拔高到了新的格局。
敘古、通今,又擅推敲。付萬全靈性非常,題材涉獵眾多,所畫之物皆生靈韻。對于意境的追求,其畫多會融入獨特的情趣,含義雋永。其內在童心的驅使,使其畫作也頗有“降躁”之效,沁人心脾。
(一)物靈

付萬全作畫,不限于一草一獸。蒼鷹、猴子、烏龜、松樹等皆可入畫。所畫之物,物象靈動,妙趣橫生。石濤言“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詠乎我也”。畫家經常通過寫生或直接的生命體驗來洞察身邊一草一木的生命躍動,進而在藝術創作中達到“陶詠乎我”的精神享受。付萬全筆下之物,靈動異常。以《不二》畫作為例。畫中一只紅面獼猴,靜臥老松之上神態怡然。作為與人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付萬全把這只猴子做了擬人化處理:兩腿盤坐再加上一指指天,一手呈信手拈來狀的手勢,儼然一副長輩之態。《不二》之名應是表達此猴說一不二的長者之態,既滑稽又含旨趣,觀者有味。
(二)境趣
無論是工筆花鳥畫,還是寫意花鳥畫,由于受題材、篇幅等限制,畫境很可能會困于囹圄,所造之境一眼望穿。付萬全的花鳥畫不僅“顯物靈”,而且“融我情”,所造境次豐富、有趣,給觀者帶了不少“推敲”的樂趣。
“有一段時間我在思考人與人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人相處,你會不停地變換角色。那么物與物相處是否也會如此?他們是什么關系?這種關系只能猜測。”這是付萬全創作《關系》一畫時的創作感想。此畫物象極簡,只有石與竹兩種,再無旁雜,赤竹與黑石二者色彩形成對比,黑石后面還有隱匿的藍灰石頭,透過黑石不規則的孔徑,可看到赤竹與藍灰石頭糾纏在一起,赤竹的生長方向和直曲程度也隨著石頭的形狀反反復復地發生變化,石頭的堅貞與赤竹的不屈盡染紙上,簡約雅致卻意境非凡。如果一幅畫有技無思,注定會缺少靈魂。“融思”“注魂”又是付萬全花鳥畫的一大特色。



付萬全的花鳥畫掇菁擷華,誠如黨震先生所言:“在構圖、布勢、細節方面,付萬全的近作尚有許多有待推敲的地方,這也許與他的年齡與閱歷有關……”
(一)極致
為了追求極致,很多藝術家傾其一生。極致既可以是某種藝術符號的體現,也可以是藝術態度的展現。首先,藝術家風格的形成往往伴隨著富有標識性符號的出現。付萬全雖題材廣涉,技法通融,但還是欠缺些極致性的符號。其師沈光偉多次涉足原始森林,訪問名山大川,只為觀察和感悟高山杜鵑的生長特點,不斷提煉,終成畫杜鵑絕手。這值得付萬全學習。除此,極致也應作為藝途的圭臬,時刻踐行,只有追求極致,才能造化藝境。
(二)不惑
八零后的付萬全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不惑之歲是一個新的節點,很多藝術家在這個節點積淀出厚實的藝術靈韻或發生風格轉型。修煉為知者或許是未來付萬全藝術風格定型的重要時期,閱歷的積淀,知識的積累,或許會讓付萬全登入更高的藝境。
傳統與經典幾乎是每位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都要面對的。付萬全也在經典作品中汲取到了“花鳥之道”。對于宋人花鳥畫的臨摹和名師大家的研究讓付萬全鍛煉出了深厚的基本功。西方美術的視野拓展和自身心性的雕琢,讓其繪畫風格漸顯。付萬全的花鳥畫融萬物、諧境趣、富童真,藝術特色鮮明。作為青年畫家的付萬全已成績斐然,但藝途漫漫,詩性的遠方、極致的追求、心性的沉淀將是他一生所向。

付萬全
河南省永城市人。2006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河南省美術發展促進會理事。現任教于河南大學美術學院。
2015年作品《湖水能解物外心》獲“重溫經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9年作品《和諧家園》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20年作品《林間清音》獲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入會資格作品。
2021年作品《黃河謠》入選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實踐優秀美術作品展。
2022年作品《黃河源》獲第七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直送作品。
作品發表于《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中華兒女——書畫名家》《書畫藝術導刊》《齊魯文學》《文藝生活》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