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對解決人心向背、力量對比這個最大的政治提出了新的課題,要求人民政協充分發揮統戰功能,為實現最廣泛的團結凝聚更廣泛的共識,為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加快制度定型。當前尤其需要聚焦思想引領、培育共同體意識,創造協商民主新形式、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注入新活力,深化海外統戰、廣泛凝聚力量,講好政協故事、傳播中國智慧,促進人民政協進一步強化理論支撐,更好地發揮統戰功能,為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人民政協;統戰功能;共同體意識;協商民主形式
[中圖分類號] D6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04-0042-04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人心向背、力量對比,真真切切成為中國最大的政治。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要充分發揮統一戰線法寶的作用,就必須與時俱進挖掘和拓展人民政協的統戰功能,使人民政協在新時代地位更清晰、功能更聚焦、能力再提升,切實擔負起自身的政治責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新時期國際政治關系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革命性變化而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這個大變局不僅影響著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發現、理解并適應這種變化,保證我們在大變局中順利前行,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人民政協體現其價值、實現其功能應有的戰略視野。
在大變局之下,國家治理能力問題更加突出,對人民政協真正體現“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盡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旨是“變”,但它并沒有根本改變全球力量對比的基本格局,也沒有改變國內治理問題的優先性和民族國家的基礎性地位,反而給國內治理帶來了各種不確定性,加大了國內治理的難度。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升級,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面臨巨變,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方式也隨之變化,進而沖擊我們既有的政治秩序。這都將給我們的國家治理帶來新的難題和挑戰。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對此積極回應,有所作為。
在大變局之下,人民政協凝聚共識的功能實現要求更加緊迫。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我們化危為機的重要條件。但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沒有以共識凝聚為前提,就不利于統一思想和行動。尤其是在大變局之下,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各種矛盾縱橫交織,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從未停止,統一戰線已經處于反滲透、反分裂、反顛覆斗爭的前沿,人民政協責無旁貸。
在大變局之下,立足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實現最廣泛的團結更加重要。在國際政治新舊秩序嬗變的過程中,國際力量博弈更加劇烈,這要求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變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模式不斷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此外,盡管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題,但值此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代,除了傳統的安全因素之外,人類還共同面臨著許多非傳統安全的威脅,需要人們攜起手來,實現最廣泛的團結。
回應以上挑戰,都需要人民政協充分發揮統戰功能,而人民政協一直都是統一戰線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優勢。對人民政協而言,“統戰是第一功能,團結是第一主題”,①人民政協只有充分發揮并不斷開發統戰功能,才能與自身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性質、定位相匹配,才能更好地承擔歷史使命。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從政治文明的角度、從制度競爭的視角去進一步開發人民政協的統戰功能。但在現實政治實踐中,人民政協統戰功能的發揮,還存在著要求與結果不符等問題,要求我們進一步強化問題意識和精準意識,更好地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加快制度定型,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在2019年召開的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政協制度”這一科學概念。這意味著人民政協作為我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制度成熟和制度定型的標準,提高人民政協制度的適應性、自主性、凝聚性和復合性,建立和完善以政協章程為基礎,以有關文件為依據,以各種意見、機制、規則、要求為要件的成熟的人民政協制度系統,就成為當務之急。為此,需要明確人民政協制度與其他政治制度的關系,規范人民政協組織與其他黨政國家機關的關系,優化人民政協與外部政治體制機制的銜接與配合,既從制度上體現中國特色,又從功能上保證大團結大聯合,為人類破解全球治理難題提供中國智慧。
堅持雙向發力,為完善國內治理凝聚力量。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既是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過程中的自我完善,也是未來人民政協發揮統戰功能的重要機制。當前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新的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中國能不能突破西方敵對勢力的圍追堵截,在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一方面,人民政協作為專門的協商機構,有責任也有渠道動員所聯系的社會各界人士,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性機遇,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言獻策,把協商民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大變局之下的人民政協不能僅僅滿足于建言資政,更需要在建言資政的過程中凝聚共識。越是社會群體分化的時代,越需要匯聚共識;越是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大變局之中,越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這就要求人民政協積極推動社會各界關注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局,用共同奮斗目標、共同歷史命運和共同文化傳承,引導社會各界勠力同心,形成國家治理的最大共識。
為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人民政協履職盡責的價值標準,需要加強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的研究,有效協助黨委和政府解決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堵點、盲點問題,把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深化界別改革,促進廣泛團結。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團結和吸納各界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擴大國家治理參與面,從而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基礎的責任。據親歷者回憶,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新政協籌備會上,毛澤東就參會名單進行討論時說:“建國大事,首先是更多地團結人,要避免一人向隅,舉座不歡?!雹倏梢?,人民政協創建伊始就是著眼于大團結大聯合,服務于國家建構這個目標的。歷史發展到今天,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人民政協更需要準確把握性質定位,廣泛凝聚共識,匯聚起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廣泛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要求人民政協能夠把更多的人團結在黨的周圍。工農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不應忽視統一戰線最基本的聯盟——工農聯盟的工作”。②但是,人民政協在開展統戰工作時,主要是做代表性人士的工作,這就要求人民政協要對“精英化”保持高度警惕。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視野下,我們需要建立良性的國家與社會互動關系,就需要人民政協考慮“一根頭發”與“一把頭發”的統戰邏輯,思考如何深化界別聯系,加強與社會的溝通。畢竟,“政協,不僅僅是‘委員的’政協,更是‘人民的’政協”“離開了人民這個‘中心’,政協就會失去根基和生命力”。③因此,人民政協需要更多關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訴求,更多吸納普通老百姓的參政愿望,堅持發揚民主與促進團結相互貫通。同時,人民政協更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對社會結構變革的適應性,增強界別的代表性等問題,更好地體現人民政協制度的包容性和參與的廣泛性,真正讓人民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人民政協,為國家治理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提供助力。
應對大變局,需要人民政協更充分地發揮統戰功能。
加強思想引領,培育共同體意識。統一戰線是“一”與“多”的統一,但“多”是以“一”為前提的。人民政協與生俱來便具有“維護共存”“發展共和”“創造共享”④的目標取向,新時代更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把培育共同體意識作為發揮統戰功能的重要內容。為此,在充分體現包容分歧、尊重差異的前提下,還要不斷轉化沖突、尋求共識,不斷強化政協委員及其所聯系的界別群眾的共同體意識,包括政黨命運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正如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盛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時所言:“對我而言,這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⑤對中國人而言亦如是。我們只要牢固樹立共同體意識,就能讓全體中國人擰成一股繩,從而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這一方面需要人民政協加強理論研究,提高講清楚道理的能力,同時加強共同性事務的協商,探索統籌政協代表性和公共性的新機制,從而在辯論中彌合分歧、在交鋒中化解矛盾、在討論中形成共識。另一方面需要人民政協強化“化敵為友”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創設觀點交流與利益協調的新平臺”“推動國家與社會、政府與民間、體制內外良性互動”,①增強正能量發聲,不斷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的力量。
創造協商民主新形式,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注入新活力。人民政協不僅是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還是專門協商機構,具備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主體資格。因此,“人民政協中的協商,不能狹隘化”,而“應該從整個政治體系和政治過程來把握”,要“創造政黨、國家與社會的協商、合作的局面”。②這不僅需要人民政協把協商民主貫穿于履行三個職能的全過程,還需要不斷完善協商議政的內容與形式,不斷創造協商民主新形式。當前可以考慮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把探索地方政協參與基層協商的新機制作為政協工作的創新點。這不僅有利于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也有利于體現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價值立場。
深化海外統戰,廣泛凝聚力量。中國不斷發展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重要變量,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與矛盾沖突也日益加劇,這就要求人民政協發揮包容性強、聯系面廣的優勢,成為對外交流的重要橋梁。一方面,以愛國主義為基礎,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以求同存異為原則,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地開展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的交往交流。另一方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按照國家對外工作總體部署,加強同各國人民、政治組織、媒體智庫等友好往來,團結一切追求公平正義國際秩序的政治團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最廣泛的力量支持。
講好政協故事,傳播中國智慧。人民政協無論是作為理論、作為實踐,作為組織、作為平臺,還是作為制度,本身都是中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講好政協故事,是傳播中國智慧、增強制度話語權,從而凝聚人心的重要內容。政協故事的傳播反過來也有助于人民政協提高影響力,為充分實現統戰功能創造條件。當前尤其需要加強統戰理論和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并使之納入新時代中國知識體系構建進程,在“西方中心論”的泥潭里開出一條新路,讓世界在了解人民政協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對知識生產與傳播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描述,意味著西方學科體系與思想范式在當前認識世界、重構世界的進程中,暴露了不可修復的缺陷與短板,它無法解釋來自于非西方國家的社會政治現象,無法解讀中國這樣一個文明國家平和中正的文明根性。這對中國社會科學構建新的知識范式和創新理論提供了機遇,讓我們在解釋中國與世界時擺脫西方化偏見而確立自己的自主性。在這個過程中,人民政協要以全球視野和天下情懷來完善自身的理論建構,進一步強化理論支撐,提高自身的話語能力,更好地發揮統戰功能,為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楊雪冬.準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不變者”[J].探索與爭鳴,2019,(1).
[3]孫瑞華.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功能的再開發[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4).
(作者簡介:王彩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專家,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參政黨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王曉方
①潘岳:《人民政協:統戰是第一功能,團結是第一主題》,《光明日報》2018年10月27日,第10版。
①轉引自孟昭瑞:《共和國震撼瞬間》,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6頁。
②黃國華:《政協應切實有效履行好統一戰線職責》,《人民政協報》2017年8月30日,第8版。
③浦興祖:《人民政協與社會主要矛盾之關系》,《中國政協理論研究》2018年第4期,第57頁。
④《中國政黨制度與人民民主——訪林尚立教授》,《中國政協理論研究》2012年第2期,第62頁。
⑤《讓思想之光引領世界前行之路——習近平主席2017年達沃斯、日內瓦主旨演講的世界意義》,《人民日報》2018年1月25日,第3版。
①潘岳:《人民政協在統一戰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政協》2018年第19期,第27頁。
②林尚立:《創造協商是人民政協的使命》,《人民政協報》2010年4月1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