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摘要 為了提高母豬的繁殖力,首先需要選擇優質的后備母豬,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實施精細化飼養管理,促使母豬適時發情、配種和懷孕,進而實現母豬高產的目的。建議種豬場最好采取人工授精方式,能夠大大提高母豬受胎率,縮短空懷期,尤其在夏季采取人工授精可以保證精液質量和母豬受孕,達到提高母豬繁殖力的目的。
關鍵詞 母豬;繁殖力;發情;配種;受精率
在實際生產中需要根據母豬不同生長階段調整飼料營養和飼 喂量,維持母豬體況合理,避免過于瘦弱或肥胖而影響母豬發情、 配種和妊娠。保持飼養密度合理,促使母豬進行適當活動,增強母豬體質和抗病能力。安排責任心強的飼養人員晝夜輪流看護分娩 前母豬,做好接生準備,確保仔豬處于健康水平。
1 后備母豬管理
1.1 選擇全價飼料合理飼喂
根據母豬后備期的生理特點來合理配制飼料,保證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充足且平衡,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促使 后備母豬體況發育良好,能夠適時發情和配種。在后備母豬前期需 要較高的營養水平,后期則應逐漸降低營養水平。建議在體重達到 90kg 前采取自由采食方式,體重生長到 90kg 后到配種期間應根 據體況實施自由采食和限制飼喂相結合,一般每天的飼喂量為 2.5kg,飼喂 3 次 /d,定時定量飼喂母豬,防止母豬發育過于肥胖 而延長空懷期。只有在發情前 2 周可以將飼喂量增加到 3kg 優飼 催情,在配種后才將飼喂量降低到 2kg 左右即可。
1.2 密度合理增加活動量
母豬在后備期需要群體飼養,一般每個欄內飼養 5~6 頭,大約 飼養 0.7~0.8 頭 /m2為宜。這樣可以給后備母豬提供適當的活動空 間,增強母豬的活動量。同時在飼喂期間可以將后備母豬趕到活動場 所進行運動,有利于增強腿部肌腱的發育,促使四肢更加堅實和靈 活,達到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增加活動量還可 以刺激后備母豬適時發情,因為光照時間對性器官的發育非常有利。
2 空懷母豬管理
2.1 合理飼喂
首先保證飼料營養充足,維持母豬體況合理、膘情適宜。否則 母豬體況過瘦或過肥都會降低其排卵數量和受精率,進而延長空 懷期和降低繁殖能力。在配種前 2 周可以實施短期優飼技術,在原 來飼喂量的基礎上每天增加 0.5kg 的料量,促使母豬盡快發情和 排卵,在完成配種任務后再將飼料量降低到原來料量,如果是經產母豬可以在原來飼喂量基礎上增加 0.4kg 的飼喂量,并根據體況 逐漸降低料量[1]。
2.2 分群飼養和誘情
將 4~5 頭的母豬飼養在一起可以刺激其盡快發情和配種。同時利用母豬每天自由活動時間,讓公豬追逐或爬跨沒有發情的母 豬,或者將公豬與母豬飼養在一個圈舍內,可以刺激不發情母豬盡 快發情和排卵。
2.3 發情鑒定
為了防止母豬發生漏情現象而錯失配種良機,對母豬進行發情 鑒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具體方法如下:通常母豬發情前喜歡爬跨其它 母豬,外陰膨大、陰道中流出黏液且黏膜呈深紅色。在發情中期按壓 母豬背部會靜立不動,陰道內流出大量透明樣黏液,陰道黏膜呈淺紅 色,這時需要抓緊時間進行人工授精。在發情后期母豬外陰收縮,陰 道內分泌黏液變黏稠,陰道黏膜呈淡紫色,并且不愿接近種公豬。
2.4 適時配種
給母豬進行配種的最佳時間應該在發情中期,因為此時母豬 愿意接近種公豬,并喜歡爬跨。此時最好對公豬的精液進行鏡檢, 選擇活力在 0.7 以上的精液實施人工授精,可以明顯提高母豬受精率,進而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
2.5 避免感染生殖道病
母豬發生生殖道疾病后會嚴重影響其繁殖能力。尤其是高產 母豬,能夠致使長時間不發情或頻繁發情,這時需要使用催情藥物 和提高飼養管理水平來幫助母豬適時發情,對于治療無效或產仔能力較低的母豬應及時淘汰處理。
3 妊娠母豬管理
3.1 加強營養管理
首先在妊娠前期需要合理的營養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避免發 生胚胎脫落或流產現象,因為此時胚胎在著床期,受到應激后容易 發生流產情況。在妊娠后期需要增加飼料營養水平或適當增加飼 喂量,來滿足母豬和腹中胎兒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在整個妊娠期均需要維持適宜的膘情,因為過于瘦弱或肥胖 都不利于母豬正常妊娠和順利分娩。在妊娠前期和中期,需要每天 定時定量飼喂,每頭母豬大約需要 2~2.5kg 的飼喂量即可,在妊 娠后期可以實施短期優飼,將飼喂量增加 1kg,并適當增加維生素 和微量元素的供給量。
3.2 妊娠診斷
在母豬完成配種后的 3 周和 6 周時,需要進行妊娠超聲診斷, 可以及時將沒有受孕或出現再次發情的母豬檢測出來,認真查找 原因,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幫助母豬盡快恢復配種和受孕,盡量減少對生產造成的損失和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2]。
4 分娩期管理
4.1 準備好接生
根據母豬配種時間可以估算出母豬的分娩時間,在分娩前做好接生工作。將分娩用的剪刀、抹布、消毒液等物品提前消毒處理, 同時將產仔舍、產仔箱和保溫燈等準備好。給出生后的仔豬提高舒 適的環境溫度,有利于幫助仔豬更好地生長和發育。在分娩前 1 周 將母豬轉入產仔舍內,進行精細化管理,在分娩前給母豬沖洗身 體,尤其對乳房和陰部進行消毒處理,減少仔豬感染病原微生物的 機會。尤其保持乳房和乳頭干凈衛生。
4.2 改善營養
為了減少母豬分娩后發生便秘和泌乳量降低風險,在母豬分娩前 1 周,需要適當降低飼喂量,供給干凈充足的飲水,防止消化不良或體溫升高。在分娩當天飼喂量降低到 1.5kg 左右,并飼喂含 有麩皮的鹽水,促使母豬盡快恢復體力和增加泌乳量。在分娩后2d 可以將飼喂量逐漸恢復到原來料量的 1/3~2/3,以后逐漸增加 到自由采食即可。
4.3 接產要點
在仔豬分娩后立即清理口腔和鼻腔內的黏液,用抹布將身體 上面的黏液擦拭干凈,保持呼吸暢通和減少冷應激反應。然后剪斷 臍帶再用 2%的碘酊消毒處理,避免臍帶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最后將仔豬放置在保溫箱內,保證溫度適宜,在仔豬出生后半小時 幫助仔豬盡快吸吮到足夠的初乳,促使仔豬獲取足夠的母源抗體 和營養物質,提高仔豬健康狀況和成活率[3]。
5 哺乳期管理
5.1 加強飼喂管理
根據哺乳母豬的體況和產仔數量,嚴格按照營養標準來飼喂, 在晚上可以補充飼喂 1 次,同時供給干凈清潔的飲水,有條件的可 以適當增加青綠飼草的飼喂量,合理搭配飼料并保證營養相對穩 定,嚴禁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5.2 適時斷奶
規模化養豬場飼養環境相對適宜,供給的營養比較全價,一般 在仔豬生長到 28d 時就可以斷奶,斷奶時仔豬體重應達到 7kg,在 外界環境條件較差時可以適當推遲斷奶時間,避免仔豬受到應激 后,機體體質和免疫力嚴重下降。對于小型養豬場不建議實施早期 斷奶,否則管理粗放條件下容易危害仔豬的健康狀況。
6 小結
在母豬生長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階段提高營養平衡的飼料, 并及時調整飼喂量,保證母豬體況發育合理,促使母豬適時發情、 配種和受孕。同時改善提豬舍環境,保持舍內溫暖、空氣新鮮、干 燥、清潔和衛生,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各種應激,達到提高母豬繁殖 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鄭麗平. 提高母豬繁殖力的四大技術良策 [J]. 農村新技術,2020(12):25-26.
[2] 寇永標.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措施[J].四川畜牧獸醫,2020,47(11):40-41.
[3] 黃一偉,李新紅.采用綜合措施提高母豬繁殖力[J].畜禽業,2020,31(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