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時保 李茂春 李創平 李正祥 陳新娟 李宇琴 吳新秋 朱佳

摘要 文章從岳陽生豬生產現狀分析,科學禁限養,控制好 " 非瘟 " 等烈性傳染病,適度開展回交、橫交和嚴格三元母豬留種,推廣豬性控凍精,企業間實施聯合育種及政策適當扶持等措施展開說明,以期有助于發展岳陽豬業。
關鍵詞 品種;雜交方式;回交;性控技術;聯合育種
2012—2018 年中國生豬存欄量的持續下降,主因是消費需求 的減少,而 2019 年減幅高達 27.5%,則主要是因為非洲豬瘟及各 地盲目拆建的影響。2020 年上半年岳陽全市生豬出欄 165.58 萬 頭(牛出欄 5.92 萬頭,羊出欄 20.65 萬頭,家禽出欄 1,314.33 萬 羽),生豬出欄仍持續下降。岳陽生豬出欄下降除行業環保政策要 求日趨嚴格,湖堤禁養等導致大量中小散戶退出,而品種退化,資 金短缺及“非洲豬瘟”疫情則成為當前發展養豬事業的最大障礙。 為發展湖南生豬產業,2020 年 7 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湘 農辦函〔2020〕134 號)下發《關于印發落實 < 優質湘豬產業發展規 劃(2019—2023 年)> 責任分工的通知》,結合通知內容,現就如何重振岳陽養豬業發表個人看法,供同行們參考。
1 岳陽養豬業現狀
1.1 岳陽生豬存欄與出欄現狀
湖南是全國生豬出欄大省,岳陽又是湖南的養豬大市,到 2019 年底多重因素導致該市生豬存欄大幅下降(見表 1),2019 年 底存欄僅 179.82 萬頭(其中能繁母豬不到 20 萬頭)。從表 1 可知, 2012—2014 年生豬存欄略有下降,但出欄上升,表明岳陽豬業生 產力水平提升,而 2016 年開始豬存欄大幅下降(但牛羊存欄及家禽出籠穩中有升),生豬出欄也降幅較大,到 2019 年底存欄僅 179.82 萬頭,出欄 436.70 萬頭,同比分別下降 47.5%和 19.3%,比 2012 年高峰期存欄下降 59.7%,比 2014 年高峰期出欄下降 42.6%。
1.2 岳陽飼養主要生豬品種
岳陽養殖場(戶)特別是規模豬場飼養引入品種主要有大約克、長白和杜洛克,也有個別場飼養少量皮特蘭、漢普夏和巴克夏等 品種,主要利用外來品種體型大,初生重大,生長發育迅速,飼料報 酬好,產肉率高,胴體瘦肉率高等特點,但引入品種繁殖率低,性晚 熟,生殖疾病多,母性差,抗逆性差,對飼養管理要求條件高,而且肉 粗,風味差,某些品種易發生 PSE 和 DFD 肉。岳陽因無本地特色豬 品種,飼養國內的地方品種主要有太湖豬,寧鄉豬等,國內地方豬種性早熟、繁殖率高、產仔數多、母性好、泌乳力強、耐粗飼、耐寒耐熱 耐饑餓,且肉質好、風味佳,沒有 PSE 和 DFD 肉,但其體型小,初生 重小,生長慢,飼料報酬差,產肉率低,胴體瘦肉率低。而有學者2006 年在湖南汨羅正虹原種豬場進行培育的配套系“湘虹豬”,因 多方原因而推廣受限,配套系“湘虹豬”基本名存實死亡。
1.3 岳陽生豬生產雜交方式
引入品種與國內品種生產性能各有優劣,雜交生產則可綜合利 用所長。岳陽種豬場主要雜交方式有純種繁育和二元母豬生產,良 種二元母豬主要是長大或大長,土雜二元母豬則有皮梅,杜梅,長寧,大寧等。商品豬外三元多以杜長大為主,內三元多以長大寧,大杜梅,長皮梅居多。2018 年底以來由于非瘟的影響,曾經的外三元 杜長大母豬或內三元母豬留種也有一定的比例。
1)純種繁育 此生產方式主要向商品豬場和養殖專業戶提供祖 代純種長白、大白、杜洛克公豬和母豬,特別是為本地豬種改良提 供優良公豬。通過純種選育,合格的種豬供種用,不合格的的淘汰做育肥商品豬用。
2)二元雜交生產 這一生產方式為商品豬 場和養殖專業戶提供優良的長大 (或大長)母 豬。類似純種繁育,通過選育的合格種豬供種 (長大或大長母),不合格進行淘汰育肥。
3)本地豬種改良 通過將純種公豬(長白、 大白、杜洛克、皮特蘭)與本地母豬雜交生產二 元土雜豬(母豬部分留種,公豬育肥)。
4)商品豬生產 外三元或內三元商品豬生產,既為岳陽的菜藍 子工程提供放心肉,又為條件不夠的農戶提供優質商品豬苗。通過 長白♂ × 大白♀→長大(♀),然后長大(♀)× 杜洛克(♂ )→杜長大 (供苗或育肥),是主要外三元商品豬的生產方式。此外,杜洛克♂ × 梅山♀→杜梅(♀),然后杜梅(♀)× 長白(♂ )→長杜梅(供苗或 育肥)是主要內三元商品豬的生產方式。
5)特殊時期的三元母豬留種生產 通過杜長大(♀)× 長白或大白(♂ )→大杜長大(供育肥),是外四元商品豬的主要生產方式。長(大)杜梅(♀)× 長白或大白(♂ )→大長杜梅(供育肥),是內四元 商品豬的生產方式。
2019 年以來市場供種不足,或為降低引種成本,或為防非瘟等,曾經的外三元杜長大母豬或內三元母豬留種是個臨時方案,目 前占比不低。
1.4 規模養殖比重持續提高
生豬養殖業在我國是傳統產業,長期以來生產方式粗放,生產規模較小。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隨著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生豬養殖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前 后,資本進入農業的速度加快,養豬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 一些非農行業如房地產、工業企業也投資養豬;養殖上下游企業如 飼料、屠宰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進入生豬養殖環節;養殖企業自身也大規模擴張改造,部分公司利用上市募集資金得到快速發展,養殖環節的規模化水平大幅度提升[1]。
2 重振岳陽豬產業對策
今年七月初筆者調查了岳陽縣,華容,臨湘,屈原,汨羅,平江 和云溪等七縣市區,調查發現引起岳陽生豬存欄與出豬急劇下降 的主要原因還是環保政策、湖堤禁限養及當前的非瘟疫情。
2.1 合理安排生豬養殖用地,科學禁限養
職能部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指導,特別是糞污達標排放,絕 不能因環保問題被拆遷。從表 1 可以看出,2012—2014 年該地豬 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豬生產力水平上升明顯,2015—2018 年國家 或當地禁限養政策和環保問題引起岳陽部份縣市的豬產業大幅下 降,特別是臨洞庭湖區域,甚至個別地方被清零。岳陽各級政府及 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加強對當地豬產業的充分調查研究,科學劃定 禁養限養和適養區,對豬場采取控新治舊的辦法,對適養區和限養 區養殖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推進適度規模標準化豬場建設。而且要 保住岳陽多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生豬養殖百強縣的位置,必須在 適養區扶持一批生豬規模養殖場,確保生豬出欄數只增不減。
2.2 加強“非洲豬瘟”等烈性傳染病防控工作
2018 年 8 月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2019 年底岳陽全市豬 存欄僅 179.82 萬頭,同比幾乎減半,主因“非瘟”疫情所致!非洲豬 瘟缺乏有效免疫疫苗且難以控制是養殖戶補欄信心不足的主要原 因。當前仍有不少養殖戶對恢復生產信心不足,愿望不強烈,養殖戶現在仍在觀望狀態,擔心非洲豬瘟再次暴發。各職能部門在繼續加大“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力度的同時,認真做好其他生豬疫病特 別是繁殖障礙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制定種豬場疫病凈化方案,從源 頭上保障養豬業健康發展,并積極推進國家執業獸醫師管理體制, 健全基層動物防疫體系。
2.3 開展回交,橫交和三元母豬留種工作
受非洲豬瘟影響,能繁母豬產能大幅度下降,目前豬源嚴重不 足,市場供應嚴重偏緊,如何快速安全復產,場內母豬實施回交,橫 交和三元母豬留種是最佳方案[2],既可減少引種風險,降低引種和生產成本,又可快速短期增加存欄量。
2.4 加大科技投入,推廣豬性別控制技術
豬性別控制技術能提高種豬場母豬的數量,同時節約公豬在 繁殖年度的飼料消耗,相反亦可通過此技術控制多產公豬等具有 增重快、肉質優等特點的雄性后代;在豬育種方面,通過性別控制 可以增加選擇家畜遺傳和表型性別的強度,消滅不理想的隱性性狀,加快家畜的遺傳進展、畜群的更新。但是,岳陽機構改革后畜牧獸醫等專業技術人才劃入行政崗位,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少了,下基 層的更少了!作為業內人士,岳陽畜牧業人才少,而真正內行的更少得可憐,引入高端畜牧人才與豬生產先進技術很有必要,為重振岳陽豬業助一臂之力。
2.5 實施聯合育種,促進種質資源共享
國內種豬企業產銷兩極分化嚴重,要么熱火朝天,要么無人理 睬,許多種豬場甚至無法正常運行,或被兼并,或被淘汰。國外著名 育種公司均能立于不敗之地,大多開展聯合育種模式,實施種質資源共享,國內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因閉鎖繁育等因素而培育不了 真正的豬新品種,只能重復引種,既浪費外匯,又被人“卡脖子”,岳 陽職能部門促進育種場和種豬場企業之間的合作和種質資源共享 很有必要。
2.6 加大生豬產業發展政策支持
落實畜牧業發展政策,統籌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畜禽糞污資源 化利用、保障市場供應補貼等項目資金和信貸支持,支持生豬養殖企業建設現代化生產基地和標準化生態養殖場,完善養殖場生物 安全設施、糞污資源化利用,擴充能繁母豬,加快釋放潛在產能。鼓 勵金融保險機構加大對畜禽規模養殖場(戶)的信貸支持,為規模養殖場(戶)提供信用擔保和保險服務,著力解決養豬“貸款難”“風 險大”等問題;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對恢復生產和擴大的規模養豬場進行補貼,減輕負債率,促進生豬盡快復產或擴產[3]。落實生 豬保險政策,引導養殖場戶參保,擴大保險覆蓋面,增強養殖場戶應對非洲豬瘟的風險抵抗能力。
目前全國各地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生豬復產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要清醒認識當前生豬生產所存在的問題并快速破 局已迫在眉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岳陽生豬產業將會重振雄風, 不負岳陽養豬大市盛名。
參考文獻:
[1] 張愛民.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肉類工業,2014(10):1-4.
[2] 姜時保,李茂春,趙小平,等.利用回交、橫交與三元母豬安全快速擴產[J].中國畜禽種業,2021,17(2):95-96.
[3] 黃超玄.南寧市武鳴區生豬養殖業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J].廣西畜牧獸醫,2020,36(6):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