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邵吳霜 吳立鑫 楊洪
摘要 附紅細胞體病(簡稱附紅體?。┦怯筛郊t細胞體(eperythrozoon,簡稱附紅體)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以貧血、黃疸和發熱為特征。豬附 紅細胞體病在農村養殖戶中時有發生,如果延誤治療將會給養殖戶帶來不小損失,筆者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聯合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 混合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豬;附紅細胞體病;人畜共患傳染病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單細胞原蟲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單細胞 原蟲屬附紅細胞體屬,實際上是一種寄生蟲。該寄生宿主的歷史非 常悠久,分布非常廣泛。附紅細胞體病具有人畜共患特性,易感動 物包括人、豬、牛、羊、雞、兔等動物。該病在我國已超過 20 年的歷 史,且在近幾年的感染較為嚴重。其中以豬場的感染及其損失最為 嚴重。據統計,豬附紅細胞體細胞體病的平均發生率為 15%~ 20%,平均病死率為 50%~60%,最高病死率已經超出 70%。仔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發生率甚至高達 70%。該病的平均潛伏期 為 3~20d。由于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經濟效 益及健康發展。研究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治對降低該病帶來的經 濟損失有著重要的意義。
1 豬附紅細胞體病臨床癥狀
2020 年 10 月接到安龍縣錢相街道三道墻村一村民報告,他 家有 2 頭肥豬吃食不好,開藥打了幾針不見效果。筆者出診查看。 主訴:該豬已發病有 3d,到附近獸藥店開了“注射用孢噻呋鈉”,按 照一次量 1g/ 頭豬進行肌注,1 針 /d,2d 后不見好轉,病情出現加 重現象,每天食量只有正常時的 20%,糞便有時干燥,有時拉稀。 筆者查看,兩頭肥豬都在 140~150kg,精神萎頓,食欲不振,眼結 膜發黃,鼻鏡發干、耳根部發紅,豬腹部皮膚發紅,殿部和背部出現 紅色斑點,尾梢、耳梢瘀血,耳廓邊緣發紫,腹部皮膚有大量青紫色 瘀斑。測量體溫在 39.5℃。
2 診斷
根據畜主用藥后的臨床癥狀,結合近期本地流行病學情況和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豬附紅細胞體病,再結合藥物治療措施收到的療效得出診斷。
有條件的可以通過取發熱病豬耳尖部位血做直接檢查或涂片 檢查。檢查方法如下:①直接檢查:取發熱病豬耳尖部位血 1 滴,加 等量生理鹽水后預熱至 38℃。加蓋玻璃片后放置在油鏡下觀察。 若見病原體形態呈逗點型形、球形、桿狀、顆粒狀,且附著在紅細胞 膜上,紅細胞呈刺狀,且病原體在血漿中呈游離變化狀態,即可確 診為附紅細胞體病感染;②涂片檢查。取發熱病豬耳尖部位血 1 滴,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再用姬姆薩染色。染色后放置在油鏡 下觀察,若見紫紅色或淡藍色病原體,且附著于紅細胞上。最后再 用實驗室 ELISA 方法或 ELISA 檢測試劑盒測試,加入酶標記物后 酶標記板上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血清發生特異性結合后,洗去結合的抗體和其他成分后,在孔中加 TMB 底物液,酶反應形成藍色產 物,深淺與樣品中特異性抗體含量呈正相關時即可確定豬附紅細 胞體病感染[1]。
3 治療
3.1 用藥
2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內注射,一次量,0.1mL/kg·bw,每隔 48h 一次,連用 2 次;30%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靜脈注射,一次 量,0.167mL/kg·bw,1~2 次 /d,連用 2~3 次。筆者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聯合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混合肌注。按 0.2mL/kg·bw,1 次 /d。第 1 天中午用藥后,下午和晚間觀察病情穩定,第 2 天早上背部和側面皮膚紫色塊狀明顯。第 2 天用紅外燈加強圈舍保溫并連續用藥,第 3 天后食量比前幾日有所增加,喜食青綠菜葉。第 4 天用藥后,下午食量恢復正常,皮膚紅斑消退。第 5 天停止 用藥,豬病得到治愈[2]。
3.2 用藥
1)20%長效土 霉素注射 液,肌內 注射,一次 量 ,0.05 ~ 0.1mL/kg·bw,每隔 3d 注射一次,共注射 2 次;三氮脒肌內注射, 一次量,3~4mg/kg·bw,臨用前配成 5%~7%的溶液,1 次 /d,連 用 3~5d。
2)10%鹽酸多西環素 100g 與氟苯尼考粉 500g,與飼料混入, 群豬 1 次 /d,連續投入 30d。
3)飲水中添加適量食鹽、葡萄糖、碳酸氫鈉;仔豬肌內注射右旋 糖酐鐵補充鐵元素,同時補充適量微生物、硫酸亞鐵等,提升豬機體 免疫力、抵抗力;感染嚴重的病豬采用 10%鹽酸多西環素 1,000g 加 氟苯尼考粉 500g 拌料,配合強心補液,預防繼發性感染。
4 預防措施
4.1 預防原則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受應激反應影響較大。一部分攜帶附 紅細胞體的生豬并不會表現臨床癥狀,而是在應急反應作用下導 致免疫力降低,進而感染發病。預防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第一原則就 是控制和減少不良應激的發生,加強營養管理。如在轉運、轉群前 藥物干預。第二原則是切斷傳播途徑。如加強免疫、注射工具的消 毒滅菌等。第三原則是消滅傳播媒介。如通過消毒減少或殺滅疥 螨、血虱等活體傳播媒介。第四原則是對癥處理,即遵循“缺什么補 什么”的原則。如缺鐵補鐵,缺硒補硒[3]。
4.2 預防措施
1)入秋后晝夜溫差大,豬容易受涼,免疫抵抗力減弱。豬感染豬附紅細胞體后容易發病。養殖戶入秋后要加強豬舍防寒保暖,減 少應激及組合應激反應的發生。
2)嚴禁用洗豬肉水或餐館潲水直接喂豬,相關器械用后要用 酒精或沸水進行高溫殺毒,外出交通工具進出豬場也要嚴格進行 消毒。防止因注射器、閹割外科手術器械、斷尾鉗等交叉傳播。如注 射藥物、免疫接種應使用一次性針頭。剪齒、剪耳、斷尾、閹割的器 械及工具應嚴格仔細消毒,確保使用前為相對無菌狀態。對于豬場 內外,也要加強消毒,來控制傳播。
3)附紅體對干燥和化學藥物比較敏感。經常保持圈舍干燥,殺滅蚊蟲,防止媒介昆蟲傳播。定期用一般濃度的消毒劑進行定期消毒。
4)日常管理和治療病豬過程中,應注意有意識的切斷傳播途 徑??刂苽鞑ネ緩綉龅揭韵聨c:①母豬分娩在專區進行,接產 操作應佩戴一次性手套;②隔離病區由專人負責照料及管理,進出 隔離病區及其他病區前要仔細消毒,并嚴格執行檢疫流程。
5)轉群藥物干預及應激防治。豬群在轉運、分娩、嚴格、斷奶、 換料、轉群、免疫接種等環節中,容易發生較為強烈的應激反應。在 進行以上這些活動前,可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多西環素、氟苯尼考 粉,預防豬群應激反應的發生[4]。
5 體會
近年來,養殖戶都有一定文化水平,通過互聯網新媒體掌握了 一些養殖技術和疫病防控技術。家畜發病后往往通過觀察大體癥 狀后到獸藥店開一些藥自行治療,對一般畜禽的常見疾病的治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對一些癥狀相似容易混淆,臨床癥狀不明顯的疾病容易出現誤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造成一定經濟損失。家畜 發病后一定要請專業獸醫人員出診,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做到早診 斷早治療,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閆雪萍.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臨床癥狀和診治方法[J].今日畜牧獸醫,2021(2):90.
[2] 王曉斌,羅朝陽.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與防治[J].今日畜牧獸醫,2021(0):109.
[3] 吳迪.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與治療[J].新農業,2021(7):48-49.
[4] 蔡克軍.豬附紅細胞體病診斷與治療[J].農家參謀,2021(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