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年輕人出國留學后選擇在海外發展,因為西方國家提供的就業選擇往往優于國內。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留學生選擇回國創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顯示,1978年,我國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僅860名,而2019年,超過70萬人出國深造。1978年,回國留學人員僅248人,而2019年,這一數字超過58萬。
“85后”黃斯沉就是一名選擇回國創業的“海歸”。他13書,大學航讀于美國歲就南加前往國外州夫學的會讀計與金融專業。在回國創業前,黃斯沉在投行干過,也做過投資。2015年,這名原本計劃深耕金融業的年輕人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回國創立一家體育文化公司。
為什么放棄在華爾街大展拳腳的機會而回國做體育呢? 黃斯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了自己特別喜歡體育外,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國內的市場潛力和投資機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讓黃斯沉投身體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政策利好。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進行扶持。
雖然家境優越,但是黃斯沉并沒有“養尊處優”,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自己的創業路。在剛起步時,公司員工只有三四個人,經過不斷的努力,在最高峰的時候,公司一共有60多名員工。“上一代創業者敢干敢拼,我們這一代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獨立撐起一片天空。”黃斯沉說。
曾在美國最大網絡安全公司之一火眼擔任專家級研究科學家的王宇表示,自己是一個會對技術發展和工業變革感到興奮的人,也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在美國工作時一直密切關注國內各領域的創業機會。
在還有3個月就能拿到美國綠卡之時,王宇決定回國開啟創業征程,創建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在作這個決定之前,王宇看中了中國規模龐大的市場和國內務實且執行力強的工程師團隊。公司去年2月才成立,但目前已經完成兩輪融資,擁有50多名員工,在杭州、北京等地設有研發辦公室。
王宇將創業形容為“駕駛艦板與風浪搏擊”。在遭遇風暴時,創業者只能依靠堅韌不拔的意志迎接挑戰。他表示,今年的國際經濟形勢不利于創業和融資,但他依]日對公司發展滿懷信心。王宇說,隨著中國的發展,信息與數據安全將成為新基建領域的重要支撐,其價值不言而喻。此外,中國已經頒布多部有關數據安全的法律,而上海數據交易所去年揭牌成立。“中國對于信息與數據安全的高度重視以及數字化趨勢的不可逆轉,是我們信心的基礎。”王宇說。
相較于黃斯沉和王宇,杭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朱之路,他的創業路更具“偶然性”。2012年,已簽約杭州電視臺的朱之路為提升自己,下班后在夜校學習英語,當時也沒想出國。不過因為補課后雅思考得還不錯,朱之路獲得了去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影視創作實踐專業學習的機會。
在英國留學時,朱之路敏銳地發覺,中國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發展已經將一些西方國家甩在身后,國內才是“藍海”,而這也成為他后來拒絕一家英國雜志的入職邀請,選擇回國創業的重要原因。
學成歸來的朱之路不僅遇到了國內媒體業的轉型,還趕上了“大眾創業”的新浪潮,并獲得500萬元的投資。不過,創業之路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公司)2019年差點關門……創業這個事兒,真的是要堅持,沒有辦法”。
在經歷了創業的起起伏伏之后,朱之路依然'對公司的發展和自媒體產業的未來滿懷憧憬。他認為,在以短視頻以及直播為主的新媒體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方面,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而這為廣大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創業舞臺,讓年輕人有機會乘著時代的強勁東風不斷飛揚向上。▲(鄭璇 李雨熏)
環球時報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