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利
全面推行林長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衡陽市將以“科學育林、智能管林、產業興林、法制護林”為主線,堅持“四林融合”推深做實林長制,推動衡陽林業實現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惠民的高質量發展。
堅持“科學育林”?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
堅持把林業資源發展作為各級林長的重要職責,按照“保存量、擴增量、提質量”的總體思路,全方位提升生態環境。一是抓好國土空間綠化。以國土綠化作為推行林長制的重點,2022年計劃完成人工造林6466.67公頃、封山育林5666.67公頃、退化林修復8733.33公頃、森林撫育14000公頃、人工種草100公頃。高質量開展交通干線兩側生態廊道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縱橫成網、景觀優美、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生態廊道示范樣板。二是抓好生態功能優化。推動從單一化造林向造林、造綠、造景、造福、造富方面系統化轉變,全面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退化林修復、國家儲備林建設等工作,大力推進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著力提升畝均蓄積量、整體生態功能,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三是抓好城鄉綠化美化。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引領,積極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不斷拓展城鄉綠化空間。結合鄉村振興,利用鄉村房邊、路邊、水邊等閑置土地開展植樹造林,做到見縫插綠、應綠盡綠,著力建設一批森林鄉村。四是抓好自然保護地監管。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下大力整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推進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特別是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
堅持“智能管林”? 不斷厚植生態安全
堅持林業作為資源管理部門的生態保護修復主業,落實林長制“一長三員”網格化管護體系,真正做到“山有人護、事有人做、責有人擔”。力爭2022年蓄積量提升3.8%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7.8%。一是加強森林濕地資源管理。加強林地資源管理,扎實開展森林督查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落實森林督查通報、約談、掛牌督辦等措施,壓實地方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主體責任。加大濕地保護與修復力度,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濕地保護率穩定在72%以上。二是加強森林災害防控。壓實筑牢各級林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底線責任思維,提升森林災害監管和聯防聯治能力,堅決防范重特大森林災害。加強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和普查防控,重點遏制松材線蟲病蔓延勢頭。三是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監督,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非法經營利用野生動植物行為,嚴肅查處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案件。維護好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四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深入整合現有林業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大力推廣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新技術,全面加強林業資源動態監管,實現數據收集、資源監測和日常巡護全天候全覆蓋,構建堅實有力的林長制信息化管理體系。
堅持“產業興林”? 積極培育生態產業
堅持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持續釋放林長制“紅利”,力爭2022年油茶年產值增速不低于15%,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480億元。一是重點發展油茶產業。持之以恒做大做強衡陽油茶產業,奮力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完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規范茶油小作坊生產。加快“中國油茶博覽園”“省部共建國家級(衡陽)油茶交易中心”“國家級油茶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三個國家級油茶產業平臺建設,做優“衡陽茶油”區域公用品牌。二是統籌發展特色產業。將推深做實林長制與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探索推進“林長制+”林業特色產業發展模式,以林長助林業、以林長惠林業。統籌推進以城鄉綠化、觀光休閑為主題的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優化全市竹木產業結構布局,加大竹木產業集群建設。圍繞林藥、林禽、林畜和特種養殖重點區,著力培育一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打造林菌、林藥、竹筍等特色林下經濟產品。三是融合發展綠色產業。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發展“森林+”模式,打造一批有影響的森林旅游景區景點和“森林人家”品牌。進一步發揮林業在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的行業優勢,因地制宜、持續開展多模式林業鄉村振興,讓農民因林而富、鄉村因林而興。
堅持“法制護林”? 精準護航生態發展
堅持將林業法治保障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推進林業治理體系現代化,通過依法治林實現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一是注重依法治林。用法治思維推進林長制事業發展,發揮《森林法》賦予林業部門的督查權威,依法開展森林督查,依規開展林地監管、自然保護地監管。加強林地使用定額和森林采伐限額的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改變林地草地用途、亂砍濫伐林木等行為。二是注重嚴格執法。強化基層權威,推動市縣兩級林業綜合執法隊伍建設,讓基層林業執法“長牙齒”、帶威懾、有權威。進一步充實基層力量,探索實現鄉鎮林長辦新體制,管好基層林長隊伍。三是注重創新驅動。逐步建立以林長制統籌林業投融資和利益聯結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力量“愛林護林興林”,推出“志愿林長”“民間林長”“林區警長”等新制度,推動資金資本“進山入林”,充分激發全社會愛綠護綠植綠積極性,充分發揮林長制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