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人工浮島
人工浮島通過使用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軟質通孔材料載體,制作漂浮在水面上的人造浮體,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原理,在浮體上“種植”水生植物以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同時,浮島上的植物可遮擋部分陽光,可有效削弱水體中藻類的光合作用,延緩藻類的生長,進而提高水體的透明度。
此外,浮島為鳥類提供了棲息空間,浮島之下也成為了魚類取食、棲息、產卵繁殖等活動的場所,還可美化環境,提高城市水域的景觀效果。
圖靈測試
由英國數學家、密碼專家和數字計算機奠基人艾倫·麥席森·圖靈提出的一種檢驗某個對象是否有智能的測試方法,也是人工智能最初的概念。
2014年的圖靈測試大會上,一個由俄羅斯團隊研發的機器人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了“圖靈測試”,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里程碑事件。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技術在機器寫作、圖像合成、視頻合成、語音合成技術等方面已有了具體應用。
馬赫數
表示可壓縮流體流場中某點的速度與該點的聲速之比,由奧地利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首次引用,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在高速飛行領域,經常使用馬赫數來表明飛行器(如超聲速飛機、導彈等)的速度有多快。
馬赫數對應的速度值并不固定,空氣中,聲速并非固定不變,其大小隨溫度變化較為明顯,也與大氣密度也有關。聲速在高空與在地面不同,相同的馬赫數代表的速度也不同,但飛行器突破聲障時所產生的物理現象是基本相同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飛行器的速度越來越快,目前已造出了高超聲速的飛行器,一般認為,速度大于5馬赫即為高超聲速。
結構色
由生物體表面精細的顯微結構(如嵴、紋、小面和顆粒等)引起的一種光學效應,如鳥類的羽色、蝴蝶翅膀的顏色主要就是由光干涉現象引起的。
昆蟲體壁上有極薄的蠟層、刻點、溝縫或鱗片等細微結構,使光波發生折射、漫反射、衍射或干涉而產生各種顏色。肥皂水吹成的泡泡在日光下產生虹彩,這種顏色可稱為薄膜色,也是一種結構色。
我們身邊物體的顏色大都由色素產生,例如看到蘋果是紅色的,是因為能反射紅光的色素存在于蘋果表面,這種顏色稱為“色素色”。結構色與色素色不同,其色澤鮮亮,在生物死亡之后仍能存在,而且大多依舊鮮明。
稀土元素
又稱稀土金屬,釔和鑭系(第57~71號)特殊元素的統稱,元素鈧也被納入其中,鈰在地殼元素豐度與銅接近,是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雖然稀土元素并不稀有,但由于其兩兩或多種一起生成合金,稀土元素難以被單獨分離。此外,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分布相對分散,可商業開采的稀土元素較為集中的礦床較少,因此被稱為“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具有無法取代的優異磁、光、電性能,對改善產品性能、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生產效率有較大的作用,已成為改進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元素,被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石油、化工、農牧養殖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