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在線
你游覽過宏偉的北京故宮嗎?你知道美麗的敦煌莫高窟嗎?你對秦始皇陵兵馬俑感興趣嗎?這些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這次習作,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中,選擇你感興趣的一處介紹給別人。
(配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作文訓練)
大手導寫
吳老師:中國是文明古國,是世界上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有宏偉壯觀的北京故宮、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里程最長的京杭大運河……這些令無數中國人為之驕傲。同學們,你們想把它們推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它們嗎?
冉奕:當然想啦!除了人們熟知的故宮、長城、大運河之外,中國還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呢?
雨蝶:我們可以從網上搜集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處介紹給別人。
吳老師: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或學習經歷,選擇自己最想介紹的一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婷婷:我會選擇自己曾經游覽過的世界文化遺產,比如我曾游覽過北京故宮。近兩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同學沒有外出旅游,可借助當時的照片,家人的介紹或者網絡,再次“云”游故宮。
若然:是的,我們打算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上“云”游、廣泛閱讀來確定自己的選題,搜集材料。
吳老師:如果你是一位外國小朋友,想從哪些方面了解我國的文化遺產呢?
天翔:我會從名稱、位置、外觀、歷史、故事等方面來介紹。就像本單元課文《金字塔》那樣,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筑歷史,其中主要介紹胡夫金字塔的建筑年代、外觀及工藝設計。
騰騰:我們也可以選擇某一處文化遺產點詳細介紹。比如介紹中國大運河的遺產點——“洪澤湖大堤”,可以從洪澤湖的位置和地理條件,大堤的作用和名稱,大堤的修建,傳說中的“九牛二虎一只雞”,大堤美景和“鐵牛”景觀等方面展開。
吳老師:同學們不僅能從課文中學得寫作方法,還能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圍繞名稱、位置、傳說等方面,說得豐富具體。如何把搜集的資料用自己的話有序地表達出來呢?
雨涵:用心推敲搜集的材料,選擇既能表達中心又有特點的語句,圍繞主題,借助圖片或表格,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還要列好提綱,處理好段落之間的聯系。
雅蘭:世界文化遺產需要保護,更需要推廣。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建議班級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推薦會,每組推薦優秀的作文,并將它們展示在學校櫥窗內。
吳老師:這個提議不錯。中國的每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都值得我們去認識,去欣賞。如果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給祖國的每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都寫一篇文章,那將會成為一本獨特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全書呢!
小手練筆一
洪澤湖大堤
◎林雨蝶
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被稱為“懸湖”,三面高一面低,全靠洪澤湖大堤攔截。千百年來,洪澤湖大堤時刻承受著波浪的沖擊。因此,洪澤湖大堤是大運河江蘇段首批申遺的遺產點之一。
洪澤湖大堤全長135里,108個彎,有1800多年的歷史。聽爺爺說,因以高家莊為基點向兩端延伸,叫高家堰;又因其在明、清兩代不斷加長加高,又名高加堰。傳說清朝康熙年間,洪澤湖大堤加固完成時,人們曾鑄“九牛二虎一只雞”以鎮水妖,現存七頭鐵牛。我家附近的高家堰渡口鐵牛原位未動,三百多年來,鐵牛的角雖已損壞,但它仍憨態可掬,昂首屈膝伏臥,守護家鄉百姓。
新中國成立后,洪澤湖大堤進行了三次改建加固,第一次在1951年到1955年間,第二次在1965年到1969年間,第三次在唐山大地震期間。你們知道嗎?在1991年和2008年特大洪澇災害中,洪澤湖大堤依舊穩如泰山,堅如磐石。歷經千百年修補的洪澤湖大堤,耗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堤上的每一鍬土,每一方磚,每一塊石,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洪澤湖大堤的歷史悠久,工程浩大,效益深廣,超過其他任何古堰,被譽為“水上長城”。
洪澤湖大堤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景優美。岸邊林茂草豐,小鳥的鳴囀讓人陶醉。黃昏時分,夕陽的余暉灑在湖面上,金光閃閃,此時的洪澤湖像一個羞澀的小姑娘,穿著金色的外衣,格外優雅。晚上,月光給湖面罩上了一層銀紗,洪澤湖變成一個冷艷的公主。微波泛起,雪白的浪花輕輕拍打大堤,仿佛陣陣呢喃細語。
美麗的洪澤湖,壯觀的洪澤湖大堤!
點評
小作者選擇了最為熟悉的材料,對洪澤湖大堤的歷史、名稱敘述翔實,對大堤美景的描繪讓人如臨其境。習作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和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介紹洪澤湖大堤的特點。讀著小作者的文字,我們不禁期待著與美麗的洪澤湖相逢。
小手練筆二
宏偉的故宮
◎丁婷婷
故宮位于北京的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我早就向往的地方。八歲那年,爸爸媽媽帶著我去了北京,游覽了故宮。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故宮分四個門,東面是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南面為午門,北面是神武門。從方位來說,這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了。進入午門,我看見漢白玉拱橋,氣勢宏偉。過了午門,就到了金碧輝煌的太和殿,又稱“金鑾殿”。太和殿后面有一塊巨石,長約16米,寬約3米,厚約2米,重達250斤。石頭上刻著山海和九條紋龍。這么大的一塊石頭,在當時開鑿、雕刻、裝卸、搬運等都不容易,可見這一切都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和汗水。
故宮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角樓。聽導游說,明朝皇帝朱棣要大臣把角樓建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結構,這可難倒了大臣們。百思不得其解之際,一天,一個工匠從一位賣蟈蟈的小販手里看到了裝蟈蟈的籠子,這個籠子和朱棣要的角樓結構幾乎一模一樣。于是,工匠跟賣蟈蟈的人商量,買下蟈蟈籠,帶回去給其他工匠看。其他工匠一看,都覺得這個籠子符合角樓的建筑要求。工匠們一邊參考蟈蟈籠子的結構,一邊探索,終于建成了現在角樓的模樣。角樓莊嚴絢麗,構造嚴謹,裝飾精美,和城墻、城門樓、護城河渾然一體,同屬于皇宮的防衛設施。
故宮的各種建筑,展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還向全世界顯示著六百年前我國在建筑藝術上的輝煌成就。
點評
作者圍繞“宏偉的故宮”,介紹了故宮的位置、外觀、歷史和代表性建筑;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重點介紹了太和殿后的巨石和故宮中的角樓,展現了故宮的宏偉和古人的智慧;事例鮮活,夾敘夾議,耐人尋味,讓人體會到小作者那堅定澎湃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系江蘇淮安市趙集小學五·5班學生,指導并置評:吳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