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艷
近年來,桃源縣實施生態立縣戰略,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增強全民生態保護意識,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實施天然林、濕地保護修復,有效修復了沅江兩岸、大中型水庫等周邊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態破壞,有效保持了生態平衡、保存了物種資源并維護了國土安全,成為全省首批生態縣之一。
高位推動,逐步完善管理機制。桃源縣自2011年建立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制以來,已基本形成政府組織、全面覆蓋、分級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常態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機制。2021年,縣委縣政府印發《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森林資源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壓實了黨政領導的生態保護責任。縣委縣政府將森林資源保護納入全面推行林長制重點考核內容,要求生態公益林管護率及補償資金發放率兩個100%,并作為桃源縣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分重要指標之一,形成自上而下生態公益林管護組織領導到位、責任分解到位、管護落實到位高位推動格局。
科學規劃,逐步完成優化調整。2017~2018年,縣林業局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開展公益林完善落界工作,梳理并糾正區劃錯誤、落實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等級、建立全縣公益林基礎信息數據。2021年8月,桃源縣扎實開展林草數據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對接融合和公益林優化, 在原來的基礎數據上進一步優化整合。堅持規劃先行,守住林地保護紅線的原則,針對十四五規劃期間的重點項目建設林地需求和歷史性公益林糾紛問題,廣泛征求各鄉鎮(街道)、部門的意見,與縣自然資源局多次對接,做好與國土“三調”數據的深度融合,解決多部門數據交叉等爭議問題。報請國家林草局審核優化調整后,該縣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為114861.89公頃,減少16271.91公頃。重點解決970.39公頃公益林糾紛歷史遺留問題,同時也緩解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
加強隊伍建設,推行資源網格管理。2021年10月,桃源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縣委書記、縣長當林長,鄉村兩級干部包山頭,監管員護林員網格化管理。全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林長制。原則上每個行政村(社區)劃定1個管護網格,每個護林員管護面積原則上不少于200公頃。林地面積少于66.67公頃的,可2個行政村(社區)劃定1個管護網格,森林資源面積超大的行政村(社區)可劃定2個以上管護網格。各自然保護地以屬地鄉鎮為主劃分管護網格,并與其管理機構對接好網格劃分和管護范圍。國有林場管護網格由縣林業局相關管理機構組織劃定并明確監管員。護林員應當滿足年齡在18周歲至65周歲之間,能勝任野外巡護工作;監管員由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從事林業的人員擔任;執法人員每個鄉鎮(街道)配備2人(含)以上,以鄉鎮(街道)綜合執法人員為主,由縣林業局委托授權執法。全縣預計劃分管護網格370 個,選聘護林員370名,監管員35名,林業執法人員60名??h林業局、生態公益林村、林農簽訂三級生態公益林管理合同,同時建立健全了公益林護林員管護職責、管理及考核辦法,做到定期進行組織檢查。為加強生態公益林森林資源保護,桃源縣還健全資料檔案,完善公益林數據庫管理,縣境內的生態公益林一律實行禁伐或限伐,嚴禁亂砍濫伐生態公益林;生態公益林范圍內嚴禁挖蔸、伐枝、砍柴、采脂,嚴禁采集野生植物、獵捕野生動物,嚴禁燒炭、燒火土灰、采石、采砂、取土等;嚴厲打擊各種亂采、濫挖公益林行為,確保森林生態安全。
強化資金監管,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桃源縣把落實生態公益林管護資金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全面搞好資金自查、督查和整改。每年5~6月要求各鄉鎮對公益林管護費使用情況、經濟補償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公益林護林員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自查,不留死角,堅持自查處糾、邊查邊糾??h林業局開展涉林資金專項檢查,組織監察、財務、資源林政等相關股室人員歷時2個月,對全縣28個鄉鎮公益林管理、補償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拉網式”全面督導檢查,做到村村必查,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賬目、對照補償資金發放花名冊與農戶“一卡通”打卡金額是否相符,查看出勤表和巡山記錄、走訪群眾、護林員等方式,進一步摸清了管護費、經濟補償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及公益林護林員管理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堅持大問題不縱容包庇、小問題限時整改的原則,督查人員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面對面地指出問題,手把手地指導幫助。并對查出的問題進行認真歸類匯總,對問題比較突出的鄉鎮及時下發整改落實“建議函”,要求限期整改。2017~2021年,責令5個鄉鎮整改護林員履職不到位問題,責令20 個鄉鎮58個村整改集體資金發放和使用不規范問題。
嚴厲打擊,形成生態保護震懾。桃源縣一手抓宣傳教育,全面提升生態公益林保護意識,一手抓涉林違法打擊行動,形成生態保護震懾效果。全縣范圍內在進入公益林區醒目位置,豎立不銹鋼永久宣傳牌128 塊,在墟場與人口密集區,懸掛了宣傳橫幅、張貼了宣傳標語300 余幅。入戶宣講公益林補償規定與標準及發放等政策培訓5000 余次,印制了《惠農政策明白卡》70萬份、《公益林保護建設知識問答》等宣傳冊3000份。2019~2021年,開展了綠衛、春雷等專項執法和全國打擊毀林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共查辦各類涉林行政案件127起,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18起,查處回收林地14.7629公頃,其中涉及破壞公益林違法行為案件38起,牢牢筑起了美麗桃源的生態守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