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軍 陳志強 肖鴻
一座座翠峰,萬木競秀;一片片茶林,翠影搖曳……走進湖南省邵陽縣,滿目蔥蘢,綠意盎然,仿佛置身于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畫卷。
近年來,邵陽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加強林業法治建設,持續推進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產業、生態惠民工程,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綠色動力”。邵陽縣先后榮獲全國油茶基地示范縣、中國茶油之都、中國油茶之鄉、邵陽油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油茶標準化示范縣等13個“國字號”品牌。
邵陽縣林業局先后榮獲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邵陽市林業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劉豪健被評為“全國林業工作先進個人”,肖湘森獲“全省政協扶貧行動先進個人”,楊金剛獲“全省綠化工作先進個人”,劉愛軍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肖彪獲“全省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工作先進個人”。
保護修復 描繪和諧生態“美畫卷”
水波浩渺,山巒峻秀,魚翔淺底,飛鳥翔集,在冬日的暖陽下,邵陽縣城西北2公里處的天子湖國家濕地公園景色絕美。經過10余年的精心保護修復,天子湖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邵陽生態建設一張靚麗的國家級名片。
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林業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穩步推進。“三園一品”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先后獲批兩個國家級公園;森林資源量質齊升。全縣累計完成新造林、森林撫育近1.33萬公頃,林地保有量102539.9公頃,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6.39%;公益林、天然林保護與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公益林面積達5.1萬公頃,對37781.5公頃天然林實施最嚴格的保護;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鴛鴦、環頸雉、野豬、野兔及其他野生鳥類等種類逐漸增加,植物種類增加上百種。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開創了全國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湖南模式”;石漠化綜合治理成效明顯。治理鞏固沙化、石漠化土地 1566.67公頃,巖溶地區石漠化區域森林植被逐步恢復,生態系統逐步重建,生態功能逐步增強。
植樹增綠 構建城鄉綠化“新格局”
宜林皆林,能綠盡綠,綠色繪就了邵陽縣民生最美“底色”。
5年來,該縣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總攬,持續推進“四邊五年”綠色行動計劃、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生態園林縣城建設、秀美村莊建設工程,新增綠化面積約6666.67公頃,完成高速公路、國道、縣道及主要城際干道造林綠化提質近 3000公里。5年累計義務植樹926萬株,新建城市公園 5個、小區游園 11個;建成省級秀美村莊314個、國家森林鄉村4個、省級“秀美村莊”示范村1個、市級美麗鄉村及秀美村莊29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大綠化生態體系。
生態惠民 脫貧攻堅彰顯“大作為”
綠了青山,富了百姓,邵陽縣走出了一條保生態和促增收的精準扶貧之路。
緊緊圍繞“生態工程建設、生態政策補償、生態產業發展”,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天然林保護等林業生態工程,工程實施主體向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重點傾斜,吸收貧困勞動力就業,吸納貧困群眾參與生態建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造林務工占比達到80%以上;著力將生態護林員、生態公益補償、天然林保護補助、退耕還林補助、造林補助等系列林業惠農惠民扶貧政策落到實處。建成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縣城集中安置區2處,集中安置國有林場職工1055戶。
同時,大力發展油茶生態產業扶貧,免費提供油茶苗12.5萬株,完成“四旁”油茶造林106.67公頃,促進貧困戶依靠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實現穩定增收。據統計,生態惠民惠及貧困人口2.6萬人,占全縣累計脫貧人數的 15.3%。
綠色發展 油茶產業托起“致富夢”
“油茶進入豐產期,收入肯定比去年翻個番。”邵陽縣蔡橋鄉油茶種植大戶周根生望著一片綴滿果實的油茶林,樂得合不攏嘴。
盤算著未來收成,笑容掛在一個個林農的臉上。笑臉背后,是一個個油茶產業在拔節成長。
邵陽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的油茶產業。全縣油茶種植面積已達到4.85萬公頃,共培育龍頭企業13家,實現國家林業標準化示范企業“零”的突破,油茶產業“國字號”品牌增加到13個,全縣有382個油茶造林大戶、116家專業合作社、24家油茶種植公司。4家油茶規模加工企業參與油茶產業發展,引進中誠大通投資集團在縣城新區建設集科研、倉儲、交易等于一體的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組建了“南國油茶交易中心”、B2C電商平臺,開辟了油茶產業博覽專區、開通“國油網”,設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及電商企業孵化中心。中國油茶科創谷首個油茶加工與交易物流示范基地落戶邵陽縣,“邵陽茶油”等油茶類產品湖南省著名商標增加到4個,年產值近 26.26億元,油茶產業已成為興林富民、助力鄉村振興、壯大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以油茶產業為依托,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全面發展,實現了民生林業和生態林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