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引鳳 程 周 陳 勇
(中山市人民醫院科室手術麻醉一科,廣東 中山 528403)
肺復張是指在限定時間內,對于機械通氣患者通過維持高于常規潮氣量的容量,使盡可能多的肺單位產生的生理膨脹,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復張的方法[1]。研究表明,腹腔鏡術中在建立人工氣腹的同時實時保護性通氣,包括增加呼氣末正壓通氣和間斷性肺復張等能明顯降低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2],但是,深肌松下肺復張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肺部并發癥的益處尚不明確。故本研究旨在探討深肌松下肺復張對腹腔鏡婦科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影響,以期為患者術后肺部管理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診于我院婦產科,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共90例。入選標準:年齡18~70歲;BMI18~25kg/m2;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肺部基礎疾病及肺部手術史者;合并肺部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者;手術時間>3h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年齡36~67歲,平均年齡(50.2±3.6)歲;其中子宮肌瘤18例,子宮腺肌病8例,卵巢囊腫8例,盆腔炎盆腔粘連松懈術3例,惡性腫瘤8例;對照組年齡34~68歲,平均年齡(52.4±3.2)歲;其中子宮肌瘤20例,子宮腺肌病7例,卵巢囊腫6例,盆腔炎盆腔粘連松懈術3例,惡性腫瘤9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全麻下氣管插管,給予持續心電監測,記錄生命體征。氣管插管前給予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2mg/kg進行肌松誘導,對照組依次給予咪達唑侖0.1mg/kg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聯合丙泊酚1.5mg/kg吸入麻醉,待患者肌松完全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參數設置為:潮氣量5mL/kg,氣道峰壓維持在25cmH2O以下,PEEP設置為5cmH2O,調整呼吸頻率維持呼氣末CO2分壓在35~50cmH2O。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間斷性肺復張。具體方法:通氣模式設置為壓力控制,氣道峰壓<40cmH2O,以5cmH2O的幅度逐步增加壓力和PEEP,設置呼吸頻率為8次/min,術中加用不同程度的PEEP,根據P-V曲線低位拐點(Lower inflection point,LIP)值增加2cmH2O為PEEP最佳值,維持通氣2min,然后逐漸調低壓力和PEEP至5cmH2O,直至達到預設值潮氣量,并以此時的壓力通氣5min。每30min需要重復一次上述肺復張操作[3]。停氣腹時加用一次肺復張,隨后切換至機控模式。肺復張過程中出現收縮壓<85mmHg,心率>120次/分或血氧飽和度(SpO2)<90%其中之一則必須終止肺復張[4]。
1.3 觀察指標:分別觀察患者在氣腹完成時、氣腹45min、氣腹90min、放氣時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及肺功能改變;統計兩組患者術后72h內感染、肺不張、氣胸、低氧血癥、呼吸困難和持續性咳嗽等肺部不良反應例數和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2.0統計軟件包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及肺功能改變:氣腹完成時的肺順應性和氧合指數、氣腹45min時氧合指數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氣腹45min時肺順應性、氣腹90 min、放氣時的肺順應性和氧合指數,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及肺功能改變(±s)

表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及肺功能改變(±s)
指標 組別 氣腹完成時 氣腹45min 氣腹90min 放氣時肺順應性 觀察組 31.03±3.26 33.35±3.56 35.87±3.69 34.97±3.29對照組 30.96±3.19 29.65±3.42 33.14±3.87 32.66±3.53 0.771 <0.05 <0.05 <0.05氧合指數 觀察組 403.43±41.22 397.63±38.47 426.46±38.77 524.78±45.16對照組 405.58±40.35 396.93±39.05 389.38±38.41 469.33±45.36 P P 0.904 0.93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肺部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72h內肺部并發癥中,觀察組感染、肺不張、氣胸、呼吸困難和咳嗽等低于對照組(P<0.05),低氧血癥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部并發癥發生率 [n(%)]
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腹腔鏡技術在外科手術中已成為常見的和主要的手術方式[5]。腹腔鏡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類型,失血少且創口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6]。但腹腔鏡術術中建立人工氣腹使膈肌上抬壓迫胸腔,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功能,可能引起肺泡萎陷等一系列肺部并發癥,危機患者生命和健康[7]。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肺復張患者,能夠在人工氣腹過程中及放氣后顯著改善肺順應性,增加氧合指數,改善肺血流動力學和肺功能。這與彭等人指出在老年胃腸腹腔鏡手術時應用肺復張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復,進一步證實肺復張保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8]。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術后72h內患者發生肺部感染、肺不張、氣胸、呼吸困難和咳嗽等癥狀顯著減少。Elliott等人指出,肺氧合指數既反映了患者術后早期的肺部狀況[9],也具有較高的估計患者肺部并發癥發生的預測價值,故在臨床上應用該指標知道治療并且判斷肺部預后具有可靠依據;另外,研究中發現氧合指數水平與患者療效和預后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深肌松下全身麻醉的腹腔鏡婦科手術患者術中行肺復張,可有效增加人工氣腹時的肺順應性和氧合指數,并且明顯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