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展展 李 英
癌癥疼痛是指癌癥及其相關病變所致的疼痛,肺癌早期患者以胸部不規則隱痛或鈍痛最為常見,隨著病情發展,其疼痛程度和發作頻率逐漸升高,進展至晚期肺癌,其疼痛程度往往超出患者承受范圍,使其出現絕望、抑郁等較為嚴重的不良情緒[1]。也因此,疼痛護理對于肺癌患者是必不可少的,但僅依靠疼痛護理無法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一般需要聯合心理護理干預。本研究即采取中醫情志護理,該護理模式強調身心兼顧,講求整體觀,不僅關注疾病的局部,更側重于患者的情志變化[2]。本研究即分析中醫情志護理對晚期肺癌疼痛護理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治療的38例晚期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主體,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齡49~72歲,平均年齡(56.15±12.14)歲;其中鱗癌8例,腺癌11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55.58±11.07)歲;在上述基礎上接受中醫情志護理。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操作規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根據肺癌TNM分期顯示為ⅢB期及以上;②簽署同意研究書;③意識清晰能正確評價自身疼痛程度;④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器官如腎臟、心、肺等嚴重器質性損傷;②因化療、放療等治療產生的疼痛;③嚴重精神障礙或意識不清,無法與之正常溝通。
1.3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①病房環境護理:保障溫度濕度適宜,有充足的通風和采光,保持病區安靜,可適當在病房內擺放綠植。②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的個人飲食喜好并結合醫囑為其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主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確保每日所需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攝入。③心理干預:進行全面的健康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肺癌的認知度,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出現負面情緒的緣由并進行針對性疏導。④疼痛護理:向患者講解癌癥疼痛的產生與發展,通過疼痛指數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疼痛護理,疼痛程度低的指導其采用深呼吸法、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予以鎮痛藥物,使用之前向其講解藥物療效及使用方法,確保達到最好的鎮痛效果。⑤日常生活護理:每天定時進行身體鍛煉,養成良好的作息,為保障睡眠質量,晚餐不宜過飽并限制飲水,睡前熱水泡腳,喝熱牛奶。觀察組實施中醫情志護理。①引情:以溫和、共情的姿態與患者進行交流,引導其闡述自己患病前后的心理變化,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逐漸將話題引至患者如今的心理狀態。②共情:盡可能選擇共情能力高的護理人員,確保其擁有真誠、熱情的護理態度,能夠通過肢體語言、表情等向患者傳達安全感。③述情:耐心傾聽患者講述自己患病前與患病后以及現在的心理狀態,勿打斷患者的回憶和講述。④動情:引導患者將絕望、痛苦等不良情緒發泄出來。⑤解情:結合護理開展前對患者進行的心理測評、患者自述心理狀態變化以及日常護理的觀察,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有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然后具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安撫,并通過糾正患者對肺癌的錯誤認知,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度,將好的心理暗示植根于患者心中,減輕其對疾病的焦慮、恐懼情緒。⑥知情:護理人員通過上述干預了解患者現階段的問題及出現的原因,并針對性開展護理干預。⑦移情:增加與患者交流的頻率,深入其內心世界,排解其孤獨、困苦的心理,指導其進行想象內容、呼吸訓練等,促使其改善心理狀態。⑧激情: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或組織病友交流會,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觀察指標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接受護理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價。②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分數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高。③護理滿意度指標。非常滿意: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有顯著改善,護理質量高;比較滿意: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有所改善,護理質量較高;不滿意:負面情緒嚴重,睡眠質量較差。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④對2組患者護理后的依從性進行比較分析,其中維度包括用藥依從、護患關系等,護理依從性滿分為10分,7~10分表示依從;4~6分表示一般依從;0~3分表示不依從。依從率=(依從例數+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00%。

2.1 2組患者VAS SAS SDS評分對比觀察組疼痛指數低于對照組,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VAS SAS SDS評分對比 (分,
2.2 2組患者PSQI評分對比觀察組睡眠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PSQI評分對比 (分,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2.4 2組患者護理依從性對比對2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采用中醫情志護理方式的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臨床護理的依從性更高,2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護理依從性對比 (例,%)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病死率占第二位。晚期肺癌患者臨床主要采用化療為主、中醫藥為輔的方法開展治療,但化療有持續時間長、毒副作用大等缺點,患者不僅要忍受化療的不良反應,生理上還存在由癌癥引起的劇烈疼痛,心理上則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不僅不利于治療的有效開展,還會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3,4]。因此重視癌癥患者的情志護理,通過合理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調節機體平衡,增強其免疫力,能夠使惡性腫瘤處于自限狀態,提高臨床治療效果[5]。中醫情志即五志七情,其生克乘侮,情志活動由五臟之精化生,情志異常會導致臟腑精、氣、血、神等方面異常,肺癌患者由于心神受損、血脈空虛、血不養而不寐[6-8]。對晚期肺癌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能有效改善其悲傷情緒和睡眠質量。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采取中醫情志護理的觀察組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其心理狀態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與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有較大關系,患者因癌癥疼痛產生的不良情緒加重了疼痛感受度,負面情緒得到緩解后其疼痛程度亦會有所減輕。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的問題,患者因此負面情緒加重,本研究中2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睡眠障礙問題均有所改善,而觀察組的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持續性、習慣性睡眠效率、睡眠質量指數均優于對照組,其睡眠質量更好,患者在護理中依從性更高,護患關系更好。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的改善情況更好,也因此,中醫情志護理獲得了患者更加廣泛的認可,其護理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對晚期肺癌疼痛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