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霞 王聰梅 吳 潔
腦卒中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出血性與缺血性2種卒中類型。腦卒中的發生指的是患者腦血管異常,其血液循環功能出現障礙而造成的一種腦部組織損傷。相關研究發現,腦卒中的發生與年齡的增長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且多見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卒中的發病率不斷增加[1]。這是由于隨著人年齡的增大,其機體功能在不斷衰退,各種基礎疾病不斷增多,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這就造成年齡越大腦卒中的風險越高的情況發生。腦卒中的臨床特點為復發率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及病死率高等,由于患者的病變部位的不同以及造成疾病的不同病因,導致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不一。一些患者可能是突發性腦卒中,也有可能是漸進性發展[2]。如一些患者在患病初期只感受到一些乏力感,在一段時間后,患者可能出現一側下肢與上肢無法活動的情況。而一些急性發作者,通常起病較急,病情兇險,搶救時間短。在發生腦卒中后,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肢體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的發生對患者的日常行動造成了較大影響,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及經濟負擔[3]。隨著如今中國老齡化趨勢的加重,腦卒中的發病率呈現出不斷上增的趨勢,人們的醫療需求不斷增大。有研究發現,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助于促進患者功能的改善。為尋求更佳的護理方式,本研究就中醫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70例進行分析,隨機分2組,各35例。觀察組中,女17例,男18例;年齡為52~71歲,平均年齡為(63.89±16.87)歲。對照組中,女16例,男19例;年齡為 51~72歲,平均年齡為(63.92±16.92)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的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精神狀態正常,治療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發生病變的患者;在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1.4 方法
1.4.1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為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干預患者不良情緒,開展健康教育,給予患者常規訓練等。觀察組則在此基礎實施中醫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穴位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患者針灸,取穴足三里、合谷、曲池、內關、三陰交、陽陵泉等,根據患者的情況加減穴位,如屬于氣虛血瘀證者,加血海、氣海等,若為風痰阻絡者,則加豐隆。首先為患者進行上肢穴位針灸,時間控制在20 min左右,再為患者開展下肢穴位針灸,針灸時間與上肢相同。②中藥熏蒸護理。根據患者的疾病分型為患者選擇對應的藥方進行熏蒸治療。若為氣虛血瘀證則給予患者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為陰虛風動證則給予患者鎮肝熄風湯加減治療;為風痰上亢證則給予其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痰熱腑實證采用藥方星蔞承氣湯加減治療;風痰阻絡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取藥方劑量10 g,將其放置于紗布包中,再將紗布包好的藥方放置入中藥熏蒸機,每日使患者進行1次熏蒸,15~25 min/次,以患肢為熏蒸主要部位。持續為患者進行1個月護理。
1.4.2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臨床療效。以患者肢體功能基本正常,癥狀基本消失為顯效;以患者肢體功能有一定改善,癥狀有好轉為有效;以治療前后功能改善不明顯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對比2組CSS評分、上下肢肌力評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CSS評分以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輕微,上下肢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以分值越高,功能及能力恢復情況越好,分值為0~5分。③對比2組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對比2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BI量表進行評價,總共包括進食、如廁等10個項目,分值為100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3 療效判斷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血管內介入診療指南 2018》[5]中相關療效評定標準。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指標變化情況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CSS評分比對照組低,上下肢肌力評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比對照組高。見表2。

表2 2組患者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分,
2.3 依從性觀察組在中醫康復護理治療下依從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 (例,%)
2.4 滿意度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例,%)
2.5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在護理干預后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腦卒中為中國常見的神經科疾病,該疾病發病時間短、病情進展迅速[6]。據近年來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腦卒中發病率不斷提升,且朝著年輕化趨勢發展,究其原因,可能與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等方面因素有關[7]。腦卒中是一種對患者健康影響較大的疾病,該疾病發生后,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礙,主要包括神經系統障礙、語言障礙等。大多數發生腦卒中的患者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8]。因此,在患者發生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后,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9]。中醫康復護理為臨床新興的護理措施,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中醫康復護理的水平也不斷提升,在臨床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中醫康復護理中,主要通過熏蒸、針灸等方式,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通脈活血、化瘀活血的重要作用,能有效起到解痙的作用,能為大腦及時供氧供血,有效改善患者的腦部狀態[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在中醫康復護理的干預下,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效果的提升;干預前2組CSS、上下肢肌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CSS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上下肢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中醫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可促進患者自身肌力的提升;觀察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中醫康復護理的干預下,這種康復訓練方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患者的配合度較高;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腦卒中患者在中醫康復護理后,能快速改善各種癥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通過中醫康復護理的應用,有助于促進患者功能的改善,能起到更為理想的康復效果,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