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文 徐慶田
急性冠脈綜合征為心臟內科常見疾病,其發病率隨著社會的發展、飲食的豐富呈逐年上升趨勢,且致死率較高,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原因與吸煙、酗酒、熬夜及攝入含高油脂食物而導致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病有關,其主要臨床癥狀為胸口疼痛、心慌、煩躁及運動后出現乏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在臨床上多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壓等藥物可暫時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但病情易反復,單憑藥物難以根治[2]。急性冠脈綜合征屬中醫“胸痹”“心痛”等范疇,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為其主要治療原則。血府逐瘀湯含有赤芍、牛膝、當歸等多種中藥,具有活血止痛、養血固本之效,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本研究旨在探究血府逐瘀湯聯合通心絡膠囊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后(PCI)患者心功能及細胞因子含量的影響,以便尋找出療效更高的治療方案,減少該病帶給患者的痛苦,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依據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選取時間:2019年1月—2020年1月,地點:騰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和心內科,例數:100例,對象: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患者)分為研究組(50例)、對照組(50例)。對照組的女、男為26例、24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48.23±9.77)歲;疾病類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研究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47.47±8.12)歲;疾病類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例。以上所描述的信息經對比發現,2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心血管疾病診療指南》[3]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熱毒血瘀證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生命體征平穩者;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者;滿足以上診斷標準者;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其他惡性腫瘤者;口服藥物存在困難者;對本研究配合度低者等。
1.4 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西醫療法,采用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壓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血府逐瘀湯聯合通心絡膠囊進行治療,血府逐瘀湯為顆粒劑:柴胡6 g,川芎12 g,桔梗10 g,甘草、赤芍各6 g,牛膝、生地黃、當歸、紅花各9 g,桃仁12 g。1劑/d,于早晚分服;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0015;0.26 g×90粒,3粒/次,3次/d)。2組均進行為期15 d的治療。
1.5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治療后,評定2組患者臨床療效,患者治療后胸口疼痛、心慌、煩躁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為顯效;胸口疼痛、心慌、煩躁癥狀有所減輕為有效;胸口疼痛、心慌、煩躁等臨床癥狀無減輕甚至惡化為無效。顯效率與有效率的總和為總有效率。②左室收縮末期直徑(LVEDs)、左室舒張末期直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LVEF)比較。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檢測。③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反應蛋白(CRP)、腦力鈉(NT-proBNP)、超敏肌鈣蛋白(THS-TNT)含量比較。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含量(采血:約4 ml的空腹靜脈血,制備:于離心機中,時間、速率:10 min、5000 r/min。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66.00%、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LVEDd LVEDs LVEF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2組患者LVEDd、LVED均縮短,其中研究組比對照組短;治療后LVEF變化呈升高的趨勢,其中研究組變化量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LVEDd LVEDs LVEF比較 (例,
2.3 血清CRP NT-proBNP THS-TNT含量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清CRP NT-proBNP THS-TNT含量比對照組降低,其中2組治療前均比治療后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CRP NT-proBNP THS-TNT水平比較 (例,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或侵襲產生血栓從而造成的心肌急性缺血綜合征,其發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為主,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其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6]。常規西醫療法為臨床上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的常用方法,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壓等藥是常用的藥物,其可降低患者血壓、血脂水平,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進而可緩解胸口疼痛、心慌、煩躁等臨床癥狀,對于患者病情恢復具有一定作用,但單獨使用效果不佳,且長期使用該藥物可產生耐藥性,影響預后。
急性冠脈綜合征屬正氣虧虛癥狀,其主要病機為心血瘀滯以致脈絡寒凝不通,進而損傷臟腑,傷及心脈[7]。血府逐瘀湯中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祛風止痛之功效;桔梗可開宣肺氣、祛痰排膿、止痛;甘草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赤芍可清熱涼血、散瘀止疼;牛膝具有活血化瘀、通血脈的功效;生地黃可涼血止血、補血滋陰;紅花、當歸可發揮通絡鎮痛、祛瘀活血的功效;桃仁可行活血、散瘀的功效,以上諸藥共同發揮活血散瘀、疏通血脈、止痛的功效。由以上所得出的結果可知,研究組患者治療后LVEDd、LVED較對照組縮短,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表明血府逐瘀湯聯合通心絡膠囊可加快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患者機體內血液流速,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心功能,促進病情恢復。CRP可反映機體的感染、損傷情況,其水平升高,表明血液黏稠度上升,可加重患者病情;NT-proBNP為腦力鈉可反映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病情程度,其水平升高,表明患者病情加重;THS-TNT的特異性表達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病情程度呈正比關系[8]。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桃仁中的苦杏仁苷具有抑制及穩定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作用,可減少血栓的產生,促進病情好轉;生地黃中含有的B-谷甾醇具有加快血液流速,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的作用,可延緩病情發展。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清CRP、NT-proBNP、THS-TNT含量均比對照組低,說明通心絡膠囊及血府逐瘀湯共用可明顯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患者細胞因子水平,促進其病情恢復。
綜上,血府逐瘀湯聯合通心絡膠囊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體內細胞因子水平,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