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菲 凌 娜
近幾年來,人們壓力劇增,如社會、家庭、心理等因素,使不孕癥的發(fā)生率呈顯著升高之勢,其發(fā)病原因繁雜、眾多,當前不孕癥在全世界的發(fā)病率約為16%,大多數(shù)資深醫(yī)師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最為常見的還是輸卵管性不孕,占26%~36%,而且近年來有持續(xù)上升趨勢[1]。多種原因也可能引起女性的不孕,如內分泌紊亂、子宮因素、卵巢病變等[2]。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Oviduct obstructive infertility)是指各種因素引起的輸卵管炎癥,從而導致輸卵管管腔阻塞而引起的不孕癥[3]。輸卵管性不孕可影響家庭和諧,對夫妻彼此均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因此輸卵管性不孕這個疾病的治療亟待探索,而中醫(yī)藥以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作用特點及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在治療輸卵管不孕癥疾病中日益受到重視,也有豐富的經(jīng)驗來診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尤其是在中醫(yī)內治法指導下,治療輸卵管性不孕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旨在介紹助孕通絡方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臨床效果,并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9年10月—2020年8月期間選擇來自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婦科門診經(jīng)輸卵管造影檢查確診的輸卵管性不孕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中藥治療組30例,年齡24~38歲,平均(30.48±3.78)歲。空白對照組30例,年齡23~39歲,平均(30.82±3.69)歲。2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P>0.05。
1.2 診斷標準①育齡期女性與配偶同居 1 年,性生活正常,且男方的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孕[4];②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查提示輸卵管一側或雙側阻塞或通而不暢。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23~39歲者;③本人及家屬均知曉試驗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2 排除標準①男方疾病如性功能障礙、精液異常等;②合并其他導致不孕的疾病,如生殖系統(tǒng)先天缺陷、畸形造成的不孕、排卵障礙造成的不孕等;③造影試驗提示輸卵管雙側阻塞,無試驗意義者。
1.4 方法
1.4.1 中藥治療組月經(jīng)干凈3 d后,開始嚴格按照試驗計劃口服助孕通絡方,具體方藥如下:桂枝15 g,赤芍15 g,當歸15 g,川芎10 g,茯苓20 g,炒王不留行15 g,醋香附20 g,丹參15 g,杜仲15 g,生地黃15 g,雞血藤15 g,路路通15 g,酒仙茅15 g,絲瓜絡15 g,鹽菟絲子20 g,鹿角霜15 g,鹽巴戟天15 g,制淫羊藿20 g,通草10 g,煅紫石英20 g。隨癥略有加減,水煎煮取藥汁300 ml,每天2劑,早晚各服用1次。治療期間采取避孕措施,連續(xù)服用3個月經(jīng)周期,停藥后不避孕,隨訪觀察6個月。
1.4.2 空白對照組患者不予藥物醫(yī)治,自然受孕,隨訪6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輸卵管疏通率 妊娠率若隨訪6個月內未妊娠,則再次進行通液術檢查,用以確定輸卵管通暢情況。見表1。

表1 輸卵管通暢性療效評定
1.5.2 療效標準標準結果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制定慢性盆腔炎的治療療效標準進行判定。見表2。

表2 療效標準
1.5.3 不良反應密切關注2組有無胃腸道、肝功改變等不良反應。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 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妊娠結局及隨訪妊娠結果比較中藥組妊娠率有所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妊娠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輸卵管通暢程度比較中藥組結果顯示,輸卵管再通暢率有所增高,較空白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輸卵管通暢程度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治療后,中藥組與空白組相比較總有效率有所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中無明顯不適,治療前后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均未見異常。
輸卵管因素性不孕根本機制是慢性炎癥引起的輸卵管被破壞或滲出物機化,從而阻塞輸卵管管腔,或者是慢性盆腔炎癥擴散或其他病變等導致的盆腔粘連帶牽拉等綜合作用導致輸卵管阻塞或形態(tài)欠佳、拾卵障礙,甚至影響排卵功能。西醫(yī)通常介入治療,但會伴有明顯的并發(fā)癥,如復發(fā)、感染、輸卵管異位妊娠、疼痛、穿孔等,不良反應大且價格高,不易被患者接受及推廣[6]。
輸卵管不孕癥在中醫(yī)學中并無明確病名與之對應,有關論述偶見于“癥瘕”“腹痛”“久不受胎”等文獻中。清代馮兆張《馮氏錦囊秘錄》中對輸卵管性不孕相關類似描述,簡而言之,其論述不孕的原因有外感六淫侵襲胞宮而不孕;沖任虛寒血行凝滯而不孕;血熱迫血妄行,使血不循經(jīng)而不孕;瘀血及痰濕阻滯胞宮而不孕。中醫(yī)自古以來認為該病多由于血瘀引起,故認為瘀血是該病的基本病因,其他病因如腎虛、氣滯、痰濕等均是間接形成瘀血而導致胞脈阻滯,使精卵不能正常陰陽相合而致不孕。根據(jù)近幾十年來中醫(yī)學者對輸卵管性不孕癥的研究報道,中藥對輸卵管不孕癥的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可改善盆腔內環(huán)境以及臨床癥狀,預防再度粘連,還可以通過促進盆腔微循環(huán)形成,提高輸卵管血運功能,從而增加妊娠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應用助孕通絡方治療后輸卵管再通暢率、宮內妊娠率均比空白對照組有所增高,表明助孕通絡方可以提高輸卵管功能,改善其內環(huán)境,幫助患者成功妊娠。分析其原因在于,方中桂枝辛甘溫通,通陽于衛(wèi),調營于表,通調有度,其衛(wèi)表之力可發(fā)汗解肌、散寒以助陽氣,因桂枝溫通,故又可散經(jīng)脈瘀阻,其宣陽之力又協(xié)之。生地黃苦寒入血分,故清熱涼血、止血,又養(yǎng)陰生津突出,用于各種臟腑陰虧,旨在陰中求陽,補陽不傷陰。赤芍歸肝,入血分,故苦寒涼血、散瘀兼止痛之功,與川芎、當歸等藥合用可治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絲瓜絡、路路通歸肝經(jīng),善疏理肝氣而通經(jīng),可治氣滯血瘀之經(jīng)少不暢或經(jīng)閉。茯苓甘淡能滲,善利水扶正,祛邪不傷正,可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健脾補中,居中央灌四旁,調節(jié)全身氣血,又可益心脾、寧心神,與丹參、紫石英共奏除煩安神之效。香附辛苦入肝,善理氣,止痛調經(jīng),善泄肝,故散郁調經(jīng)。川芎上行祛風止痛達頭目,專治不孕之肝郁而頭痛者,中開郁結可疏肝解郁,下行血海可活血調經(jīng)。丹參性涼,祛血熱瘀阻而迎新血尤宜,當歸、雞血藤補兼行之,兩者合用能補而不滯,行而有依。王不留行善通血脈,祛瘀效果佳。巴戟天、淫羊藿、杜仲、仙茅、鹿角霜補腎陽,以滋先天,補后天,又可溫煦推動,使血行不滯而無瘀。近年來,有藥理研究表明組方中有活血化瘀的成分,可改善血液的濃稠度、改善血液大小循環(huán)、增加子宮收縮、輸卵管纖毛的蠕動[7],同時細胞和體液免疫也會受到活血化瘀藥物的調節(jié),而且是雙向調節(jié)[8],對于輸卵管組織的粘連,也可有效松解和吸收,減輕輸卵管管腔的纖維化,促進輸卵管功能的恢復,有利于受損輸卵管的恢復,從而增強輸卵管輸送卵子的能力以及幫助精卵結合,進而提高妊娠率[9,10]。
此文主要通過助孕通絡方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療效觀察,為本病尋找成熟可靠的治療方法,以及提出一種新的中醫(yī)用藥思維,以減少不良作用、改善輸卵管功能、提高宮內妊娠率為目的,為全世界不孕癥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選擇,為被不孕癥困擾的家庭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