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技法講解
托物言志,也稱寄意于物,指運用象征或起興等手法,對事物的某一方面進行描寫和敘述,從而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中的“物”與“志”應有相似或相同之處。
如《愛蓮說》中,作者便從“生長環(huán)境”“根莖枝葉”“香氣體態(tài)”等方面描繪了蓮的氣度、品質,進而寄予了自己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心理的鄙夷。作者在運用托物言志法時,嫻熟地融入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各種花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如:菊花,是隱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貴者的形象;而蓮花,則是君子的化身。此外,作者還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之相得益彰。
需要注意的是,托物言志法的使用,常常源于作者對某一特定事物內在意義的感悟,之后再將這種感悟進行提煉并完善,最終形成文章的主旨。要用好這種寫作手法,就要掌握“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寫作時,要求作者必須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中,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進行觀察、體驗和比較,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準確地揭示所詠之物的品性或品質。
牛刀小試
請運用托物言志法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
片段示例
母親說:“院子太空了。”于是移來一株小槐樹植在院心。水肥施得勤,沒多少年光景,圓蓬蓬的樹冠便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陰涼。
初春時候采了嫩葉下鍋,槐葉小米湯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敗火明目;酷暑天,樹蔭里放了小桌小凳,不用搖開芭蕉扇,就遍體清涼;槐樹揚花時,清香隨風漫出,沁潤百家;枝葉繁茂時,小鳥結巢其間,亮亮地啼著,聲如垂珠。鄰家滿院奇花異木,可偏饞我家的槐樹,常端著飯碗過來擠占陰涼,與我們共消受。
但有一年鬧蟲災,又細又小的綠蟲們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葉全被噬得只剩下幾絲老葉筋脈。我家的槐樹也難逃此劫。只幾天,綠蟲從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動一樹,被擠滿的蟲還悠著長長的吊絲在空中翩躚作舞,老葉被食掉了綠肉而成了透明的虛影,嫩葉則僅留下米粒大小的葉柄,如濃云垂覆的樹冠被削成傘骨一樣的枝枝丫丫。母親目光直直地說:“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
又過了很多日子。有一天,突然聽母親在院子里自言自語什么,大家都跑了出來,見母親仰面看著這棵早已形同虛設的槐樹,說:“它真能耐呢!”看時,它竟泛綠了!樹冠上又染上了新綠,但只是一團淡淡的綠影兒。過了幾天,透明的葉子努力地擠出半張新黃;又過了幾天,新綠濃成了翠綠,翠綠里亮出了黃黃的嫩光;再幾日,樹下竟被陽光拖出了重重的濃陰來。
活過來了,這棵樹!我們也像大病新愈了一樣,輕輕松松新新鮮鮮,又搬出了小桌小凳,在如云的濃蔭下,驚嘆著這樹的神奇……
但有一天,我卻發(fā)現(xiàn),這棵槐樹依舊那么從容,這份從容,與它被千百條蟲們咬噬時,竟毫無二致!
(節(jié)選自行為社《病槐樹》)
作文一
桂花樹的智慧
◎陳嘉怡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桂花樹。爺爺說:“桂花很香的。”
因此,我對桂花樹充滿了期待,即便很多人都說它開不了花。幾年下來,這棵桂花樹的長勢還是不好。它不算高,我舉起手就能摸到它的枝干,它的葉子也沒有精神,耷拉著縮在一起。與旁邊的樟樹相比,它好像隨時會夭折。我常趴在樟樹的樹杈上憂傷地想,我的桂花樹大概是受到了樟樹的壓迫,以至于它嬌小的身子只能向外傾斜,遠看就像個駝背的老人。
我不止一次地想,它能活著就不錯了。
暑假的一個夜晚,我被屋外的風雨聲驚醒,想去看看桂花樹,奈何雨勢太大,只能遺憾地想:我的桂花樹怕是受不住這狂風暴雨的摧殘了。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還彌漫著雨后的濕氣。我看向桂花樹,它竟安穩(wěn)地立在原處,只是本就稀疏的葉子更顯狼狽,花朵散落在地上,只剩零星的幾朵掛在葉間,搖搖欲墜。這場風雨讓桂花樹看起來更加凄慘,但這樹終究是活下來了。不知怎的,看著桂花樹,我竟生起了一股敬意。
去年爺爺過大壽,我又回到了老家。剛踏進院門,一股沁甜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神清氣爽。院里的樟樹旁,有一棵長得很好的“駝背樹”,微風吹來,那一朵朵黃白色的小花在綠葉間歡快地跳躍著,四片花瓣簇擁著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黃色花蕊。陽光灑在它們身上,我似乎看見了千萬個金色的精靈在和這些花蕊相互逗弄著。
這是那棵桂花樹嗎?它竟不聲不響,開得如此熱烈?陡然間,我想起了那個下著暴雨的晚上,它是以什么樣的勇氣撐過來的?又是以怎樣的毅力開得如此耀眼?一時間,我被這棵樹感動了。
陽光下,樟樹旁,桂花開的樸素又執(zhí)著,它無畏人言,無懼風雨,靠著自己的韌勁兒,堅守著開花的夢想。
那日,我被一棵桂花樹的智慧所折服。
(湖南長沙市怡雅中學)
點評
習作語言生動,行文流暢。小作者運用托物言志法,著重寫了桂花樹為了開花無懼風雨的堅韌性格,以及桂花樹不在意他人眼光、堅守初心的智慧。
習作雖不長,但小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使文字充滿詩情畫意,給人美的享受。
作文二
落葉望歸根
◎謝依晗
按家鄉(xiāng)的習俗,老屋前要種一棵老樹。在爺爺奶奶的屋前,也有這樣一棵樹。
這棵樹已有好多年的歷史了,褐色的樹干足有碗口粗,筆直筆直的,樹上不僅枝葉繁盛,還垂下來許多根須,隨著微風晃呀晃的,晃出一片斑駁的光影。
我家中的堂兄妹很多,感情也很好,小時候大家都住在爺爺奶奶家,我們都喜歡在樹旁玩鬧。鄉(xiāng)下孩子嘛,就喜歡爬樹。那時的老樹,高大長青。夜晚,星星藏在樹梢里,白天,玩捉迷藏時,滿樹的綠葉提供了最佳的藏身處。你若上樹找,絕對一抓一個準。
時光流轉,父親和堂叔伯們因為工作原因各散四方,堂兄妹們也隨之分開,爺爺奶奶隨我們來到城市生活,老屋旁的老樹消失在童年的歡笑里,無人問津。
近幾年,因為爺爺奶奶年邁,便不再隨我們一起住,于是我們開始往返于故鄉(xiāng)與城市之間。老樹還在,只是開始褪去綠蔭,剩下零星的幾根樹枝隨意飄搖,掉落的樹葉安靜地伏在老樹旁,坦然地等待輪回的召喚。
每當我回老家,看到老樹的衰敗時,心頭總是一陣難過。爺爺走到我旁邊,和我一同看著樹。看著看著,爺爺輕嘆:“囡囡,落葉終究要歸根啊。”落葉歸根,這對小時候的我來講頗為深奧,只是恍惚覺得爺爺?shù)倪@聲嘆息中包含的是對往昔的懷念。
直到我也因為學業(yè)不得不離開溫暖的家后,才突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城市中,盡管晝夜燈火通明,但耀眼的霓虹燈卻把星星埋沒了,忙碌的學習生活,來去匆匆的過客,讓我恍然大悟,落葉歸根是樹葉對樹根的執(zhí)著,是稚子對老屋的依戀,是游子對故土的深深執(zhí)念。
放假,我再次回到熟悉的老屋,再次來到那棵老樹前,樹根旁的落葉已然不見,它們已經(jīng)融入了樹根的血脈。
人的一生都在尋根,無論走多遠,心中永遠牽掛的那一處就是根。深埋地底的根將剛入人世的我們緊密相連,我們終究要歸根。
站在歲月中的樹并不孤獨,但樹,有時比人更有執(zhí)念。
(湖南長沙市怡雅中學)
點評
“落葉歸根”自古以來就是游子們的“執(zhí)念”。小作者托物言志,著眼于老樹,寄情于老樹,通過描寫老樹由茂盛到衰敗的情狀,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歸根志向,結尾明志,深化主旨。
習作刻畫細致,感情真摯,讀后令人產(chǎn)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