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洪
近日,藍思科技(300433)披露了2021年年報。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2.68億元,同比增長22.5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0億元,同比下降57.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2.36億元,同比下降72.4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0.39億元,同比下降20.33%。
藍思科技同時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今年一季度,藍思科技的營業收入為93.34億元,同比下降22.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4.12%,同比由盈轉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4.26億元,同比下降140.0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97億元,同比增加151.19%。
曾經的中國女首富周群飛掌舵的藍思科技,成為2021年以來跌幅最慘的股票之一,市值縮水超1500億,4月25日收盤市值不足500億了。2021年初通過定增進入的14家機構,如今看來買在了絕對高位。
4月23日,藍思科技發布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2021年公司雖然業績仍為盈利,但四季度藍思科技便單季度虧損超12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延續,再虧4個多億。
根據藍思科技2021年年報,營收有一定增速而凈利卻大幅下滑,主要是營業成本和多項費用高增,且增速遠元高于營業收入的增速。
營業成本來看,大頭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占比分別超六成和兩成,前者絕對金額高達222億元,同比增長38%,后者絕對金額達84億元,同比增長39%。兩項細分成本增速幾乎都是營收增速的近一倍。
費用來看,管理費用一年近40億元,是絕對大頭,增速高達71.58%,是營業收入增速的3倍多;銷售費用也達到6.44億元,增速75%,同樣是營收增速的3倍多。另外,研發費用達到21.33億元,增速48%。唯獨財務費用下降了36%,只是絕對金額5.12億元占比不高。
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的研發支出創下歷史新高,技術人員數量較上年增長一倍,研發項目數量大幅增長。
從重點項目來看,藍思對手表、VR/AR等智能穿戴類新產品,中控屏、B柱、新型汽車玻璃、充電樁等汽車類新產品,智能手機中框等金屬合金產品,以及藍寶石、陶瓷等非金屬新材料,自動化設備等相關的研發投入均有所增加。
經營情況分季度來看,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藍思科技在營業收入沒有明顯惡化的情況下已經出現較大虧損,凈利潤虧12.26億元,扣非凈利虧損更達14億元,而此前三個季度基本能維持每季10億左右的凈利潤。
這一虧損勢頭帶入到了2022年。今年一季報顯示,藍思科技當季實現營業收入93.34億元,同比下降22.15%;歸母凈利潤虧損4.11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2億元。業績不行分紅也大幅下降,由此前一年的“10派3.50元”變成了“10派1元”,大幅下降72%。

今年以來,由于下游消費電子需求疲軟,有關蘋果砍單的傳聞不斷,包括藍思科技在內的果鏈龍頭股價重挫。比如去年1月21日,藍思科技盤中驟跌13%,收盤跌幅近10%,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基金經理稱,“蘋果將要砍單,蘋果供應鏈可能會轉移”。
在2021年年報中,藍思科技罕見地明確披露了來自蘋果的業務占比,AppleInc.位列其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301億元,占比為66.49%。
在2018年-2020年,藍思并未披露第一大客戶的身份,銷售額占比分別為46.97%、43.07%、54.97%。其中,2020年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達到203億元。
不難發現,在2021年,藍思科技對蘋果的銷售額上了一個臺階,較上年增加了近100億元,占比也提升了約11個百分點。藍思此舉或是在變相回應相關傳聞。
藍思科技表示,將在繼續深化與現有客戶合作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市場、新客戶、新產品,優化客戶與產品結構。
新能源汽車業務被藍思科技視為未來第二增長極。在客戶例舉中,藍思表示,去年在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深耕細作及口碑,贏得了一批優質、穩定的國際知名品牌客戶資源,如蘋果、三星、小米、OPPO、vivo、華為、榮耀、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理想、蔚來等。
不難發現,公司的核心客戶中,汽車客戶明顯增多。藍思科技表示,消費電子與智能汽車市場前景光明,擁有巨大的市場容量和想象空間,公司作為行業創新的先行者,短期的挑戰不改中長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公司已在技術研發與儲備、產業布局和投資、優質客戶儲備等方面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
公司的業績不佳或許市場早有預期,從2021年年初以來其股價就處于持續下降通道中,從高點41.05元(前復權價)算起,至4月25日收盤的9.58元,16個月時間股價跌幅近77%。這樣的跌法讓公司超2000億的市值只剩不足500億,蒸發超1500億。
回顧2021年1月,藍思科技完成一輪定向增發,發行約5.89億股,定增價格25.44元/股,募資150億元。事后來看定增無疑發在了一個高位,但當時卻遭到一眾知名機構的捧場。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諾德基金認購金額都在10億以上,“私轉公”的知名機構朱雀也拿了9.99億元。招商證券和易方達基金也分別獲配5億元和4億元。
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這些定增股陸續解禁,而剛獲解禁部分機構已經無奈選擇割肉出局,如朱雀基金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都在持續減持,而大部分機構尤其投入金額較大的公司選擇繼續堅守。除了這些定增進入的機構,在二級市場買入的QFI“I挪威中央銀行”和北向資金“香港中央結算”也選擇大手筆減持。
為了表示信心,藍思科技也進行了一些回購。截至3月底累計回購股份數量1592.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202%,最高成交價為20.5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11.79元/股,支付金額2.4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目前這些資金也處于套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