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花 寶金才 蘇彬
人到老年后身體機能減退,易患各種慢性病。鍛煉對身體健康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老年人鍛煉應遵守哪些原則,適宜老年人的鍛煉方式有哪些?
老年人健身鍛煉應遵循的原則
老年人身體的各系統器官功能有所降低,身體素質全面下降,容易疲勞,運動后恢復較慢。因此,老年人進行鍛煉時必須更好地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全面、定期檢查
了解鍛煉前、鍛煉中和鍛煉一段時間后的健康狀況、疾病變化及各臟器的功能水平,特別要注意心血管和腦血管系統的變化,確保鍛煉的安全性。
低強度、短時間
選擇運動時間不過長、強度不太大的全身性體育活動。活動應包括各個系統的肌群,動作要有節奏,速度宜稍緩慢。用2周時間觀察其反應,可能會有幾天的肌肉疼痛、身體勞累等反應,但可很快消失。適應后小幅度增加運動量,再經過一段適應期,循序漸進,不要猛增運動量。老年人不宜做舉重、快跑等快速、重體力的活動。
有規律、持之以恒
每周至少參加3次,當經過一階段試探性適應的運動后,強度要達到有效的閾值,適宜心率為110次/分左右,此時可取得良好效果。達到最佳效果需要數周到數月的時間,但如果停止鍛煉2周,便呈明顯下降趨勢。
不過分用力及動作過猛
鍛煉方式可多樣化,但要避免屏氣、過分用力、動作過猛,避免使身體驟然前傾、猛然低頭、突然彎腰等動作。呼吸要自然,可用腹式呼吸。
趣味性
老年人鍛煉要有自覺的要求、愛好和興趣,不要強求鍛煉,任何勉強都會造成不良后果。
生病時應停止鍛煉
有明顯心肌功能減退者或慢性病患者,可按照病情特點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醫療體育鍛煉。
強調事先準備活動和運動后整理活動
年齡越大,準備活動越要充分,10分鐘左右的伸展動作、慢走可避免損傷;跑步后慢走2~3分鐘;力量練習后先休息5分鐘,運動后忌立即用熱水淋浴,可洗1次溫水澡。
適宜老年人的鍛煉方式
老年人選擇適合的鍛煉項目要注意兩個原則,一是不能空腹運動,二是不能劇烈運動。要選擇有氧運動及適合自己的運動。
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這種全身性的肢體運動,以腰椎為樞,帶動全身肌肉骨骼運動,從而使神經、心血管以及相關臟腑處于興奮與抑制、舒張與收縮的協調有序的活動中,為人體保持旺盛的精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慢跑
慢跑能增強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提高人體通氣和換氣能力。慢跑可使心肌增強、增厚,具有鍛煉心臟、保護心臟的作用。多年從事慢跑的老年人的心臟大小及功能與不參加鍛煉的20歲的年輕人的心臟無異,這是因為長期堅持鍛煉,能改善心肌營養,使得心肌功能提高。
快走
堅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對抗糖尿病、減少腦卒中、預防老年性癡呆等。剛開始鍛煉的人可以逐漸增加運動頻率和時長,先每隔一天走一次,從半小時開始,逐步適應后就要堅持每天鍛煉。一般人快走時,感覺有點氣喘、身體出汗,就說明運動量達標了。
快走能改善老年人的新陳代謝,調節老年人的心情,能從各方面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更能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等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廣場舞
廣場舞是一種很好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它簡單易學,鍛煉強度小,娛樂性強。跳廣場舞會忘掉煩惱與憂傷,忘記自己的年齡,渾身充滿青春的活力,感受到愉快的情緒,從而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并且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使人得到更充分的休息,令人更有活力。
老年人運動前的熱身運動
下蹲練習
下蹲運動是老年人防止運動損傷、保持腿部和腰部力量的最佳運動方式。
下蹲運動的操作方法:取站立位,雙腿分開與肩同寬,使后背保持挺直,緩緩下蹲,直至大腿與地板平行,然后慢慢起身,可連續做10次。
單腿站立
老年人常做平衡練習有防止摔倒和腳踝扭傷的作用。單腿站立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平衡練習,其操作方法:單腿站立20秒,再換另一條腿進行練習,每天練習數次。在練習單腿站立一段時間后,可嘗試閉著眼進行練習。
跟腱保護練習
研究發現,跟腱損傷是老年跑步者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為了保護跟腱,老年人應經常拉伸跟腱。拉伸跟腱的方法:靠墻站立,將一條腿向后伸展(應使腳跟著地),使跟腱保持被拉伸的狀態30秒左右,將雙腿的膝關節慢慢彎曲,再保持此狀態30秒左右,換另一條腿做同樣的動作。
增強肩部肌肉的力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腱及韌帶中所含的水分會顯著減少,因此會變得較易受傷,尤其是肩部的肌腱及韌帶更易發生拉傷。因此,老年人應多練習擴胸運動或使用拉力器適度進行鍛煉,以增強肩部肌肉的力量,預防肩部肌肉拉傷。D25CCD8F-1EE7-4402-AD22-8AF1B6F8DA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