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龍 吳小平 周素香 王潔 馬帥 陳思雨



摘? ? 要:為了提高金湖縣水稻生產中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采用大區無重復設計進行試驗,分析了氮、磷、鉀肥對水稻性狀、產量的影響和肥料利用情況。試驗結果表明,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水稻質量,對氮、磷、鉀肥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
關鍵詞:水稻;產量;肥料利用率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4-0022-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1? ? ? ?文獻標志碼:B
1 試驗目的
為了解金湖縣水稻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現狀,探索提高水稻產量的方法,分析了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方式下水稻對氮、磷、鉀肥的利用效果。2020年6—10月在金北街道進行水稻氮、磷、鉀肥利用率試驗。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淮安市金湖縣金北街道進行。金湖縣位于北緯32°47′~33°13′,東經118°53′~119°22′,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帶,年平均溫度14.6 ℃,年均降水量1 085 mm,全年降水日數約110 d,年均日照總時數2 183 h,溫度、光照、水資源適宜作物生長發育。
2.2 供試作物
供試作物為水稻,品種為喜兩優絲苗,為中秈兩系雜交稻。喜兩優絲苗是由安徽喜多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用喜06S×五山絲苗配組而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作一季中稻栽培,品質優良,抗倒性強[1-2]。
2.3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為黏黃土,有機質含量29.3 g/kg、全氮含量1.982 g/kg、有效磷含量14.0 mg/kg、速效鉀含量178 mg/kg、pH值為6.2,是金湖縣當地有代表性的主要土壤,前茬為小麥。
2.4 供試肥料
試驗所用有機肥是南京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商品有機肥(氮+磷+鉀≥5.0%,氮2.1%、磷1.5%、鉀1.9%)[3]。
試驗所用復合肥是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復合肥(氮15%、磷15%、鉀15%)[4]。
試驗所用無機氮肥是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尿素(46%)[5-6]。
2.5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8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常規施肥無氮、處理2常規施肥無磷、處理3常規施肥無鉀、處理4常規施肥、處理5配方施肥無氮、處理6配方施肥無磷、處理7配方施肥無鉀、處理8配方施肥區。
2.6 小區布置
試驗采用大區無重復設計。選擇1個代表當地土壤肥力水平的農戶地塊,先分成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兩個大區(每個大區不少于0.06 hm2)。
在兩個大區中,除相應設置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區外,還要分別劃定60 m2設置無氮、無磷和無鉀小區,處理間筑埂包裹,實行單灌單排,避免串水串肥。各處理布置見圖1。除施肥外,各小區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2.7 試驗配方
配方施肥區配方:40%配方肥(氮20%、磷10%、鉀10%)。用量:40%配方肥(氮20%、磷10%、鉀10%)。基肥:施用配方肥25 kg/667 m2+尿素7.5 kg/667 m2。拔節肥:施用配方肥15 kg/667 m2+尿素7.5 kg/667 m2。穗肥:施用尿素5 kg/667 m2(折氮、磷、鉀總用量17.2 kg、4.0 kg、4.0 kg)。
常規施肥區單位面積用氮、磷、鉀比為18.65∶6.0∶6.0。基肥:45%(氮15%、磷15%、鉀15%)、復合肥30 kg/667 m2、尿素12.5 kg/667 m2。拔節肥:施用復合肥10 kg/667 m2、尿素7.5 kg/667 m2。穗肥:施用尿素7.5 kg/667 m2。全生育期施用肥料氮、磷、鉀折純分別為18.65 kg/667 m2、6.0 kg/667 m2、6.0 kg/667 m2。
2.8 田間管理
做好無肥區和配方區的隔離,小區筑埂高度25 cm以上,并用塑料薄膜包裹隔離,溝系配套,不得漫灌,防止串水串肥。
于2020年5月4日播種育苗,6月13日旋田,6月15日移栽,株行距為24 cm×14.5 cm,基本苗為8.5萬苗/667 m2,10月27日收割,小區單打單收。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成穗數和粒數
根據田間測產,成穗數以配方施肥處理最高,成穗數為16.5萬穗/667 m2,其次是常規施肥,常規施肥無氮和配方施肥無氮的成穗數最低,均為11.9萬穗/667 m2,配方施肥處理比常規施肥無氮和配方施肥無氮多4.6萬穗/667 m2。配方施肥無磷區較常規施肥無磷區成穗數相差不大,分別為16.2萬穗/667 m2、16.3萬穗/667 m2。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無鉀處理成穗數相當。總粒數以配方施肥處理最高,總粒數為174.7粒/穗,第二是常規施肥,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無氮多38.6粒/穗,比配方施肥無氮多36.8粒/穗。
3.2 千粒重
常規施肥千粒重26.0 g,較配方施肥高0.4 g。其他處理千粒重相當,配方施肥無氮和常規施肥無氮千粒重最低,均為25 g。
3.3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水稻產量以配方施肥產量最高,實際產量為651.5 kg/667 m2,第二位是配方施肥無磷,產量為631.8 kg/667 m2,第三位是常規施肥,產量為629.3 kg/667 m2,第四位為配方施肥無鉀,產量為624.5 kg/667 m2;配方施肥產量比常規施肥產量多22.2 kg/667 m2。常規施肥無磷和常規施肥無鉀水稻的產量相當,分別為618.2 kg/667 m2和612.4 kg/667 m2;配方施肥無氮和常規施肥無氮產量均較低,分別為362.3 kg/667 m2和369.6 kg/667 m2。749DCE71-6172-4D11-81F1-586C28A1D95A
3.4 氮、磷、鉀養分吸收量
由表2、表3可知,100 kg籽粒氮的養分吸收量最高的是配方施肥區,為2.108 kg,比常規施肥區高0.017 kg,但常規施肥區的100 kg籽粒磷和鉀的養分吸收量高于配方施肥區,100 kg籽粒磷養分吸收量比配方施肥區高出0.109 kg,提高近15%,100 kg籽粒鉀的養分吸收量高2.317 kg。配方施肥無氮區100 kg籽粒氮的養分吸收量為1.731 kg,比配方施肥區低0.377 kg,常規施肥無氮區100 kg籽粒氮的養分吸收量為1.935 kg,比常規施肥區低0.156 kg。缺磷肥、鉀肥試驗結果與缺氮肥試驗結果類似,100 kg籽粒氮、磷、鉀的養分吸收量均下降。
3.5 不同處理的肥料利用率
由表4、表5可知,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利用率為40.31%、磷肥利用率為37.04%、鉀肥利用率為62.10%;常規施肥氮肥利用率為32.21%、磷肥利用率為19.88%、鉀肥利用率為59.63%。測土配方施肥方式下,氮肥、磷肥、鉀肥的利用率分別提高了8.1%、17.16%、2.47%。
4 結論
通過對比水稻的穗粒和產量情況發現,配方施肥時,水稻的產量和粒數最高,相比常規施肥產量提高了4%。配方施肥可以增加穗數,即配方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農藝性狀。此外,配方施肥無氮區和常規施肥無氮區水稻的穗數、粒數、產量都是最低的,說明氮肥對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影響較大[7-8]。
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利用率為40.31%、磷肥利用率為37.04%、鉀肥利用率為62.10%,與常規施肥相比,分別提高了8.1%、17.16%、2.47%,氮肥、磷肥、鉀肥的利用率都比常規施肥區高,說明配方施肥作用下水稻對氮肥、磷肥、鉀肥的利用率提高。
通過比較配方施肥和常規施肥區的100 kg籽粒氮肥、磷肥、鉀肥的養分吸收量發現,氮肥、磷肥、鉀肥的養分吸收量相差不大,說明配方施肥可以減少化肥的施用,且能達到同等效果。
綜合水稻的農藝性狀、產量、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等,要合理配方施用氮、磷、鉀肥。
參考文獻:
[1]曹偉,周鶴,薛莉.2013年江陰市水稻氮磷鉀利用率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14(6):110-111.
[2]付春燕.常規水稻氮磷鉀養分測土配方施肥肥料效應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9(11):22-23,25.
[3]何英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7):136.
[4]時長春,鄒忠,章曉峰.水稻氮磷鉀利用率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4):35-39.
[5]耿培,曹國璠,丁飛.水稻氮磷鉀高產施肥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27):11852-11854.
[6]徐禮和.水稻不同施肥模式化肥利用率對比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9(6):39-41.
[7]吳清健.測土配方施肥對水稻經濟性狀、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1):98,100.
[8]葉素芳,李叢秀.配方施肥對水稻種植的影響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4):55.749DCE71-6172-4D11-81F1-586C28A1D9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