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忠
摘? ? 要:文章就水稻品種望兩優鑫占的選育過程和栽培技術進行了具體探討。望兩優鑫占是安徽新安種業有限公司用兩系不育系“望1S”與優質恢復系“鑫占”組配而成的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該組合具有產量高、品質優、適應性廣等特點;2021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20211011。
關鍵詞:望兩優鑫占;選育;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4-004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1? ? ? ?文獻標志碼:B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接近我國耕地面積的1/4,稻谷產量約占糧食產量的40%,水稻生產中的農藥、化肥、水資源及勞動力等各項投入均在各作物之首。為保障我國水稻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水稻新品種選育目標為高產、優質,減少農藥、化肥和水的用量。依據上述育種目標,育成了優質、高產、抗病性好、適用性廣的水稻新品種望兩優鑫占。
1 選育過程
不育系“望1S”是以兩系不育系Y58S為母本、C815S為父本雜交選育的穩定后代,后代用系譜法多代增壓選育而成的不育性狀穩定、異交結實率高、米質好、配合力強的兩系光溫敏核不育系。
父本來源:鑫占,原名XR055,2011年春于海南省三亞市以廣東省優質材料“粵銀絲苗”為母本,經人工去雄后與兩系恢復系“望恢312”進行人工授粉雜交,2011年夏在湖南省長沙市種植F1代,2012年春在海南省三亞市種植F2代混播群體,混收。2012年夏在湖南省長沙市種植F3群體2 000株,從中選擇優良單株106個。2013年春在海南省三亞市種植100個株系,淘汰農藝性狀差的單株,收20個株系53個單株。2013年夏,將上代所選的53個單株種子每個分成兩份,一份在湖南省長沙市種植成株行,進行米質和農藝性狀觀測,另一份安排在瀏陽市大圍山稻瘟病病圃,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結果淘汰米質、抗性較差的35個單株,收21個株系53個單株。2014年春在三亞市種植53個株行,分別與望1S測交。2014年夏在湖南省長沙市播種F6株系與望1S的測交種,結果XR055號株系與望1S的組合表現產量高、米質好,將該株系命名為鑫占。
2 主要特征
2.1 形態特征
望兩優鑫占的主要形態特點為水稻植株較矮,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株型半松散;葉片淡綠,葉鞘綠色稍重,柱頭、穎尖為白色,穎殼黃色,稃尖無色、無芒;劍葉直立、外卷、中長,葉子寬且厚,水稻穗較短,屬于中等偏大穗,并且穗層整齊,二次梗枝多;谷粒細長約7.2 mm,寬約3.2 mm,后期生長時落色較好,稈青籽黃。
2.2 產量表現
2018年和2019年區域試驗結果顯示,平均株高115.9 cm,有效穗18.3萬穗/667 m2,每穗總粒數184粒,結實率84.2%,千粒重23.7 g。全生育期為133.1 d,較對照品種(Ⅱ優838)熟期短1.6 d。2018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21 kg/667 m2,較對照品種增產6.42%(極顯著);2019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30.5 kg/667 m2,較對照品種增產5.02%(極顯著);2020年生產試驗產量為632.1 kg/667 m2,較對照品種增產8.98%。
2.3 品質表現
經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8年、2019年米質均為部標普通。
2.4 抗性特征
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18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3.8),中抗稻曲病(病穗率5.0%),感白葉枯病;2019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4.0),感稻曲病(病穗率24.0%),感白葉枯病,抗倒伏能力強。
3 高產栽培技術
水稻產量是基因與環境互作的結果,優良的品種只有通過與品種特性相適應的配套栽培技術,才能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栽培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品種的高產和穩產性,通過茬口的合理搭配、水肥管理等可以動態調控水稻的生長發育過程,通過合理的資源投入實現可持續高產穩產,達到高產高效的目標。
3.1 播前準備
合理選擇種植區域,水稻田對土地資源和水資源要求較高,需要選擇養分充足的土壤。其中含有豐富礦物質,如氮、磷、鉀、鈣、鎂、錳、鋅、硼等,保證水稻有充足的微量元素,使水稻秧苗茁壯生長。水資源對于水稻十分重要,應盡量避開地勢較高區域,確保水資源充足。如果選擇區域土壤不夠濕潤,需先在田間進行灌溉再種植,否則會影響水稻扎根。水稻播種之前必須用“強氯精”等藥劑浸種消毒,因望兩優鑫占屬于中抗稻瘟病,所以該品種在稻瘟病高發區不宜種植,應提前對其進行消毒,將稻瘟病發生概率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損失[1]。
3.2 適時播種
望兩優鑫占的播種時間宜在4月底至5月初,不宜過早,當地氣溫最好保持在5 ℃以上,避免突然降溫導致水稻秧苗被凍傷或凍死,嚴重影響其生長發育。要嚴格按照10 kg/667 m2進行播種,否則會因播種稀疏浪費土地資源,播種過密會導致營養吸收不足、生長空間狹窄,影響生長。
3.3 插秧方式
3.3.1 人工移栽
如采取人工移栽方式栽插望兩優鑫占,需要在田間適當灌溉水,在5月中旬將培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田間。秧苗標準為葉齡5.5葉左右、秧齡30 d左右,保證水稻栽植密度為1.5萬~1.6萬穴/667 m2,每穴4~6個莖蘗苗,8萬~9萬/667 m2基本莖蘗苗。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可以應用寬行窄株栽插方式,保持行距25~30 cm,株距13~16 cm。結合實際情況,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同時要有效調整通風性和透光性、防治病蟲害,其根部不宜插得過深,使水稻秧苗根沾泥、泥蓋谷即可[2]。
3.3.2 機器移栽
如采取機插秧方式栽插望兩優鑫占,播種時間較水育秧人工栽插提前10 d左右。秧苗標準為葉齡5.5葉左右、秧齡30 d左右。這種播種方式降低了人工勞動力,并且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種植戶來說,可以縮短種植時間,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種植面積過大,使部分水稻秧苗錯過最佳種植時期;另一方面可以使水稻秧苗同步生長,方便日后田間管理。
望兩優鑫占具有大穗、粒多的生態性狀,由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土地集約化種植趨勢加強,加之人力種植成本上升,采取機插栽培模式。就該品種機插15 d左右這個關鍵時期(主要原因是秧苗和大田不會達到理想化的平整度,水分供應太厚或太薄都會影響苗期質量。同時整田的封閉除草劑也基本上到了封閉除草的最后階段,地面高的地方也會長出一部分雜草,這個時候的管理方法將關系到后期的草害防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保持淺水層促分蘗。一般插秧時,秧苗小不能關水,在插秧后15 d內早期可以放跑馬水,隨后根據苗情提高水位,直到可以全田保持淺水層為止,15 d左右會長出兩片新葉,秧苗高度也接近30 cm,這個時期要保持淺水層促分蘗。
2) 追分蘗肥。一般早期返青肥用量較少,后期的管理也就更加容易。15 d左右水稻長出兩片新葉,返青肥發揮作用,水稻進入快速生長階段,產生大量分蘗,需要大量氮肥,所以趁能夠關淺水層的時候追1次分蘗肥,結合2次封殺除草效果更好。根據苗情追施尿素5 000~7 000 g/667 m2。
3) 除草。插秧后15 d水稻第一次封閉除草劑效果進入尾聲,這個時候大田正好可以關水和保持淺水層,也是第二次封閉除草的最佳時間,第一次封閉除草不徹底的地方會長出部分雜草,先根據草相排干水,采取莖葉除草,用除草劑24~48 h后回水再撒肥時帶封閉除草劑,既解決了雜草又補充了營養。
總之,望兩優鑫占插秧后15 d是管理的關鍵期,根據苗情和草相采取除草、封閉和管水補充肥料相結合,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后期基本上不會再有草,同時水稻也會快速生長,迅速封行,從而增加產量。
3.3.3 直播栽培
如采取直播栽培方式栽插望兩優鑫占,播種時間較水育秧人工栽插應提前5 d左右,播種標準為22.5 kg/hm2,直播稻栽培往往草苗齊長,易造成草荒苗。消滅雜草主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雜草消滅在未發或初發階段。要采取綜合措施,如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種子;結合耕翻、整田、誘發表土雜草;結合補苗、勻苗,進行人工拔除;大田搞好化學除草。
水直播田采用兩種有效方法防除雜草。一是播種前滅草法。前茬為荒田或雜草易滋生的田塊,播種前7~10 d,用草甘膦、農達除草或20%克無蹤300 mL兌水30 kg噴霧。二是播種后除草法。播種后第二天使用芽前除草劑,用30%掃氟特乳油或40%直播凈兌水噴霧封殺。出苗后稗草2~3葉期,使用一種除草劑。推薦的除草劑為“稻杰”,除稗效果好,對秧苗安全。中后期宜進行人工除雜拔稗1次,徹底根除殘余的雜草。
旱直播田在除草時使用33%二甲戊樂靈乳油效果較好而穩定。表現為殺草譜廣,對千金子、稗草、莎草、闊葉草均有較高防效;藥效穩定,持效長,施田補水溶性差,藥層受雨水影響小,多雨年份更顯優勢;安全性高,不傷根,促進壯苗。其他栽培管理措施與水育秧人工栽插方式一樣。
以上幾種栽培技術,無論使用哪一種,在種植時都需要將長得壯實、枝繁葉茂的秧苗與較為矮小秧苗穿插播種,這樣在后期生長過程中,壯實秧苗抵抗力強,有一道天然保護屏障,可以帶動矮小秧苗健康生長,抵抗病蟲害。同時,需要在插秧第二天扶苗、補苗,尤其是補苗,因為在插秧期間按照嚴格標準橫平豎直進行播種后,哪里缺苗少苗一目了然,應將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化利用,從而增加產量[3]。
3.4 科學施肥
栽插望兩優鑫占秧苗7 d左右,發現秧苗回青后即可施肥,全生育期施肥方案分為底肥、分蘗肥,補施穗肥等。施肥量需要進行嚴格控制,過多會導致秧苗被肥料燒死,過少則導致水稻秧苗營養不良,影響產量。水稻田可施加人畜糞水肥1 000 kg/667 m2,切記一定是發酵后的人畜糞水,否則作用不大,分蘗后再施加人畜糞水肥和尿素1 000 kg/667 m2;尿素量根據秧苗生長情況進行施加,約2~3 kg/667 m2,7 d后再根據秧苗情況追加尿素5~8 kg/667 m2。
在水稻第七、八、九周即幼穗分化期,植株的吸肥量占整個吸肥量的47.5%,是干物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注意在幼穗分化前5~7 d施肥,該時段氮肥的吸取量占整個生育期吸肥量的30%~40%,雖然能夠增加枝梗和穎花數量,但易使中部葉片及基部節間伸長,導致倒伏。所以要酌情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可施用尿素2.5~5 kg/667 m2、45%品牌三元復合肥2.5~5 kg/667 m2、鉀肥15 kg/667 m2。
望兩優鑫占在破口前5~7 d,若葉穗綠色過淡,會對后期的灌漿、綠葉的保持不利,此時施加尿素1.5~2.5 kg/667 m2,避免破口抽穗以后葉片早衰過快。
葉面追肥。水稻在拔節至灌漿期,結合防病滅蟲用藥,可以摻入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選擇磷鉀肥、尿素、硅肥、硼肥等。
施肥階段需要仔細觀察水稻秧苗情況,科學合理施肥,并且均勻施加,分別在孕穗、抽穗、揚花期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這樣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長得更快、更好。
3.5 田間管理
望兩優鑫占的田間管理需要種植農戶極其細心。第一,當遇到大風或大寒天氣時,應多加水量使秧苗抵擋寒潮和狂風,當遇到強降水天氣時,要提前放出適量的水來騰出位置接受降水,減少高溫天氣和低溫天氣對結實率和產量的影響。第二,水稻田間灌水管理。在移栽后深水活蔸時進行大量灌水、在分蘗期保持淺水促蘗、夠苗及時落水曬田、在孕穗期至抽穗期過渡時間段保持淺水,切記不要過早斷水,當天氣寒冷時,可以幫助秧苗御寒。過早斷水一方面容易凍傷水稻,另一方面水稻會過早成熟,影響其質量和產量。第三,倒伏會影響稻米產量和品質,應做好預防倒伏工作。第四,因為適宜栽種區域較多,各地區生態條件和氣候條件差異較大,所以種植人員需要緊密關注當地天氣,結合生長條件進行管理[4]。
3.6 病蟲害防治
為了防治病蟲害,應堅持用強氯精浸種,并且根據當地生態環境以及病蟲害預報做好預防工作。對于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以及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進行嚴格防治,這些是水稻最容易沾染的病蟲害,最難治理和管控,并且嚴重影響其產量、質量,可以采用生態平衡方式進行科學有效防治。目前在病蟲害防治上,我國科研團隊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檢測和防治方法,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法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化學技術防治方法、生物技術防治方法[5]。
下面就望兩優鑫占幾個關鍵時期注意防治的病蟲害類型提出觀點。一是分蘗期。防治稻薊馬、灰飛虱、二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水稻條紋葉枯病、紋枯病等。二是圓稈拔節期。防治稻縱卷葉螟、灰飛虱、白飛虱、二化螟以及水稻紋枯病等。三是孕穗至破口期。防治稻縱卷葉螟、白飛虱、褐飛虱、二化螟、水稻紋枯病、穗頸瘟、稻曲病等。四是抽穗揚花至成熟期。防治稻縱卷葉螟、褐飛虱、灰飛虱、蚜蟲、菌核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等。需要注意的是,防治水稻稻飛虱、二化螟、大螟時,田間一定要灌水,否則將影響防治效果。另外,防治過程中不要迷信進口農藥,技術指導部門有責任優先推薦使用國產農藥,其效果好且使用成本低。
3.7 注重技術傳播和指導
栽培時有很多栽培技巧和栽培難點,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給予技術指導支持。我國地域遼闊,水稻種植發展歷程較長,并且水稻種子類別和種植技術數不勝數,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品種栽培技術的傳播及推廣力度,使更多水稻種植戶知道并且熟練掌握種植技術[6]。
4 結束語
水稻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品種的改良和生產都應該適應和滿足人民生活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望兩優鑫占品種的選育正好適應廣大農民的需求,適時的生育期可以滿足閑田春播遲播、麥菜接茬等農時,強抗倒能力又能在移栽、機插、直播間隨意切換。通過對該品種良種、良法的推廣,會為推廣區域的水稻整體質量和產量提高作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黃興國,王井章,陽菁,等.兩系雜交水稻新品種源兩優9567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189-190.
[2]張廣文,李顯華,趙華筠,等.兩系雜交秈型水稻新品種勤兩優2號的選育[J].農業科技通訊,2021(10):266,291.
[3]王蒙,王澤煌,黃成宜,等.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新品種Y兩優098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1(7):285-287.
[4]金文利.中秈兩系雜交水稻新品種兩優7761高產栽培要點[J].農技服務,2021,38(5):50-51.
[5]王傳軍,洪軍,李朝陽,等.優質中秈兩系雜交水稻新品種Q兩優506的選育[J].農業科技通訊,2021(4):219-221.
[6]胡宗兵,曹洪,胡緒川,等.水稻中秈新品種喜兩優106的選育過程及配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1(6):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