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明霞 尹濤 韓化雨 范立國
摘? ? 要:種子備案工作,作為將種子管理中心由事前許可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完善的種子追溯機制、規范種子市場、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的一項重要工作。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嚴格按照《種子法》相關要求,對轄區內生產、經營的種子備案,嚴格審查,從源頭上嚴把種子質量關。結合5年的網上備案工作實際情況,發現網上備案的信息還不能完全真實、全面、全程記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活動,追溯效果與理論期望仍有較大差距,種子備案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
關鍵詞: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做法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4-0121-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4.6? ? ? ?文獻標志碼:A
1 種子生產經營網上備案現狀
壽光市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現有蔬菜播種面積3.96萬hm2,蔬菜大棚15.7萬個,年產蔬菜432萬t。在蔬菜產業的發展中,形成農產品物流園和壽光果菜批發市場兩處大型蔬菜批發市場,5 000多種蔬菜、種苗等產品實現網上銷售,年蔬菜交易量900萬t。全市持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43家,從事蔬菜育苗的單位401家,年育苗能力達到17億株,產值突破10億元。全市以玉米、小麥、蔬菜為主要監管作物,以網上備案為抓手,備案工作有序推進。自2017年以來,共累計受理備案門店803家(委托代銷企業數83家,委托生產1家),審核通過備案單2 660個,駁回1 136個,其中經營不分裝備案數2 474個,委托代銷備案數184個,委托備案數兩個,涉及到小麥、玉米、茄果類、綠葉菜、瓜類等作物1 377個品種,具體見表1。
2 種子備案相關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由發證機關在其管轄范圍內確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載明的有效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或者受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生產經營者以書面委托生產、代銷其種子的,不需要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但應當向當地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2) 《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載明有效區域設立的分支機構,應當在取得或變更分支機構營業執照后十五個工作日內向當地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備案。備案時應當提交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復印件、設立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復印件以及分支機構名稱、住所、負責人、聯系方式等材料。
第二十三條規定: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或者受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書面委托代銷其種子的,應當在種子銷售前向當地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備案,并建立種子銷售臺賬。備案時應當提交種子銷售者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種子購銷憑證或委托代銷合同復印件,以及種子銷售者名稱、住所、經營方式、負責人、聯系方式、銷售地點、品種名稱、種子數量等材料。種子銷售臺賬應當如實記錄銷售種子的品種名稱、種子數量、種子來源和種子去向。
第二十四條規定:受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書面委托生產其種子的,應當在種子播種前向當地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備案。備案時應當提交委托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復印件、委托生產合同,以及種子生產者名稱、住所、負責人、聯系方式、品種名稱、生產地點、生產面積等材料。受托生產雜交玉米、雜交稻種子的,還應當提交與生產所在地農戶、農民合作組織或村委會的生產協議。
3) 《山東省種子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從事種子生產經營的,應當具備國家和省規定的條件,并依法辦理許可和備案手續。
第三十三條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但應當向當地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備案。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載明的有效區域內設立分支機構的;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受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生產經營者書面委托,生產或者代銷其種子的。
第三十七條規定: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種子的,經營者應當在銷售網頁的明顯位置顯示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備案文件等,并提供紙質發票或者電子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電子商務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平臺內種子經營者的身份、聯系方式、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備案文件等信息進行核驗、登記。
4) 備案相關法則:《種子法》第八十條違反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五)種子生產經營者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或者受委托生產、代銷種子,未按規定備案的。
3 種子生產經營網上備案特點
備案類型以經營不分裝、蔬菜為主,占總備案數95%以上。委托銷售備案不多,且大多集中在大田作物小麥、玉米上,委托生產極少。大田作物銷售主要是傳統營銷模式,由廠家—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縣級代理—鄉鎮代理—農民,目前多數采取渠道下沉模式,直接由廠家對接縣級代理商,再由縣級經銷商分銷至鄉鎮或者村級零售商,縣級代理商也直接組織直銷隊伍直接銷售給農戶,合作社、種糧大戶。隨著蔬菜種子銷售市場的細化,國內外大公司仍然以區域代理為主要銷售渠道,注重售后服務,國內中小企業則線上線下齊發力,將種子分裝成幾克小包裝,針對家庭陽臺種植。因此出現了不分裝備案種類多、品種多、經營門店多的特點,部分企業頻繁進貨種子、少量多次,出現同一品種一年多次備案的情況。
備案主體以電商為主,占備案主體總數80%以上。種子經營線下主體門店基本均已備案,但品種種類還需進一步全覆蓋,多數企業圖便利,只備案銷售中的1~2種或主要產品;壽光育苗企業眾多,只能以種苗企業進貨種子備案,無法以種苗備案。
備案審核過程中駁回數量較多。審核過程中發現種子標簽不符合《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根據《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發現大部分種子標簽在檢測日期和質量保證期,品種適宜種植區域、種植季節、修改標簽等方面不符合規定。以品種適宜種植季節為例,新的《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要求種植季節是指適宜播種的時間段,由生產經營者根據試驗確定,應當具體到日,采用下列示例:5月1—20日,企業標注五花八門,有標注春秋季的,有標注月份的,沒有嚴格按照示例標注。
備案者信息填寫不準確、不完整。由于放管服改革,經營門店營業執照不需要實地考察,出現備案者注冊地與實際經營地不符,備案者按實際經營地備案還是按營業執照注冊地備案沒有規定,在“雙隨機”檢查時90%以上電商注冊地與實際銷售地點不一致;種子企業一欄填寫的內容與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上的不一致,開始年份與備案年份隨意填寫等,這給種子經營監督管理造成一定困難。
網上備案銷售品種及數量與實際銷售數量差異較大。玉米、蔬菜種子包裝多以粒為計量單位,門店備案時,品種、數量由銷售者隨意填寫,不能反映其真實進貨量。玉米等品種還涉及到退貨、返利等問題,代銷憑證也是由經銷商自己填寫,與實際銷售的數量不符。有的經營人員由于經營品種多,工作量大嫌麻煩,則將經營品種、數量視為商業秘密,即使進行備案,也是處于被動應付的階段,存在抵觸情緒[1]。
4 做法與成效
4.1 網上備案與農作物種子標簽監督管理相結合
農種種函〔2016〕17號《關于做好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作出了備案管理以網上備案為主的工作要求,推進行政審批由事前許可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為可追溯實施奠定基礎[2]。備案時重點審查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種子質量二維碼追溯、品種審定、品種登記證號、品種權授權號、質量指標、檢測日期和質量保證期等,確保轄區內種子經營門店種子來源合法正規。通過備案駁回,一方面銷售者與生產者不斷地反饋溝通改進種子標簽,另一方面將不正規的種子擋在合法銷售大門之外,網上備案通過的產品100%符合標簽管理辦法要求,有效維護了種子市場有序規范合法運行。
4.2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
舉辦各級培訓班,讓廣大種子從業者掌握備案相關知識,種業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農業執法大隊等多科室聯合舉辦多期《種子法》及配套法規培訓班,參與人員達1 000余人。在執法檢查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結合供種關鍵季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方式,結合集中培訓,主動把法律知識送到田間地頭,普及到基層鄉村農戶中。“傳統+現代”“線上+線下”同步全方位加強對經營單位、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知法、懂法、用法意識,在守法生產經營的同時,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3 加強執法監管,嚴把市場準入
要先后多次進行市場巡查、專項檢查,督促未按規定備案的種子生產經營業戶及時按規定進行備案。發現未備案的情況,應當場給予口頭警告,并責令其及時改正,營造保護農業領域知識產權、遏制假劣種子的良好氛圍。
4.4 強化服務意識,嚴格執行備案制度
部分個體種子經銷商年紀大,受教育程度低,使用電腦或者智能手機進行備案操作有一定困難,備案時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特別是修改注冊地、提交生產經營相關信息時操作不規范。針對這一情況,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在相關網站、公眾號、種子備案群中應依法公開備案流程,明確責任部門和相關負責人員,安排專人熟練掌握備案操作流程和相關法律知識、業務知識,對部分無法獨立完成網上備案操作的相關種子生產經營者,耐心協助其完成網上備案。
5 問題與思考
備案主體和批次沒有明確要求,因此實際監管中難以掌握相應標準。《種子法》第三十八條以及《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條確定了種子生產經營者需要備案,但沒有規定主體備案即可還是要求產品備案,產品備案按批次備案還是按年備案,備案單最終打印出來是按產品備案的,這就造成監管檢查時發現有的門店已注冊但產品沒有備案,有的門店部分產品沒有備案的問題。
備案品種銷售終端是否是種子的適宜種植區域。如今網絡銷售是種子經營的重要銷售方式,電商注冊地是本地,但玉米、部分蔬菜品種網上銷售全國,這就不能保證最終銷售終端是該品種的適宜種植區域,增加了品種不適應性帶來的風險。壽光市采用不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品種嚴格禁止備案的做法,把好品種準入關,對于銷往外地的品種做出承諾,不銷往適宜種植區域以外的區域,但這一承諾的真實性無法驗證。
備案不能代替監管,備案機制有待完善。目前種子經營門店眾多,銷售渠道復雜,種子種苗線上線下銷售1 000多家,農資經營店兼營種子,農村小百貨商店附帶銷售種子,許多未辦理工商登記的流動商販、季節性商販等,使備案率100%很難達到,并且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假冒生產經營許可證號、偽造生產經營許可證號的部分產品也只是駁回不予備案,沒有相應處罰,不排除其繼續流通市場的可能。當地農業監管部門要做好對經銷商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作[3]。
種子品種備案相關準則還需進一步完善細化。建議完善追溯體系,從源頭種子生產者到流通環節種子批發、種子零售,品種、進貨等可追溯。
健全備案體系,對于各類種子的實際質量來說,要求經銷商在提交材料時應提供各類資料和手續,提供的資料包括品種在當地的審定標準與授權書、新品種的市場銷售許可[4]。目前,在經營不再分裝種子備案中,大量的是同品種多批次進貨備案,就有許多重復品種備案,也就是重復過程備案,降低了行政效率,一方面增加了備案量,另一方面增加了經營戶的負擔。為提高種子備案監管的效率,建議對經營不再分裝種子備案企業審查,重點是產品初次備案,對銷售數量不過度關注,加強雙隨機檢查頻次等監督管理,對種子生產經營檔案進行檢查。
種子生產企業的經營授權還應進一步規范。種子企業要認真管理和規范本企業的委托代理書、委托代銷(生產)合同及種子銷售憑證,不能將空白合同及憑證隨種子發放[5],從源頭上杜絕種子銷售員造假,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發生[6]。
備案系統特別是手機備案APP系統仍需進一步完善。手機備案APP操作方便快捷,但仍然存在注冊地不能修改、系統不穩定等問題,建議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完善系統,方便備案者操作,管理者查看、導出數據更快捷方便。
6 總結
備案自2017年以來,壽光市政府、農業農村局領導高度重視,綜合協調種業監管、執法等各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利用電視宣傳、建立種子經營業戶手機微信群等手段讓種子經營業戶了解、掌握備案流程。通過備案審核,規范種子企業經營行為,最大限度地消除種子質量隱患,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全面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參考文獻:
[1]王杰.上海市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管理工作現狀及對策[J].種子世界,2018(7):31-32.
[2]鄧明瑞.優化服務提升種子備案管理水平[J].中國種業,2019(4):39-42.
[3]杜云.當前種子備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種業管理,2019(18):33-34.
[4]李新奇.對經營不再分裝種子備案的法律思考[J].中國種業,2019(11):38-39.
[5]李瑞祥,楊清雯,郭俊芳,等.淺談縣級農作物種子備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種業管理,2020(5):34-36.
[6]張祝明,唐莘.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制度實踐探討[J].作物研究,2018,32(5):437-43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