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趙敬龍
守護萬家燈火,為千家萬戶帶去光明,電力供應是一項光榮而神圣的工作。每念及此,趙敬龍便覺得自己經歷的每一個崗位都不再平凡。
供電穩定,背后是保障人員的日夜在崗。
值班員負責設備運行與維護,客服人員24小時受理客戶的用電需求,檢修人員負責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維護,配電設備運檢人員負責線路的故障處理、巡檢,調度值班員負責電網的平穩運行……
作為一名供電人,趙敬龍做過值班員、調度員,目前是國網濮陽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專責。
從業以來,他先后獲濮陽市優秀團員、技術能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不過,趙敬龍認為,與這些榮譽相比,供電穩定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
時隔14年,趙敬龍還記得自己初來報到時的情景。
向《民生周刊》記者講起時,他仍歷歷在目。2008年7月,20歲的趙敬龍進入國網濮陽供電公司。作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入職者,他被分配到倉頡變電站,做一名普通的值班員。
除了負責變電站內設備維護,趙敬龍還負責站內巡視檢查,落實現場安全措施,進行倒閘操作等日常工作。
正是這個最基層的崗位,給這名年輕人提供了很多難得的鍛煉機會。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國家電網公司舉辦500千伏標桿變電站評定。作為參評者之一,濮陽500千伏倉頡變電站更是全力以赴做著準備。
看著其他師傅忙碌工作,趙敬龍卻一臉茫然,在一旁不知所措。但他覺得,作為一名“新兵蛋子”,不瞎說、不添亂也許就是最大的幫忙。
覺察到了他的想法,倉頡變電站站長楚長鯤說:“小趙,安排你一項重要任務,你來制定500千伏倉頡變電站標準化管理模板。”
“站長,我剛來沒多久,您覺得我行嗎?”
“年輕人要有股子闖勁兒,制作管理模板的過程,就是你成長的過程。”
2009年12月11日,濮陽500千伏倉頡變電站在500多個參評變電站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電網公司500千伏級變電站“勞動競賽標桿站”稱號,是河南省500千伏變電站中唯一獲此殊榮的變電站。
作為創建工作參與者,趙敬龍與有榮焉。因為表現突出,他當年榮獲濮陽市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風箏碰到運行的線路引起跳閘,線路發生接地故障,市政施工挖壞了高壓電纜……出現這些突發故障,往往會影響城市企業或居民用電。”趙敬龍說。
2012年11月,國網濮陽供電公司進行內部機構改革。從一名變電站現場實際操作者,趙敬龍轉型成為一名電網指揮的調度員。
電力調度是電網運行的大腦。除了要及時處理電網突發故障,他還負責電網的運行監控,下達電網操作指令進行電網設備的停送電調度等。
擔任調度員期間,趙敬龍參與電網操作近5000次,其中大型操作140次,從未出現過責任事故;正確處理9次電網故障,消除設備缺陷93個。
與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電力供應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為提升客戶滿意度,趙敬龍提出“主動溝通、主動研判、主動搶修”的服務模式,實現故障搶修快速復電,業務咨詢快速答復,服務風險快速預警,投訴舉報快速解決的“精準服務”。
2020年,公司投訴總量同比下降87.5%,用實際行動提升居民用電獲得感,樹立了公司良好的社會形象。
為提高搶修效率,趙敬龍主導制定《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標準化建設制度》。
通過發揮“配調+供電服務業務”融合優勢,利用系統平臺,優化搶修處置流程,將平均故障搶修時長由2.5小時下降至1.5小時。
畢業于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趙敬龍的同學大部分都從事電力相關工作,或供職于供電公司,或在發電廠工作,或在電力建設公司。
趙敬龍歷經3個部門,先后從事過3個不同的工作崗位。
一路走來,趙敬龍獲益匪淺,“除了專業知識技能提升外,還養成了認真、細心、專注的工作習慣”。
時代在不斷發展,行業也如鏡頭快進般變遷。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個人要像一塊高效蓄電池,不斷地蓄積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行業未來發展需要。”趙敬龍說。
在他看來,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工作之余,他堅持在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并取得本科學歷。除了學歷的提升,他還先后取得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和技師資格。
如何將所學知識用到工作中,是趙敬龍一直思考的問題。
堅持學習,目的是學以致用。在降低倉頡站端子箱凝露發生率、提高配網工業用戶有序用電效率、提高配網線路接地故障選線準確率、提高停電信息短信告知率、縮短意見工單平均處理時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河南省質協的QC創新成果,并應用于實際工作。
作為電力供應崗位上的一名實干者,趙敬龍希望竭盡所能,將自己最大的能量釋放出來。“奮斗是青春的底色。”他說,如果青春不奮斗,將來拿什么來回憶?只有奮斗過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