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統稿 肖松
“我要休學去韓國當偶像練習生!”
“當網絡主播就可以賺錢了,我還讀書干嗎?”
“今天是我最喜歡的影星某某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我要去另外一個世界陪伴他……”
上述話語都是“追星族”的直言表白,這在追星族中最多的莫過于青少年。追星、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心目中都有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然而,盲目追星其實危害很大。特別是近些年來,“邪教式”追星讓人感到荒唐、震驚甚至憤慨,其丑陋行為不勝枚舉:在機場圍追明星妨礙乘客已是見怪不怪,人肉搜索、網絡追殺也成“常規”手段,“倒牛奶”事件、圍攻大學校園甚至死亡威脅批評者,手段越來越卑鄙、影響越來越惡劣,確實到了受害者忍無可忍、觀者義憤填膺的地步。
“邪教式”追星“邪”在哪里?從追星者自身來講,首先是瘋狂的、毫無理性的,為了追星不惜一切代價,什么愚蠢、肉麻的話都說得出來,什么沖動、歇斯底里的事都做得出來,對自己的財產乃至身體毫不顧惜,對他人的隱私、權利毫無尊重。同時,他們極具暴力性,對善意的批評和理性的勸阻不僅極度排斥,而且動用各種手段進行名譽侵犯乃至人身攻擊,擾亂社會生活、挑戰公序良俗。其中某些極端粉絲就如金庸先生在小說中生動刻畫并尖銳諷刺的邪教徒:阿諛吹捧時不知廉恥、討伐追殺時泯滅人性。
青少年從現象上看是“邪教式”追星的主要群體,但從實質上看,他們也是“邪教式”追星最大的受害者!青少年缺少社會經驗,又正處于心理上最需要偶像崇拜的青春期,易入歧途,易走極端,成為了那些受資本操控的網絡水軍、“粉頭”(被利益驅動的粉絲團召集者)最樂于圍獵、洗腦、操控的對象。要斬斷黑手、根治“邪教式”追星,在高舉法治利劍的同時,作為孩子監護人的父母,如何才能防止孩子陷入“邪教式”追星的泥沼呢?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防微杜漸,加強對孩子的引導、把關,通過科學理智、包容但不縱容的方式引導孩子去理性追星,是父母的一門“必修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追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妨礙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并且似乎已經到了不可接受的邊緣了,那么就需要特別警惕了。本期就“追星”話題刊發的一組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