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愛告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孩子觀察敏銳、生性敏感、愛憎分明的特點,只要家長仔細甄別、謹慎對待、多加引導,孩子一定能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擁有更高的情商!
電影《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里有一個“尖子生”李小曼,她十分看不慣頑皮好動的皮皮魯,一逮到他犯錯,就“邀功”似的向班主任告狀。她還很嫉妒學習成績和她不相上下的魯西西,時刻盯著魯西西,只要看到一點兒風吹草動,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打小報告。正當李小曼為自己的聰明勇敢和“高人一等”自鳴得意時,學校失火了,李小曼的腿在奔跑中扭傷了,一直大聲呼救卻沒有人搭理她。后來,只有魯西西不計前嫌幫助她躲避到安全之處,逃生后的她感到自己那么對待同學是不對的。
看到電影里的這些情節,家長和孩子一定會有共鳴:家長會聯想起職場中喜歡嚼舌根、搬弄是非的小人,孩子會想起動不動就把班上同學的表現匯報給老師的“小叛徒”,還有的孩子本身就愛到處告狀,惹得家長不安,令家長一想起來就煩惱不已。愛告狀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呢?相信這是困擾一部分家長的問題。其實,這個看似棘手的問題可以分以下幾步去應對。
孩子動不動就滿臉委屈地跑來向家長告狀,但在家長看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諸如:小晨不讓我看他的漫畫書、小東把我的鉛筆尖弄折了、昕昕做課間操時推了我一把……家長不要急著斥責“愛告狀的孩子最沒骨氣、沒出息”,也不要慫恿孩子“你怎么這么軟弱可欺?下次同學再那樣,你就告訴老師”。因為家長偏頗的話語會讓孩子內心受挫,或讓孩子變得更愛告狀。
家長應該耐心聽孩子說完,細致地問清楚前因后果,然后再理智客觀地反問孩子:
“小晨想看你的書時,你給他看了嗎?”
“你覺得小東是故意的嗎?”
“昕昕是跟你逗著玩兒?還是你做了什么惹惱他的事?”
既然孩子喜歡向家長告狀,家長就應該像公正的“法官”,客觀地幫孩子分析情況,讓孩子有所醒悟和反思。
有的孩子明明自己犯了較為嚴重的錯,比如,把同學的胳膊撓破了、把找朋友借的習題集弄丟了、因為莽撞說錯話傷害了親戚的孩子……但由于害怕老師“請家長”、擔心朋友找上門來討要或被親戚怪罪,于是干脆耍個“小聰明”,倒打一耙、先行告狀,以借此逃避家長的責罰。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有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及時制止,給予孩子嚴肅的批評,告訴孩子自己犯下的錯就要勇于承擔,“惡人先告狀”是人所不齒的。如果孩子三番五次地“頂風作案”,家長可以不留情面地當眾拆穿孩子的小伎倆,讓孩子覺得無地自容、感到丟臉,以此作為對孩子的懲戒,下次孩子再想故伎重施,肯定要先掂量一下后果了。
孩子與小伙伴發生矛盾不知怎么處理時,肯定會第一時間向家長告狀。家長要明白,孩子這么做是信任家長的表現,因此不能辜負孩子的信任,但也并不意味著家長要親自出馬為孩子主持公道。孩子之間的事也許本來很簡單,如果家長摻和進來,反而會將事情弄復雜,甚至讓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惡化。
家長要針對孩子告狀的內容,教孩子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你這么做讓我很不舒服”,也許對方開了個小玩笑,但觸及了孩子的心理底線,這么說能夠讓對方引起重視,不再拿孩子介意的事情尋開心。在處理人際關系的小事上,放手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和解決問題,相信以現在孩子的應變能力,一定會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孩子也能從中得到鍛煉,說不定還能和對方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有的孩子向家長、老師告狀,是為了嚴格堅守與執行家長平時教導的社會道德與規則。因此,當孩子發現其他人做出違背原則的行為時,就會像家長平時教育自己那樣,去要求別人。比如,家長平時教育孩子即使馬路上沒有車,也不能闖紅燈。但當孩子看到身邊的小伙伴闖紅燈,自然會向家長或老師告狀。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切莫告訴孩子:“你別多管閑事,別人愛怎么做是他的事。”家長的雙重標準會讓孩子覺得不知所措,甚至會懷疑家長的權威性。家長一定要肯定孩子告狀是守規則、有原則的表現,交通規則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都是必須遵守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對家長更加尊敬和信服,也會逐漸成為一個有正義感和良知的好孩子。
有時孩子告狀是真的感到受傷,這時家長一定不能置若罔聞,而要引起重視和反思。比如,有的家庭有兩個或三個孩子,家長往往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對其中一個或兩個孩子有所照顧和偏向。孩子也往往恃寵而驕、有恃無恐,覺得自己想要什么都是應該的,因此會有意無意地排擠或欺負不受家長寵愛的孩子。感到自己被冷落、孤立、欺負的孩子向家長告狀,其實是在向家長“求援”。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反思自己平時在教育和對待孩子時,是不是會顧此失彼,讓某個孩子受了委屈,如果真是這樣,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采用肢體語言傳達對孩子的愛。比如,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孩子、多擁抱孩子、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買向往已久的東西,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一視同仁和對自己一如既往的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和“三觀”,孩子們之間也才能更親密、和諧。
當家長發現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抱怨,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向家長告狀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教導孩子,不要讓孩子鉆牛角尖。有的孩子因為羨慕或嫉妒比自己優秀的孩子,就千方百計地尋找別人的錯誤,借此攻擊別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身上有這樣的毛病,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家長要教育孩子多發現身邊的人或事物的可愛、可取之處,多發現別人的優點,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他人,允許別人和自己有不同的觀點、允許別人犯錯、允許別人比自己好或者不如自己。家長要告訴孩子,世界上的人和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凡事要多看、多想好的一面,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一個更陽光、積極的心態,才能融入周圍的環境,與身邊的人融洽相處。
其實,愛告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孩子觀察敏銳、生性敏感、愛憎分明的特點,只要家長仔細甄別、謹慎對待、多加引導,孩子一定能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擁有更高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