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飛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十里鎮南小路小學 甘肅 定西 748400)
“十九大”會議報告中,再一次提出了“加強體育運動建設,構建全民體育環境”的戰略要求,同時提出“青少年體育運動”的發展目標。立足青少年角度來看,青少年成長時期是其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各項身體機能均呈現快速發展階段,此時加強體育運動,能夠輔助青少年身體機能的發育,提高身體機能整體水平。成長階段,青少年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成長困惑,會產生各種焦慮情緒,積極特質能夠幫助青少年克服情緒障礙,形成健康心理狀態;體育運動過程中青少年能夠逐漸養成積極特質,從而擺脫情緒困擾。由此可見,體育運動對于青少年身心發展而言具有促進作用。
根據睿萊兒童體質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0年全國部分地區7-18歲兒童青少年體質測量報告》內容,該中心機構對我國部分地區的7-18歲兒童青少年進行體質測試,通過獲取真實數據分析與評估兒童青少年的體質發展規律。本次統計使用工具為SPSS20.0統計軟件包,統計抽樣范圍為“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118個城市”,抽取有效樣本為44273人。
本次《報告》的測試中,有效樣本數量為44273人,其中女孩為11423人,男孩為32850人;參與測試的樣本7-18歲不同年齡兒童青少年占比分別為:23.9%、20.2%、14%、11.1%、8.3%、6.2%、3.8%、3.2%、3.1%、2.5%、1.9%、1.6%。 《報告》中對收集到的青少年體質測試數據進行錄入儲存,利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部分結果如下。
根據“青少年身體質量(BMI)的百分位曲線”(圖1與圖2)顯示,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青少年的身體發育規律均是明顯提升的,且男生與女生之間的生長發育速率較為接近。

圖1 青少年身體質量(BMI)的百分位曲線(男生曲線圖)

圖2 青少年身體質量(BMI)的百分位曲線(女生曲線圖)
之后,《報告》分別從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入手,對青少年體質發展進行分析,包括:
第一,根據“90度俯臥撐”數據統計與分析,可以發現,青少年的上肢力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長,且日益趨于穩定,其中男孩的上肢力量從10歲開始出現明顯增加,在11-18歲期間快速增加;
第二,根據“立定跳遠”數據統計分析,青少年的下肢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其中女孩的下肢力量進入16歲之后開始趨于穩定狀態;
第三,根據“仰臥卷腹”數據統計分析,青少年的腰腹力量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升,呈現穩定上升的狀態,女孩的腰腹力量在16歲之后逐漸趨于穩定,男孩的腰腹力量在18歲之后趨于穩定;
第四,根據“4×10m折返跑”、“15m節奏往返跑”數據分析,青少年的有氧耐力、跑步能力在進入11歲之后快速發展,進入16歲之后趨于穩定狀態。
根據這些數據中體現出來的青少年身體成長變化及其規律可以發現,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其各項身體機能是逐漸發展的,且在即將進入成年階段時趨于穩定。因此,這一階段開展體育運動,是契合青少年身體發展規律的,這對于提升青少年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力量、有氧耐力、身體協調能力而言是具有較強促進作用的。
根據《2020青少年心理健康報告》內容來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較大的心理裝狀態變化,面對各種焦慮、壓力、緊張等心理問題,具體調查內容顯示如下。
第一,關于壓力。50%青少年表示面臨嚴重的考試壓力,12-15歲青少年主要面臨父母帶來的壓力,15-18歲青少年則面臨發展迷茫與自我期望帶來的壓力。在這次調查報告中,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均表示自己確實有一些壓力,其中37.23%的青少年表示自己的壓力在中等以上??梢园l現,進入青春期后期之后,青少年逐漸建立起自我認同機制,自我認同建立的同時會感到迷茫,這是青少年壓力的主要來源;
第二,關于情緒問題。調查報告中22.85%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曾經有過抑郁等不良情緒,比如,悶悶不樂、容易發脾氣、緊張焦慮等。其中一大部分青少年表示自己經常產生抑郁的情緒感受,經歷過情緒低迷、悲觀、對事情缺失興趣、感覺毫無意義等悲觀感受。同樣,國外有關學者的調查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患有抑郁表現的比例大概是15%-20%之間;
第三,青少年體育運動、休閑活動等積極特質對心理狀態的影響。根據報告調查現實,70%的青少年表示在居家期間自己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40%的青少年表示由于自己生活方式發生較大改變對自己產生擔憂、迷茫的情緒。這些青少年中,其中四分之三的青少年表示可以通過休閑活動、體育運動促使心情愉悅,緩解成長壓力與情緒問題。
根據《2020青少年心理健康報告》內容可以發現,心理問題與情緒問題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問題,而體育運動能夠幫助青少年擁有積極特質,促使青少年可以自己調整心情、緩解焦慮,改善情緒問題,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狀態。這也可以看出,體育運動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根據上述《報告》可以發現,體育運動對于青少年發展而言具有明顯促進作用,那么,體育運動是如何促進青少年的身體發展與心理發展的呢?本部分分別從身體、心理兩個層面入手,重點、詳細地分析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發展的促進作用,將這些促進作用具體呈現出來。
(1)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升。
青少年的身體發展會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遺傳、基因、疾病、體育運動等,這些因素會對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造成不同的刺激,從而影響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體能素養。體育運動中,青少年的身體各部分都會得到充足鍛煉,從而促使青少年的身高增加、體重變化、身體充實度逐漸提升;還可以充分鍛煉青少年的心肺功能,不斷提升青少年參與有氧活動的能力。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能夠較大程度上刺進大腦系統、神經機制,改善青少年神經系統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體免疫力,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2)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身體發育。
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合理、適度的體育運動有助于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提升身體體質健康水平。根據現階段青少年成長生活可以看出,由于所面臨的父母壓力、未來發展壓力較大,青少年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缺乏體育運動的時間,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因此,需要加強青少年體育運動,保證青少年擁有充足的體育運動時間,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各項體育運動賽事與活動,讓青少年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逐漸認識體育項目,加深對各體育項目的掌握程度。比如“短跑”,通過日常體育運動活動,青少年能夠掌握科學的短跑方法、正確的短跑技巧、規范的起跑動作與跑步熱身運動等,通過日常練習與短跑活動參與,鍛煉青少年的四肢協調能力、下肢能力,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再比如,“長跑”,相較于“短跑”、“長跑”需要青少年堅持更長的運動時間。參與大量的長跑運動,讓青少年掌握長跑的注意事項、呼吸規律、跑后護理方法等,既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心肺功能水平,也能夠讓青少年養成健康運動觀念,同時能夠以刺激青少年的大腦神經機制,促進青少年的大腦發育。跳繩運動也是一項十分方便的體育運動,大部分青少年都能夠掌握跳繩運動技巧,通過跳繩,不斷鍛煉青少年的身體力量,增強青少年耐力水平,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
(3)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視力的健康發展。
根據有關報道顯示,近兩年,我國青少年的視力水平呈現整體下降趨勢,青少年患近視的年齡逐漸降低,患近視的人員數量逐漸增多。近視是一種視網膜之前聚焦視標的現象,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就是由于晶狀體的屈光度較大,或者由于眼軸過度延長導致出現的視力問題。體育鍛煉對于青少年的屈光發育具有積極作用,對于未成年的青少年而言尤為顯著。在運動的過程中,青少年會不自覺的經歷“動態視力訓練”的過程,就是跟隨外部事物的移動進行追蹤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需要調動更多的眼鏡周圍肌肉組織,包括睫狀肌,鍛煉眼周肌肉組織的調節能力,提高視覺追蹤能力,從而起到促進屈光發育,提升眼睛肌肉調節能力,提高青少年視覺功能的作用。
(1)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育。
合理、適度的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充分鍛煉青少年的身體,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青少年緩解心理負擔,促使其樹立良好心態,正確面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與問題,實現心理健康發育。進入青少年階段之后,其需要面對更大的學業壓力,同時面對身體與心理變化帶來的困擾,若青少年缺乏正確的壓力釋放方法,則很有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與價值觀念,促使青少年走上歧途。有效的體育運動能夠讓青少年在運動時釋放神經元素,緩解學習與成長帶來的壓力,改善青少年的焦慮情緒、緊張情緒,提升青少年的心情愉悅度,促使其能夠具有良好心態。持續不斷的體育運動,促使青少年不斷面對困難、戰勝困難,逐漸形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質,同時以體育精神豐富青少年內在涵養。
(2)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構建。
青少年面臨較大的成長壓力,在日常學習中,難免會產生緊張、對未來迷茫的心理,若不能夠很好的處理心理壓力,則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利于培養青少年形成健全品格。適當的體育運動能夠讓青少年找到一個“發泄點”,在籃球、跑步、羽毛球、跳繩、健美操等體育運動中,青少年們可以“化悲憤而力量”,將心中的不安、焦躁、迷茫在體育運動中發泄出來,從而改善不良的心理情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參加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社團、體育運動賽事,與同齡人一起參與體育訓練,在運動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情感交流,互相傾訴自己的困惑與問題,可以結識到更多的朋友,也可以拓展眼界,讓青少年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形成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體育運動中,青少年需要克服自己的生理極限,在乳酸堆積、喘氣不均勻、邁不開腿等情況時堅持完成體育運動目標。不斷重復這樣的過程,會養成青少年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這也可以看出,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在身體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完成體育運動任務,不斷突破自我極限,實現提升,能夠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意志力與忍耐力,堅定青少年心理,輔助青少年構建健康的心理。
(3)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發展。
對身體的控制是人的本能,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由于青少年自身缺乏對抗挫折、戰勝困難的決心,往往會存在主觀控制身體,規避、逃避任務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身體體能發展,更會促使青少年形成逃避心理,不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長與發展。開展體育運動,就是要在運動的過程中激發青少年戰勝困難的熱情,調動青少年的主觀能動性,促使青少年在不斷戰勝困難、體驗成功的過程中形成良好感受,體會對抗困難與挫折的樂趣,從而不斷強化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這是青少年今后發展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
第一,要貫徹落實黨的舉措,逐步開展青少年體育工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黨與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青少年的體育工作,早在1917年毛澤東發布的《體育之研究》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了體育運動的重要作用,表示為:“動以營生也,此潛言之也;動以衛國也,此大言之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不斷加強對體育問題的研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體育建設策略,充分強調了青少年體育的意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愈發關注青少年的整體發展,對于與體育運動的研究不斷加強,在“十九大”會議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少年強、青年強則國強”的思想,希望通過“青奧會”發揚體育精神,帶動全國青少年積極投入體育運動中,要實現“既把身體搞得棒棒的,又把學習搞得好好的”的目標。在2020年9月份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座談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立減,推動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思想。因此,我們要積極跟隨黨與國家的號召,貫徹落實黨提出的關于體育運動推廣、帶動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政策、目標,積極開展各項青少年體育運動工作,不斷豐富“青奧會”過程,讓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體會樂趣,在形成樂趣之后主動參與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
第二,加強體育強國建設,營造良好青少年體育運動環境。環境是青少年開展體育運動的基礎,現代社會發展中,我國體育水平不斷提升,從原本的“體育大國”逐漸向“體育強國”邁進,體育強國建設內涵愈發豐富,已經逐漸形成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三位一體的體育模式。這一模式的形成與推廣,能夠打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輔助推進青少年體育運動戰略工作的落實。在實際過程中,要主抓青少年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從小開始培養期形成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以此實現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培育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標;
第三,制定階段性計劃,弘揚與傳遞體育精神。要想推進青少年體育工作,發揮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促進作用,就需要持續、不間斷地開展體育運動建設工作,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計劃,充分弘揚體育精神,感染青少年思想意識。以體育精神引領青少年形成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現階段發展背景下,社會對青少年的要求不僅包括思想道德素養與科學文化素養,更包括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強健體魄、體育精神等。因此,要加強對體育精神的宣傳,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構建多元化媒體體育精神宣傳渠道,全面打通小視頻、微博、小紅書等媒體渠道,通過視頻、競賽、文體活動等方式,引導青少年感受敢于精神、勇于拼搏、堅持不懈、公正公平的體育精神,讓青少年在參與體育活動、觀摩體育賽事、學習體育文化的過程中形成良好價值觀念,形成堅定意志。要根據階段性計劃,組織青少年積極參與各種集體體育活動,加強各類體育品牌建設,逐漸實現以體育精神感染青少年、以體育鍛煉磨煉青少年、以體育風尚提升青少年思想品質的目標,充分發揮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青少年的發展就是當今社會的發展。體育運動對于青少年而言具有較強促進作用,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建設,通過環境營造、機制建設、思想引導、政策調控等多種手段,全方位推進、落實全面體育、青少年體育運動活動。讓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磨煉身心意志;讓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放松身心、舒緩心情、緩解成長的壓力與焦慮。從身心兩個層面發揮體育運動的促進作用,提升青少年的整體發展水平,為我國社會的發展與繁榮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