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蘿卜屬于十字花科植物,營養非常豐富,是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主要對蘿卜的病蟲害種類進行介紹,并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幾種蘿卜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闡述,希望為提高蘿卜高效、優質、高產栽培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蘿卜;病蟲害;種類;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1–0013–03
蘿卜是常見的蔬菜之一,口感脆爽,可為人體補充氨基酸、鐵、硒、鈣及礦物質等多種元素。人們常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可見其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和保健等功能,也因此受到人們的青睞。
我國蘿卜種植面積較大、品種多,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重茬連作障礙嚴重、農家肥施用較少、偏施化肥、化學農藥使用不科學等問題,加之自然環境和栽培條件發生變化,蘿卜病蟲害發生種類增加,且危害程度逐漸加重。蘿卜常出現的侵染性病害有黑斑病、霜霉病、黑腐病、根腫病、病毒病等,生理性病害有空心、杈根等[1];蘿卜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白粉虱、蚜蟲、黃條跳甲、甜菜夜蛾等,這些病蟲害的發生會對蘿卜產量及品質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蘿卜絕收,進而影響農民的經濟收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品質要求也大幅提升,這對蘿卜病蟲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正確識別蘿卜病蟲害種類,并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提高蘿卜品質,是當前蘿卜種植戶面臨的重要問題。
1 蘿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種類
1.1 蘿卜病害
1.1.1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危害蘿卜葉片,通常從葉片外部開始發病,并從植株的下部向著上部擴散,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浸狀的褪綠斑點,之后發展成為不規則的或多角形的病斑,顏色常為黃褐色(圖1)。在濕度較大的情況下,蘿卜葉片背面會出現白色的霉層,嚴重時病斑連成片,導致葉片變成黃色甚至干枯,嚴重的植株外部葉片出現大量枯死。
霜霉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病殘體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來年通過風雨等媒介進行傳播侵染,該病原菌喜歡高濕、溫暖的環境,在多露、多雨環境下更容易流行。此外,在低洼地勢、通風不良、植株生長勢弱等條件下發病比較嚴重[2]。
1.1.2 軟腐病 軟腐病主要危害蘿卜葉片、葉柄及肉質根。葉片及葉柄受到侵染時,最初呈水漬狀,遇到干旱條件病部不再擴展,根頭簇生大量新葉。根部侵染病害通常是從根尖的蟲傷部位或切口處開始,起初呈水漬狀褐色軟腐,之后從下往上擴展,導致心部出現軟腐潰爛,并散發出惡臭味(圖2)。蘿卜的肉質根侵染病害后會失去其食用價值及商品價值。
軟腐病是細菌性病害,由胡蘿卜軟腐歐氏桿菌軟腐病亞種侵染導致,病原菌通常在病殘體上越冬,來年通過灌溉、雨水及昆蟲等方式進行傳播,通過傷口進行侵染。該病原菌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在雨水過多、地下害蟲嚴重、灌溉過度等條件下更容易發病。雨水較多的季節蘿卜軟腐病發生比較嚴重,病株率可達到5%以上,嚴重的地塊蘿卜產量損失率可到20%以上。
1.1.3 黑腐病 黑腐病主要危害蘿卜葉片和根,發病的葉片通常出現“V”字形的病斑,葉脈變黑后呈網紋狀,葉片邊緣變黃,之后整個葉片變黃變枯。根部侵染病害后,導管呈黑色,根部組織呈干腐狀,從外觀看不明顯,但根髓部變黑且呈干腐狀,最后變成空洞(圖3)。黑腐病發病時沒有臭味,在田間也會與軟腐病同時發生,變成腐爛狀。
黑腐病屬于細菌性病害,由黑腐病菌侵染引起,病原菌在病殘體、種子等上越冬,利用雨水、傷口、灌溉等進行傳播蔓延[3]。在高溫高濕、地勢低洼、排水不暢、蟲傷口較多等條件下發病較嚴重。
1.1.4 病毒病 病毒病可發生于蘿卜的整個生長期,在發病早期,蘿卜心葉的葉脈顏色變淡并且呈現半透明狀,之后葉脈逐漸褪綠變成花葉,即葉片的顏色為濃綠和淡綠相間。有的葉片出現皺縮,葉脈上出現褐色斑點等,發病后期蘿卜葉變硬變脆,葉片逐漸變黃。在發病較重的情況下可影響植株根系的生長,整個植株矮化并停止生長[4]。
病毒病是受到病毒侵染導致的,病毒能夠在田間雜草、種子、病殘體等上越冬,來年通過蚜蟲的刺吸進行病毒傳播。該病害在蚜蟲大量發生、重茬連作、高溫干旱、植株長勢弱等條件下發生比較嚴重。
1.2 蘿卜蟲害
1.2.1 菜粉蝶 菜粉蝶屬鱗翅目昆蟲,幼蟲被稱為菜青蟲,主要危害蘿卜的葉片,低齡幼蟲常啃食葉肉,最后留下透明的葉表皮,隨著蟲齡的增加,其食量也逐漸增加,高齡5齡幼蟲達到暴食期,能夠把蘿卜葉吃成缺刻狀或者孔洞,嚴重時可以吃光全部葉片,只剩下葉脈與葉柄,倘若苗期受到為害,蘿卜往往整株死亡。該蟲一年可以發生多代,通常5—6月及9—10月為害最為嚴重。
1.2.2 小菜蛾 小菜蛾為鱗翅目菜蛾科昆蟲。低齡幼蟲喜歡蛀食葉肉,葉片出現細小的隧道;2齡以后的幼蟲啃食葉片之后導致葉片表皮呈透明斑點,3齡幼蟲能夠將葉片啃食成為孔洞,啃食嚴重的葉片呈網狀。苗期,該蟲在心葉處為害,對蘿卜苗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該蟲每年也可以發生多代。
1.2.3 菜螟 菜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昆蟲。通常對蘿卜幼苗期葉片造成危害,幼蟲常常在心葉吐絲結網進行蛀食,心葉受到侵害后蘿卜苗生長點受到破壞,因而植株出現萎蔫死亡或者停止生長,從而導致蘿卜缺苗斷壟。高齡幼蟲不僅會啃食心葉,還會對蘿卜根部和莖髓進行蛀食,蛀食過程中還會傳播軟腐病等病害,最終導致植株死亡。該蟲每年可發生多代,在8—9月發生較為嚴重。
1.2.4 蚜蟲 蚜蟲屬于同翅目害蟲。種類主要有桃蚜和蘿卜蚜,全年均可發生為害,在春秋季節發生量最大,春季主要發生為害的為桃蚜,秋季以蘿卜蚜為害為主。 蚜蟲通過刺吸蘿卜葉片汁液,導致植株受到侵害,葉片出現黃化、卷曲及矮小等癥狀,嚴重時蘿卜整株失水萎蔫,甚至死亡。此外,蚜蟲產生的排泄物還能夠誘發煤污病,導致蘿卜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還能通過刺吸的方式傳播病毒病等[5]。
1.2.5 煙粉虱 根據種植方式的差異,煙粉虱發生代數也有所不同,例如,露地種植的蘿卜地塊每年發生6代左右,該害蟲往往世代交替發生。在高溫條件下,成蟲會從溫室中遷飛到露地進行為害與繁殖,在離溫室比較近的地塊數量比較大,通常每年7—8月進行繁殖,9月開始為害蘿卜及其他蔬菜,而10月之后則轉移到溫室中進行為害。與蚜蟲類似,煙粉虱通過在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導致葉片黃化、萎蔫乃至枯死。此外,該蟲能夠分泌誘發煤污病的蜜露,對蘿卜的光合作用產生影響。
1.2.6 黃曲條跳甲 該蟲的幼蟲及成蟲均能夠對蘿卜造成危害,幼蟲喜歡啃食根部,蘿卜的肉質根受到為害之后,會產生很多黑斑,嚴重的根部變黑且腐爛。成蟲則喜歡啃食蘿卜苗,葉片被啃食成近圓形的小孔,對蘿卜的生長產生影響。每年在春秋季節發生最為嚴重,秋季發生明顯比春季嚴重,且濕度比較大的地塊發生比較重。
2 蘿卜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 農業生態調控技術
(1)選擇抗病性較強的蘿卜種,如春蘿卜選擇春紅優,夏秋蘿卜則選擇夏白1號等;(2)做好播前消毒,利用溫水浸種20 min左右,放置冷卻后晾干進行播種,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等農藥拌種,可有效降低蘿卜病害發生率;(3)與其他作物進行輪間套作;(4)加強田間管理,采用高壟栽培,在土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陽光充沛的地塊種植較好,需及時對地塊的殘枝落葉、雜草及其病株等進行清理;(5)加強栽培管,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保持地塊的濕潤度,避免出現干旱[6]。
2.2 物理防控技術
(1)在田間覆蓋防蟲網。對大棚種植蘿卜來說,防蟲網可以有效阻止害蟲進入大棚中。
(2)利用誘蟲板進行誘殺。根據害蟲對不同顏色色板的趨性來誘殺害蟲,例如蚜蟲的成蟲、煙粉虱等,可以用黃板進行誘殺,薊馬可以用藍板誘殺,通常每667 m2懸掛15~20塊誘殺板,懸掛位置要高出蘿卜15 cm左右,為確保良好的誘殺效果,需及時更換誘蟲板[7]。
(3)采用高溫悶棚。在大棚種植地塊,發病較重的作物收獲之后需要進行病殘體和雜草的清理,結合整地過程,將雞糞等肥料施在途中,地塊灌水之后利用地膜進行覆蓋,并進行壓實處理,然后封棚1個月左右,之后讓大棚通風,土壤濕度適宜便可進行播種。
(4)燈光誘殺。利用昆蟲的趨光性特點,安裝頻振式等類型殺蟲燈,集中誘殺菜粉蝶、小菜蛾等成蟲。
(5)食誘。利用糖醋液等食誘劑對粘蟲等害蟲進行誘殺。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昆蟲的天敵或寄生性的微生物來對抗蘿卜病蟲害,是當前綠色植保理念下最為提倡的防治方法,具有對人畜安全、對環境友好等特點。
首先,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對蘿卜種植地塊的自然環境進行保護,這樣有利于天敵昆蟲如捕食螨、寄生蜂、食蚜蠅等的繁殖。利用化學農藥防治蘿卜病蟲害時,應盡量避開天敵,或使用對天敵昆蟲傷害較小的農藥,例如植物源殺蟲劑、微生物制劑等[8]。
其次,人工釋放天敵來控制病蟲害。例如,釋放赤眼蜂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等鱗翅目害蟲,釋放蚜繭蜂、食蚜蠅、瓢蟲等可有效防治蘿卜蚜蟲。以菌治蟲方面,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與病原菌之間的拮抗作用進行病蟲害防治,或利用微生物可以在昆蟲體內寄生等特點進行蟲害防治,例如,農用鏈霉素防治蘿卜軟腐病,武夷霉素防治灰霉病,金龜子綠僵菌、白僵菌防治菜青蟲,等等。
2.4 化學防治
在蘿卜發病早期、害蟲低齡幼蟲時及時進行藥物防治,可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友好的農藥,施藥時相關藥物需交替輪換使用,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蘿卜病蟲害產生抗藥性。
2.4.1 病害防治 蘿卜霜霉病的防治可以選用以下農藥進行防治:687.5 g/L氟菌·霜霉威懸浮劑60~80 mL/667 m2進行噴霧;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125~150 g/667 m2噴霧;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35~40 g/667 m2噴霧;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6.7~146.7 g/667m2噴霧;72.2%霜霉威可濕性劑600~1 000倍液、64%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蘿卜軟腐病、黑腐病在發病早期選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4 000倍液、5%大蒜素微乳劑60~80 g/667 m2噴霧;20%噻森銅懸浮劑100~166 mL/667 m2噴霧;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噴霧;30%王銅懸浮劑稀釋600~700倍噴霧;50%氯溴異氰脲酸可溶粉劑50~60 g/667 m2噴霧或灌根。
蘿卜病毒病防治選用8%寧南霉素可溶液劑85~100 mL/667 m2噴霧;20%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166~250 g/667 m2噴霧;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167~250 g/667 m2噴霧。病毒病的防治要注意對蚜蟲等傳毒媒介的防治,可選用吡蟲啉、噻蟲嗪等農藥進行防治。
2.4.2 蟲害防治 蘿卜小菜蛾、菜粉蝶的幼蟲防治可選用3%阿維·氟鈴脲乳油50~60 mL/667 m2噴霧;3%阿維菌素微乳劑20~25 mL/667 m2噴霧;2%阿維·高氯乳油25~50 mL/667 m2噴霧;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4~5 mL/667 m2噴霧;5%多殺霉素懸浮劑25~35 mL/667 m2噴霧。
蘿卜蚜蟲、煙粉虱的防治可選用3%啶蟲脒微乳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10 g/667 m2噴霧;25%吡蚜酮懸浮劑16~24 g/667 m2噴霧;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10 g/667 m2噴霧;0.5%苦參堿水劑500倍液噴霧、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噴霧。
黃曲條跳甲的幼蟲防治應該在播種之前進行種子處理,可選用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800~1 600 mL/100 kg種子拌種,或20%高氟氯·噻蟲胺種子處理懸浮劑1 500~2 000 g/100 kg種子拌種等;成蟲防治選擇60%呋蟲·噠螨靈水分散粒劑20~25 g/667 m2噴霧;45%馬拉硫磷乳油85~110 mL/667 m2噴霧;20%聯苯·噻蟲胺懸浮劑40~55 mL/667 m2噴霧;1%聯苯·噻蟲胺顆粒劑3 500~4 000 g/667 m2撒施,如果發現黃曲跳甲為害,選用以上農藥拌土撒施或者噴霧可有效防治,若為害根部,可灌根防治。
3 結束語
蘿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常發生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等病害及蚜蟲、煙粉虱、小菜蛾等蟲害,可結合實際選擇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在蘿卜病蟲害化學防治過程中應該科學施用農藥,對蟲害的防治應該在低齡幼蟲期進行,在多種病蟲害混合發生時,不宜選擇過多的農藥進行混配,避免多種農藥間發生化學反應,有效提高病蟲防治效果,促進蘿卜的優質高產栽培。
參考文獻
[1] 李軍輝,王迪軒,何永梅,等.有機蘿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長江蔬菜, 2020(15):57-59.
[2] 楊金蘭,李永輝,劉艷波,等.蘿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11):141-145,148.
[3] 胡慧蓮,冀振國.無公害蘿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0(22):18-19.
[4] 王詩玲,張洪永.蘿卜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探討[J].長江蔬菜,2018 (1):49-51.
[5] 李亞芝.蘿卜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2(11):40.
[6] 許會會,陳光.農業信息化在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上的應用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9):70-71.
[7] 溫曉涵.溫室蔬菜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1,33(4):87-89.
[8] 李寧,王靜,劉志杰,等.不同棚室內秋延后種植沙窩蘿卜品質鑒定[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10):43-46.
責任編輯:黃艷飛
Types of Radish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Their Control Measures
ZHAO Hanyu (Peoples Government of Bandi Town, Dingtao District,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Heze, Shandong 274117)
Abstract Radish belongs to the cruciferous family, it is very nutritious, and it is one of the peoples favorite vegetabl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ypes of radish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analyzed and elaborated several radish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biological control, physical control, agricultur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hop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high-efficiency,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radish.
Key words Radish; Pests and diseases; Species; Control measures
作者簡介 趙晗羽(1987—),男,山東定陶人,本科,助理農藝師,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災害。
收稿日期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