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翠麗
小二班的尹敏涵,是一個很特殊的孩子:不吃飯,不睡覺,不上廁所。不睡覺,不上廁所也就罷了,關鍵是一個孩子來上幼兒園竟然不吃飯啊,這怎么能行?于是乎,吸引了我深深的觀察、探索、反思!
二、案例描述
(一)每當看到小朋友們吃早點,午飯時候,他就跑去躲著:或桌子下邊,或墻角蹲著躲起來。如果老師把他抱過來非讓他吃東西,他就繞著教室中間的柱子跑,讓你追不到,當老師追到他抱著喂他時,他就吐。
(二)看見同伴吃飯團,他就主動湊過來,說他也想吃飯團,同樣的米飯,盛在碗里,他就不吃,捏成飯團,他卻大口大口的吃,有時一個不夠,還要吃兩個。
(三)每天午睡時,別的孩子都安安靜靜睡了,尹敏涵總是爬起來坐在床上,嘴巴里還嘟嘟囔囔的發出一些聲音,任你怎么引導,他也不閉嘴。
三、案例分析
萬物形成,都有其因,針對尹敏涵的特殊表現,我與家長展開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在經過多次溝通后,我找到了原因,具體如下:
(一)不規律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
因父母工作忙,無暇照顧孩子,尹敏涵一直是由爺爺奶奶帶著。爺爺奶奶心系老家的田間地頭勞作,常常把孩子帶到地里,爺爺奶奶勞動,孩子就在一邊玩,當孩子餓了,就給孩子吃零食,炸洋芋等,長期如此,孩子也戀上了零食,炸洋芋的味道,也排斥正常的吃飯。當然,這樣的環境,孩子更不可能有午睡的習慣啦,所以,每天午睡時,他都精神亢奮,爬來爬去,小嘴巴里還嘟嘟囔囔的發出一些聲音,不但自己不睡,還影響同伴午休。
(二)過度的包辦代替,讓幼兒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尹敏涵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爺爺奶奶的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何曾自己上過廁所,也不可能會自己穿衣服褲子。來到幼兒園,需自己大小便,他肯定不愿意上廁所,加上動手能力的缺乏,即將偶爾和同伴一起去上廁所了,他也提不起褲子來,所以,對上廁所也是有一定的排斥的。
(三)過多的零食投放,讓孩子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
尹敏涵是二孩,是全家的焦點,家庭的重心,只要是他喜歡吃的東西,家里就會屯積很多,從不斷貨。這樣的生活習慣,直接導致了孩子只愛吃自己喜歡的零食,根本沒有吃疏菜水果的意識,所以,每當看到葷素合理搭配的午餐,他總是說:難吃死了,難吃死了。又怎會好好吃飯呢?
四、采取措施的指施
一個正常的孩子來到幼兒園,不可能不吃飯不上廁所,但面對像尹敏涵這樣的一個特殊孩子,一個在生活習慣上存在許多問題的孩子,做為老師,既不能聽之任之,又不能硬性強制要求孩子吃飯,該如何做呢?在長期的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以下策略。
(一)包容接納,順其自然。
孩子的不良習慣一經形成,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同樣,改正不良習慣,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有一個逐步調適的過程。孩子不吃飯,也不能強制孩子吃飯。老師能做的是接納孩子的現狀,再慢慢的一步一步引導,幫助他改正。孩子不吃飯,我就引導他喝點湯。早餐不吃,沒關系,午餐不吃,也沒關系。餓了一個早上,等午睡起床后吃午點時,他餓了,自然就會主動吃東西了,這時,就讓他多吃一些,逐步的來調整。
(二)讓午飯變個樣,來引導孩子進餐。
一個從小就吃零食的寶寶,早己對零食產生了深深的依戀,如果能把午飯變成零食的樣子,是不是尹敏涵就會吃午飯了呢?于是,我嘗試將米飯捏成飯團,大概是圓圓的飯團像零食的樣子吧,尹敏涵竟然拿起飯團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才幾鐘,一個大大的飯團就吃完了。而且,為了讓孩子吃飽飯,我會讓吃兩個飯團。看著尹敏涵會吃飯了,我競然欣喜若狂。從此以后,我給尹敏混做了白米飯團,蔬菜飯團,肉夾饃飯團,孩子們午飯吃什么,我就給他做什么飯團,奇怪的是,不管什么飯團,尹敏涵都會吃的很開心,飯團寶寶,就這樣叫出名了。
(三)家園配合,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家庭與幼兒園密切配合,同步進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糾正尹敏涵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與尹敏涵的媽媽進行了多次的溝通與交流,讓家長在家盡量不喂飯,讓孩子自己吃,給孩子規范作息:該吃飯時好好吃飯,該睡覺時好好睡覺。帶孩子上衛生間,教孩子正確如廁的方法,讓孩子練習自己大小便。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控制零食的投放,讓孩子習慣正常的主食進食,用主食替代零食,并給孩子講一講主食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督促孩子認真進餐,逐步來改正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
(四)創造條件,表揚獎勵,讓樹立孩子好好吃飯的意識。
一個行為習慣不良,自理能力較弱,在集體生活中,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其聽到最多的都是否定的聲音,長期如此,孩子哪有自信可言。如果老師不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就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這樣的不良心理,會給孩子的一生都帶來不良影響的。教看的真諦是什么,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顆心影響另一顆心。因此,對于這種問題孩子,只要老師肯用心去做教育,一定會有的收獲的。為了調整尹敏涵不良的飲食習慣,我讓保育老師給他盛飯盛湯時只盛極少一點,然后我走到他身邊時,就驚訝的夸獎他說:尹敏涵今早吃早點吃得太好啦,你們看,他都快吃完啦,真是太棒啦,你們也要像他一樣好好吃早點哦!只見尹敏涵看了看我為他豎起的大拇指,竟然高興行大口大口的吃飯了。我竊竊一喜,在課前點名時,我又在全班幼兒當中再次表揚了他吃早點吃得好,并相信,他以后一天會好好吃飯,天天都能得到表揚。一次成功的愉快體驗,讓他開心不已。此后,我也時時尋找他的閃光點,讓他幫老師或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次他完成任務,我都會大力表揚他。當他不好好吃飯,或者又不吃飯時,我就假裝沒看見,背著身子遞給他一個大飯團,讓他填飽肚子即可,并嚀囑生活老師,下午的午點多給他盛一點。日積月累的強化他的優點,忽視他的缺點,突然有一天,我竟然看見尹敏涵會和同伴一樣正常進餐了,那份久違的喜悅,真是無法言表。經過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在學期末,尹敏涵終干能與同伴同步學習與生活了。
五、反思
做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用心用情用愛去培育每一個孩子。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會讓幼苗開出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