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鵬
關鍵詞:犯罪特征;犯罪原因;犯罪預防
如今,未成年人逐漸表現出“早熟”的趨勢,在此背景下一些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現象也在漸漸暴露。2019年大連13歲的蔡某殺害10歲女童,最終卻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僅被收容教養,引起極大的社會關注。未成年人犯罪是個人問題,也是家庭和社會問題,需要多方買單,任何人都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旁觀者。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征
(一)暴力性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統計了3000起左右的校園暴力案件,其中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57.5%的校園暴力案件為故意傷害案件。故意傷害罪、搶劫罪、聚眾斗毆罪占校園暴力案件前三名。1中國人民大學一項調查顯示,一半的初中生遭受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37.7%的初中生遭遇過校園內社會交往上的欺凌;19.1%的初中生在校園里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作為校園暴力的新形式,網絡欺凌發生率也達到了14.5%。除了阻止身體暴力,隱性校園暴力的防治依然任重道遠。
(二)地區性
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農村人口占比為69.71%,而根據2016年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農村地區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占比約82%,相應的城市地區占比為18%,這表明,農村地區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犯罪現象要比城市嚴重,既有農村地區家庭與學校教育水平相較城市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勞動力普遍外流,未成年人父母外出務工導致留守的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陪伴與管教也助長了農村地區的青少年犯罪。
(三)隱蔽性
未成年人的內心活動和外在行為很難預判,甚至是和年齡不相稱。大連10歲女童遇害,社會公眾很難將犯罪嫌疑人聯想到13歲的少年,因為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的犯罪行為是超出一般社會公眾認知的。即使是外露的犯意,社會公眾也難以產生足夠的警惕。同樣是搶劫,社會一般公眾對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防范措施可能是不同的,但無論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犯罪行為本身的危害并無本質區別,掉以輕心也會增加被侵害的概率。這也說明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隱蔽性帶來的危害。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一)個體原因
未成年人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變化,他們的身體開始成熟成長,思想也逐漸開始獨立,也會產生逆反心理,而當不夠完善的心理狀態支配著成熟的身體時,尤其是對于自控能力低的未成年人而言,極易造成沖動的后果,采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甚至激情犯罪。而調查結果顯示,有93%的未成年人在犯罪后都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
(二)家庭原因
早期犯罪學研究表明,未成年人正處于人格塑造和社會化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未成年人的具體行為選擇與價值趨向的認同深受家庭影響。2而流動式家庭、離異家庭、留守家庭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更深。無論是流動式家庭與離異家庭帶來的教育缺失與教育不穩定問題,還是留守家庭帶來的隔代教育問題,都易對未成年人教育造成不利影響。未成年人尤其是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心理往往比較敏感,家庭關愛的缺失易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惡種,導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會原因
網絡信息的泛濫與通信設備的普及使未成年人參與網絡交互毫無阻力,而未成年人難以分辨積極信息與低俗信息,他們也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部分自控能力弱的未成年人走向犯罪。其次,目前我國的社會化幫助存在不足,未成年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僅依靠政府實施社會監管職能遠遠不夠,需要專門性機構或社會力量支持。
三、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一)強化監護人責任
未成年人的父母需要充分協商與溝通,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解決家庭問題,保證孩子擁有正常的家庭關愛。對于離異或留守家庭而言,需要政府部門及教育機構對問題家庭進行跟蹤與糾偏,社區與村委會要確保能夠隨時聯系上未成年人的家長,嘗試建立向監護人反映未成年人生活狀況的制度,讓未成年人處于被關注的狀態。對未履行監護職責的監護人,可以用立法明確其責任,漠視問題的出現與發生,是不負責任的體現。
(二)學校傾斜保護特殊未成年人
學校要對虞犯未成年人,已犯未成年人進行傾斜性保護,對犯罪原因和犯罪行為進行分析,不能一概采取退學的措施。對虞犯未成年人,學校要及時同其家長進行溝通聯絡;對已犯未成年人,若在考驗期內,及時同檢察院報告學生情況。學校自身也要開展必要的心理輔導,比如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心理咨詢室,及時有效的開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防患于未然,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校園化趨勢。
(三)職能部門加大監督力度
發揮政府職能,凈化互聯網空間。國務院新聞辦2022年3月17日發布了“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涉未成年人網絡亂象。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高發場所,如網吧、酒吧等娛樂場所,可通過技術手段,啟用人臉識別技術進入,未成年人犯罪高發的時間段為深夜和凌晨,可增派警力進行巡邏,偏遠地段也應設自動報警裝置,盡量讓未成年人時刻處于公安機關的客觀控制之下,也要讓未成年人意識到自己時刻處于監管之下。
(四)借鑒國外經驗與做法
關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英國規定了未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制度,附條件警告決定作出后,將產生暫緩起訴的效果,同時也會對該未成年人施加一定的條件。當條件得到遵守,將不再進行起訴,如果違反條件且不存在不遵守條件的合理理由,針對先前犯罪追訴將會繼續,附條件警告同時失效。3英國法律會對不履行監護教育義務的父母進行懲戒,同時成立未成年犯罪特別工作組,更加專業化的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我國可以吸收外國優秀經驗,通過政府職能部門與社會組織的協同,發揮政府的強制管控力,結合社會組織的靈活約束力,更好的培養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識與道德觀念,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參考文獻
[1]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校園暴力
[2] 吳宗憲.西方犯罪學[M].法律出版社,2012:213.
[3] 李昌盛.英國未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制度及其啟示[J].人民檢察,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