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賦能千行百業,是5G商業價值實現的關鍵,而跨界融合也就成為5G應用落地的典型特征。因此,5G既不是通信行業的“獨角戲”,也不是通信行業和設備制造商的“雙簧戲”,而是全社會千行百業共同參與的一臺大合唱。
2022年3月28日,GSMA發布了《2022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新增5G連接數達到2.85億,占全球5G連接數的75%,排名世界第一;2021年底,中國的基站數也已經達到了150萬。預計到2021年,中國的5G連接數達到8.82億,屆時會超過4G的連接數,成為中國主流的移動連接技術。
“5G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整個終端生態、5G手機和網絡快速覆蓋帶來的紅利。”在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看來,雖然整體來看,移動用戶的增長有所放緩,但是智能手機的采用率卻一直穩步增長。尤其是各類應用對于帶寬需求的提高,這也將推動未來移動數據量的增長。數據顯示,2027年,數據量的增長將會達到3.5倍。
另一方面,中國的移動行業仍然持續地為中國的經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從移動生態系統來看,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增加了600多萬的就業崗位,并為政府增加了1000億美元的收入。此外,中國的運營商已經為中國超過10.4億人帶來移動互聯網的服務。
“在后疫情時代,尤其5G時代,投資友好型的政策會刺激電信基礎行業設施的發展,并且有利于經濟的復蘇和未來對于危機的應對。”斯寒表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共同推動了網絡共建共享,為運營商節省了非常多的基建成本,并且實現了快速部署,是值得全球借鑒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GSMA同時發布了《中國5G垂直應用案例2022》。這是GSMA關注中國市場在5G垂直行業應用情況的第三年,與中國的產業一起從零開始探索5G應用前景,發掘5G應用潛力,推動5G應用落地。
過去的2021年,對于5G垂直行業應用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5G的垂直行業應用開始實現商用,越來越多的商業合同開始簽署和執行。同時,這一年里,5G的應用場景也逐步清晰,業界的工作開始聚焦,跨行業的場景化需求也開始浮現。可預見的是,5G已經開始邁向成熟發展階段。
“本次的中國5G垂直行業應用案例2022,我們放棄了全景式的掃描所有垂直行業中的5G應用,而是選取了5G CITY、5G+智能制造和5G+智慧礦山三個在我們看來5G應用前景比較樂觀的領域,與39位合作伙伴一起編寫了16個優秀的應用案例。” 劉鴻說。
具體來看,5GtoB的規模化可能率先在5G CITY方面取得突破。因為5G能夠在交通運輸、應急公安、生態環境、民生服務和數字政務等五大領域助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幫助實現像智慧公交、智慧港口、智慧警務、智慧應急、智慧環保、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文旅、智慧海關等等多種場景的應用,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5G CITY案例包括在深圳實現了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的政治匯5G+BIM+CIM智慧南山案例。廣州地鐵引入5G技術推動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對傳統的多層、復雜、固定網絡,以5G賦能的扁平、輕量、可更新迭代架構轉型的5G+智慧地鐵的案例。

此外,在5G設計之初,智能制造就已經是5G應用的目標行業,我們也看到很多在5G+智能制造方面的實踐。可以說,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和關鍵驅動力,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目標和主要落腳點。
“5G技術在速率、時延、可靠性、連接數、定位能力、部署靈活性等方面,切合了智能制造的應用需求,也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的適配、創新和改進,能夠滿足智能制造各個環節中設備互聯、遠程操控、柔性生產、輔助裝配、質量控制、倉儲物流、安全監控、培訓指導等各種場景的需求。”在劉鴻看來,5G對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起到關鍵作用。
據了解,中興通信用5G制造5G,有效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和柔性制造水平的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案例;美的集團年綜合成本達3200萬元,且首次在工廠場景實現5G融合定位,智能倉儲商用;鄭州格力基于5G賦能的企業級IoT平臺和機器視覺平臺,實現了產品研發、工藝、制造、質量全鏈條人機互動、數字化聯動的5G+MEC智慧工廠創新實踐案例。
“為了推動5G CITY的蓬勃發展,GSMA大中華區聯合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13家合作伙伴成立5G City特別工作組。”斯寒表示,5G CITY不僅智能,更要安全、綠色和高效。接下來,GSMA將會從五大應用場景:交通運輸、應急公安、生態環保、民生服務和數字政務以及五大關鍵技術:智能公網專用、立體的深度覆蓋、低時延、高可靠、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以及安全的群組通信為出發點,共同推動5G在城市治理中交通運輸、應急公安、生態環境、民生服務和數字政府五大領域的應用,構建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宜居的5G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