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御智斐 1911集團董事長
“合伙人”這個詞,這些年很火,有人直呼“合伙人的時代來臨了”。和幾個朋友開一家理發店,也能成為“合伙人”;遞來一張名片,上面赫赫寫著“某某合伙人”,連帶著股權激勵也火了。
我認同“合伙人”的重要性,但不認同把“合伙人”喊濫。
企業合伙人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它重要到中國最頂尖的公司都要創造相應的制度來維護合伙人的地位。
比如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香港股票市場因為阿里集團由合伙人制度控制公司,不利于對投資者的公平保護而拒絕了他們,馬云依然堅持“我們在乎我們上市的地方,必須支持這種開放、創新、承擔責任和推崇長期發展的文化”,轉而選擇在美國上市。
京東等公司實行的雙層股權結構(AB股)的治理架構,本質上和阿里是同一個目的——保證對公司最有價值、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合伙人團隊,讓這群最希望公司長久發展下去、懷有美好愿景的人,能實際控制公司,而不是資本。
所以,能稱得上“企業合伙人”的,是這樣一群人:誠信正直、能持續輸出高貢獻、自愿堅守公司價值觀的長期主義者。
企業合伙人就像鐵打的營盤,兵再怎么流動,營盤穩了,企業就穩了。你愿做營盤的一份子,還是“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兵呢?
時間是對企業合伙人的第一關考驗。阿里合伙人的基本入選條件是為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時間是一項投資,能在一個公司和團隊里深耕,才有可能收獲更大的果實。
當然,前提是你選擇了一個好機會。具體來說就是一個發展更快、有更多機會的公司和行業。比如相似的工作年限,在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的人薪酬更高。對企業合伙人來說,時間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眼光。
誠實正直是做企業合伙人的底線。誠實、不欺騙、不做違背公司利益的事,長此以往,你的合伙人才敢把后背交給你。
在并購、收購或風險投資發生之前,投資方都會對投資對象做全面的盡職調查,包括財務類和管理類,以控制投資風險。在盡職調查中,會有一個重要環節——對管理團隊的人品進行了解。
考察企業合伙人也一樣,你的人品會在工作中經過數次考驗,能經得住的人才能留下。

https://www.sohu.com/a/217024565_100102362
作出積極貢獻是企業合伙人的立足之本。對公司作出積極貢獻的路徑有兩種:成為管理者或專家。不過很多時候在一些人身上是兩者兼有的。
一個公司就像一座金字塔,越往上,人數越少。如果你是管理者,就必須在本崗位展現下一個崗位需要的能力才能繼續向上走。如果你是專家,盡快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從一群同等的技術人員中盡早脫穎而出。
對積極貢獻者,企業都會給予積極重視。比如華為的員工持股制,按照崗位、級別和績效,分配分紅權,兼顧貢獻值與效率。很多企業都在嘗試這么做。
高度內化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是企業合伙人區別普通員工的根本所在。價值觀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事物,你在決定進入一家企業或決定離開它時,都有價值觀在起作用。
一個只想朝九晚六的人,是無法認同互聯網企業文化的;一個渴望安穩、只想混年頭的人,也無法在創業公司愉快地工作;一個想用三年時間做到企業管理層的人,更不會在事業單位等待十年。
價值觀的神奇之處還在于,不用公司請你走,你自己就待不住了。當然,公司的價值觀也就是核心創始團隊的價值觀,它經過長期磨合穩定下來,確保公司走得再遠也不會偏離航道。
真正的企業合伙人,會將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內化于心,并且竭力去傳承。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