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欣

古代說故事的人,要說些聽眾喜歡的故事才有市場。故事里的男主角,就講他如何從寒微發跡,書生中狀元,武人逢亂世,半生卑微,一舉成名,揚眉吐氣,富貴逼人。故事里的女人,則主要講她的擇偶。寫進故事的女人,都要有點名望地位——她是貴重的配角,才能成就故事中的男人。
故事中還有一類女人,她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對飛黃騰達毫無興趣。這不是因為她們特別淡泊名利,而是因為她們不是人,是妖怪。
在后世故事中強大溫柔又有情有義的白娘子就曾經是一個直截了當的蛇妖。《清平山堂話本》中有一則《西湖三塔記》,講的是宋朝年間的故事。
孝宗淳熙年間,一個名叫奚宣贊的年輕人游湖時救了一個迷路的小女孩卯奴。卯奴的婆婆連連道謝,請奚宣贊到家,備酒以謝恩人。婆婆引奚宣贊見了卯奴的媽媽,那是個如花似玉的美婦人。奚宣贊酒過三巡,心神蕩漾,聽見一人問婦人:“今日新人到此,可換舊人?”婦人允可,霎時一個后生被捆在柱子上,被剖出心肝當作下酒菜。奚宣贊雖然嚇得魂飛魄散,還是不免跟美婦做了半個多月夫妻。婦人又尋了新人,“眉疏目秀,氣爽神清,如三國內馬超,似淮甸內關索,似西川活觀音,岳殿上炳靈公”,總而言之,是個美男子。奚宣贊不免落得與前頭人一樣的命運,正是“但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好在小女孩感念奚宣贊救過她,帶他逃走了。奚宣贊的叔父是有法力的道士,前來擒妖,老婆婆、美婦人和小女孩各自現出原形,分別是水獺、白蛇和烏雞。道士將三妖用鐵罐封了,壓在湖中心,造起三座石塔鎮住,成了西湖一景。
《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故事,仍然保留了許多宋朝的風貌。主人公許宣是個美貌小伙子,家住臨安府,燒香遇雨,搭渡船遇上了穿白衣的美婦,就此結緣。白衣美婦不僅愿意和他成親,還拿出五十兩銀子讓他辦婚事。
白娘子在俊俏后生許宣跟前伏低做小,柔情蜜意,對其他男人可絲毫不客氣。許宣的老板李員外請吃酒,想趁機調戲白娘子。他從門縫里偷看,不見美人,只見吊桶粗的大白蛇,眼放金光,幾乎被嚇死。妖精雖然修行得道,但似乎不必守戒持齋。不僅吃葷,就是吃人也不算什么。身為千年蛇妖,白娘子的脾氣算是很不錯了。許宣和姐夫請捉蛇先生去家里捉白娘子,她也只是現出本相把捉蛇先生嚇走。后來法海終于在許宣的幫助下捉拿了白娘子和小青,把她們鎮壓在雷峰塔下。在這兩個故事里,女妖的配偶都不再繼續普通人的生活,而是出家修行,青燈古佛。
后來的白蛇故事,白娘子與許仙的相逢情節變化不大,仍然是白娘子主動,因為她畢竟是有著千年道行的妖精。但與許仙成親后,她變成了一個多情賢淑又堅貞的以夫為綱的妻子。一代代的劇作家和演員借白娘子的口,為萬千含辛茹苦的婦女出了一口惡氣。她的全部法力道行,在仙界和妖界的朋友和嘍啰,只為救許仙的命才動用起來,與法海作水漫金山的決戰。
是白娘子愛錯了人嗎?她沒有愛上龍王的太子,愛的就只是一個人間少年的美貌軀殼。許仙終是凡人,如果事先知道妻子有這么高的法力,可能會求她幫忙弄個大官或者皇帝做做。白娘子得道太久,想不到凡人的眼皮子有多淺。如果用利益而非單純的美色相誘,許仙可能早就親手把找上門的法海打走了。
流傳最廣的白蛇故事結局是“白狀元祭塔”——白蛇的兒子許仕林中了狀元,告慰冤屈難申的母親。有的故事版本說許仕林將狀元插了金花的帽子掛在鐵樹上,破了法海“鐵樹開花”的咒,雷峰塔倒,白蛇重獲自由。許仕林中狀元的主要任務是救母親,而不是點翰林入內閣放八府巡按。有這么一個半人半蛇的同僚在朝堂上,別的大臣豈不天天汗流浹背?還是早早讓他完成心愿,跟母親一起登仙,免得人間再起風波為好。
(雒 非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劉 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