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驥 魏志宇
摘 要: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展現了我國的國際實力與強大的賽事活動承辦能力,冬奧會的熱潮推動了全民“冰雪熱”,對于具有得天獨厚冰雪資源的吉林省長春市而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地方會展業與冰雪文化的傳播、冰雪資源的利用、冰雪經濟的發展三個方面有機結合,促使冰雪產業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民族自信心。
關鍵詞:冰雪文化;冰雪資源;地方會展;北京冬奧會
本文索引:陳家驥,魏志宇.<標題>[J].商展經濟,2022(09):-007.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有效帶動了冰雪運動與冰雪旅游的快速發展,同時促進了冰雪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為了進一步挖掘冰雪紅利,發揮地方會展業的獨特優勢,將冰雪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帶動冰雪文化傳承與發展,發揮吉林省冰雪資源優勢,應將冰雪元素與群眾日常生活相結合,形成吉林省長春市獨具特色的會展業,樹立文化自信,打造長春品牌。
1 地方會展產業中冰雪文化傳播的多維視角
傳統的冰雪文化在北方地域生活中作為自然產物或文藝創作的元素存在,如今冰雪文化在不斷地積累完善、更替發展中適應了社會生活。冰雪文化種類豐富,例如與冰雪相關的文化有冰雪飲食、冰雪建筑、冰雪藝術、民族民俗文化、體育運動文化等,冰雪文化作為地域性優勢特色,在東北地域性會展中,應抓住當地特色冰雪資源,開展冰雪會展活動,促進冰雪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1.1 文化符號到文化產品的多維創新
冰雪文化是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中長期流傳下來的以冰雪為載體的具有冰雪符號特征的文化傳統,反映了冰雪生態環境下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情境和精神內涵[1]。吉林省冰雪文化濃厚,冰雪資源豐富,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文化、服飾文化、冰雕文化、飲食文化、旅游文化、運動文化等方面的藝術符號,在傳統模式的傳承下卻缺乏創新性。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冰雪符號向冰雪產品的多維度創新轉化,更有利于推動東北地域冰雪資源合理發展,是充分發揮東北地域冰雪經濟的重要源泉。冰天雪地是吉林省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與發展資源,《吉林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與《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吉林省冰雪產業定位即中國寒地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在政策的推導下,文化符號向文化產品轉換創新中更具先天優勢。當文化符號的文化產品在創造性轉化中產出具有吉林省冰雪文化特色的文化產品,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重要的還是在挖掘吉林省冰雪文化符號的內涵,實現文化自強。
1.2 文化創生到文化傳播的多元轉化
文化生產創造的核心在于文化資源,在文化創生到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多元性轉化具有的傳播資源特色與文化內涵不同,其中文化傳播的主體轉化、內容轉化、渠道轉化更為重要。我國以往的奧運文化傳播多是政府機構與主流媒體聯手進行的大眾化宣傳,投入大、組織性強、覆蓋范圍廣,但缺乏互動性和個性。新媒體時代,受眾的身份從信息的消費者變成了“產消者”,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重要性重新得到凸顯[2]。當冰雪文化傳播的主體性發生轉變時,基于原先的冰雪文化創生應積極響應,群眾既是傳播者,又是接受者。在文化內容上的轉變應結合地方性會展業,在順應媒體娛樂傾向的同時,開展一系列冰雪活動,以達到冰雪文化傳播與發掘的目的,借助文化差異性發揮地域特色,以冰雪資源吸引游客,從而推動冰雪傳播的轉化,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再創。借助北京冬奧會不同渠道的傳播所帶來的凝聚效應、輻射效應和瞬間放大效應,針對群眾的“滑雪熱”,開展滑雪會展活動,通過新媒體方面的渠道宣傳,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推廣冰雪節、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嘉年華等地方性冰雪會展活動,在多方宣傳渠道的大力推廣下,最大限度地釋放冬奧紅利?!吨袊┊a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2021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收入超過3900億元,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的2025年,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將超過1.1萬億元。
2 地方會展產業中冰雪資源利用的價值優勢
冰雪資源相較其他資源而言,具有區域因素與氣候條件的鮮明特殊性,其中吉林省長春市的優勢不應局限在冰雪資源上,更應體現在冰雪資源與場館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冰雪資源的特殊性,可以為冰雪運動、旅游、藝術、飲食等不同種類的產業價值帶來優勢,所以將冰雪資源合理運用于不同產業的會展業中,從而發揮價值優勢的最大化。
2.1 自然屬性到經濟屬性的創新利用
冰雪資源作為一種自然屬性,同時兼具經濟屬性的效益,是冰雪經濟的主要特征,與冰雪資源相互建設的第三產業包括但不限于冰雪運動、旅游等方面,通過北京冬奧會的“冰雪熱”帶動冰雪資源相關的第三產業,以達到發揮其經濟屬性創新性利用的目的。北京冬奧會對冰雪產業的經濟效益產生了重要的推動性作用,不僅不局限于冰雪資源相關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還體現在冰雪經濟對省內經濟屬性的創新發展趨勢,更加彰顯了冰雪經濟對北方地域的重要性。在發展冰雪經濟時,應意識到冰雪經濟是“熱經濟”,可以使地域經濟熱起來;在發展冰雪經濟時,要樹立高效經濟的觀念,使冰雪經濟效益化[3]。在發展冰雪經濟的同時,發揮地方會展業對冰雪資源價值利用的優勢,從而在服務行業推廣冰雪的經濟屬性。吉林省長春市的冰雪產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規模,但是并未形成較為完整的冰雪全系產業供給鏈。會展業作為一種資源的集合,既有利于彰顯冰雪產業所有子集的經濟作用,又能加強冰雪全產業的結合,形成完整的冰雪經濟產業鏈?;诒┰乇旧淼淖匀粚傩詭淼慕洕鷮傩?,通過開展冰雪活動吸引外界新資源、新思想與新觀念,帶動經濟的同時,延續了冰雪元素本身的自然屬性。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使得中國冰雪經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為冰雪元素向經濟方向轉變發揮了驅動發展的作用力。A9B67CBD-1AD1-4BA1-8A8F-26C30B333C41
2.2 冰雪元素到冰雪文化的產業聚集
在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冬奧會成功舉辦的推動下,我國冰雪產業迎來了“熱經濟”,為冰雪產業的聚集奠定了基礎。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相關規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的總體規模將達1萬億元,相當于我國體育產業總體規模的1/5,由此可見冰雪產業各環節蘊含巨大商機[4]。我國冰雪產業的經濟效益輻射范圍大、帶動群眾廣,持續時間與群眾心中對冰雪熱的態度成正比。因此,要做到從冰雪元素到冰雪文化相關冰雪產業的聚集性發展,更應明確核心基礎,即以會展業為核心,以冰雪產業聚集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推動冰雪產業市場化、規?;l展。會展業是聚集性的,以服務為核心,在冰雪活動中可以將大量冰雪產業基于點的方式連接成線,更具靈活性、臨時性,更加符合在北京冬奧會背景下的冰雪熱經濟效益。產業發展與經濟有著直接關系,所以任何產業想要得到高質量發展,都需要以經濟作為支撐發揮強大作用。冰雪運動所帶動的消費人群逐步擴大,冰雪相關企業更應抓住時代機遇。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國冰雪產業發展不均衡,未有自身過硬的冰雪品牌,因此企業需借助此次機遇吸引國內外投資者,打造國際級冰雪產業,為冰雪產業發展注入動力,實現冰雪產業聚集。
3 地方會展產業中冰雪經濟發展的優化路徑
會展業作為現代市場體系與開放式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對地方產業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吉林省明確戰略定位,即打造中國寒地冰雪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在地方冰雪經濟中,會展產業是連接冰雪經濟消費、供給等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在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地方會展更應抓住冰雪經濟紅利,完善冰雪元素與會展行業間的經濟關系,進一步優化冰雪產業供給鏈,著力培養會展業人才,達到利資源、聚人氣、引經濟的目的,真正將吉林省建設成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的大省,打造世界級冰雪城市,有效推動冰雪帶來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等,充分發揮吉林省冰雪資源優勢。
3.1 因勢利導加大培養會展人才力度
在冰雪產業中,會展業是連接冰雪經濟的主要端點,基于會展業打造的長春冰雪節、長春汽車冰雪嘉年華等會展活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在彰顯冰雪文化的同時,更能帶動冰雪產業經濟發展。因此,健全會展人才提供是在當前冬奧背景下的最優導向。在培養會展人才時,要協調政府、高校、企業三端深層次合作,從而提高會展行業向外供給人才數量,通過高質量的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完善會展人才培養體系,以冰雪帶動會展,以會展帶動經濟,深度剖解北京冬奧會紅利。在會展行業中,健全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鼓勵企業與展會之間有機協調,從而達成合作雙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冰雪文化帶來的市場活力,以會展行業帶動吉林省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冰雪裝備消費供給閉環。
3.2 因時而進深度挖掘冰雪文化內涵
冰雪文化是由東北各族人民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特有的冰雪自然資源為載體進行創造的。在歷史發展過程和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冰雪文化不斷對其他地區民族文化進行選擇、吸納、融合,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來冰雪文化融進了知青文化、西方文化,促使其特質由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并對其進行現代性意義的價值提高,傳統的冰雪文化逐步演變成現代性的冰雪文化[5]。我國冰雪文化是地域性的特色文化,傳統冰雪文化表現在東北人民因地域環境、民風民俗、價值導向等方面異于其他地域而產生的特殊文化,現代冰雪文化更應體現在藝術、體育、會展、文旅、飲食等方面的地域性特色。因此,在當今冬奧會紅利與“十四五”期間,吉林省應加大力度深度挖掘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等冰雪經濟活動,深耕冰雪文化,推動東北特色文化的內在競爭力,將冰天雪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從而發展現代冰雪文化新興業態,塑造冰雪文化內核,傳遞冰雪城市價值,深度挖掘冰雪文化內涵,進而講好冰雪
故事。
3.3 因地制宜構建冰雪經濟全產業鏈
吉林省長春市位于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同時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冰雪資源得天獨厚,在我國冰雪資源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北京冬奧會背景下,需最大限度地挖掘冬奧會紅利,長春市應致力于完善冰雪經濟全產業鏈,打造豐富的冰雪資源生態系統,立足特色,因地制宜,多元發展。構建冰雪經濟全產業鏈,應將冰雪元素與體育、教育、藝術、飲食、服飾、會展、文旅、娛樂等方面產業相結合,通過引入廣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冰雪項目,展開冰雪活動,吸引外部資源推動省內發展,延長冰雪資源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同時,在如今冰雪裝備產業相對落后且未形成完整產業鏈的情況下,應著手冰雪裝備生產線建設,吸引不同企業不同方面的技術優勢,通過聯合開發、合作開發等方式,研發高精端冰雪裝備,以資養資,讓冰雪裝備成為吉林省省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支撐。全產業鏈最優方式是借助會展資源開展活動,以“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的優勢,開展吉林省長春市相關會展活動,如長春冰雪節、長春滑雪場、長春汽車冰雪嘉年華等活動,以“點”的優勢帶動“面”的發展,促進冰雪資源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以形成全產業鏈最優。冰雪資源正處于發展階段,吉林省作為冰雪資源大省,其冰雪產業鏈與發展規模可以看作冰雪產業的一個縮影,因此吉林省更應抓住地域優勢,發揮其獨特的冰雪文化資源,促導本地消費群體,引進外來消費群體,著力發揮冰雪旅游產業給冰雪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冰雪旅游作為吉林省冰雪經濟重要的產業,是擴大冰雪資源消費群體、發展冰雪經濟的重要渠道,應加強網絡平臺建設,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宣傳冰雪文化與冰雪旅游,同時應提高數字化冰雪旅游體驗,創新冰雪景區數字技術,將現代數字技術與冰雪資源相結合,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冰雪旅游體驗。
4 結語
冰雪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十四五”與北京冬奧會期間迎來了自己的最佳發展期,地方會展業與冰雪資源相結合,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借助會展業自身資源、服務、傳播等方面的優勢,使其在冰雪文化傳播、冰雪資源利用、冰雪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帶動我國冰雪元素快速發展。通過對冰雪元素的不斷開發,將冰雪資源轉變為文化、經濟優勢,從而給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劉金梅,趙婷,劉暢.基于冰雪文化的龍江地域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2):293-297.
張磊,謝軍.2022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冰雪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1):55-62.
李尚濱,張維泉.冰雪文化與經濟發展[J].冰雪運動,2001(3):77-78.
郭金豐.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推動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的對策[J].經濟縱橫,2018(8):114-120.
劉建廷.冰雪文化的傳統性與現代性[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19-122.A9B67CBD-1AD1-4BA1-8A8F-26C30B333C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