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沛 黎佼 鐘赟 劉世明 吳峻宇 高芳 裴靜嫻
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科,廣州 510260;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廣州 510260;3濱州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濱州 256600
由于社會經濟的增長,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也在急劇增加[1]。MS是以多種代謝紊亂的組合,涉及復雜成分,包括胰島素抵抗、糖尿病、中心性肥胖等,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2]。考慮到與MS有關的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因此,預防MS顯然是必要的,識別危險因素和了解其機制應該是優先考慮的。雖然MS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一些研究表明,慢性炎癥參與MS的發展,白細胞計數(WBC)被視為炎癥標記物,WBC之間的評估可能有利于更好地理解MS的病理生理學[3]。本研究目的是研究廣州市鋼鐵從業男性中青年人群MS與WBC的關系。
抽取2009年廣州某鋼鐵集團下屬16個單位20~60歲員工體檢資料4 300人,資料完整者4 241人,應答率98.6%,其中男3 760人,年齡(38.400±10.258)歲。根據WBC分層不同分為3組,(3.40~5.70)×109/L:1 162人,(>5.70~6.90)×109/L:1 196人,>6.90×109/L:1 402人。
2.1、問卷調查 按廣州醫學院專家設計的統一調查問卷進行調查[4],記錄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生活行為習慣、體力活動狀況、疾病史等。
2.2、體查 (1)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方法準確測量腰圍(WC)、臀圍(HC);(2)實驗室指標測量:清晨采集被調查者的空腹靜脈血標本,要求被調查者抽血前10 h禁食。
采用國際糖尿病聯盟[5]2005年4月提出的MS診斷標準。中心性肥胖(以WC進行判斷:男≥90 cm,女≥80 cm),合并以下4項中任2項:(1)三酰甘油(TG)>1.7 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1.03 mmol/L,女<1.29 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3)收縮壓(SBP)≥13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張壓(DBP)≥85 mmHg,或已接受相應治療或已診斷高血壓。(4)空腹血糖≥5.6 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或已診斷糖尿病。
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年齡、體質量、SBP、DBP、體質量指數(BMI)、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尿酸(UA)等參數水平及相關病史的比率在不同WBC分層中存在差異,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兩組人群WBC相比,有MS及其他相關代謝異常組分人群WBC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隨著WBC的增加,代謝異常組數相應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在校正了年齡、吸煙、喝酒、缺乏運動等相關因素后,隨著WBC的水平升高,MS患病風險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本研究顯示,廣州鋼鐵從業中青年男性人群中WBC是MS獨立的危險因子。MS病理機制復雜,目前還缺乏共識,多種機制被認為是MS的病理生理機制,胰島素抵抗和脂質代謝紊亂被認為是主要原因[6?7],它還炎癥、氧化應激和線粒體的損傷有關[8?9]。MS常伴有低度炎癥,研究表明白細胞計數與糖耐量受損、冠心病等有關,并認為是心血管風險預測標志物之一[10?11]。還有研究表明肥胖已被定義為一種可能有白細胞參與的慢性低度炎癥狀態。不少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患者的WBC增加,這表明白細胞參與了肥胖相關共病的發展[12]。在MS中發現的許多代謝異常通過影響NO的合成或降解而導致內皮細胞功能障礙,而導致MS患者內皮功能障礙的常見代謝異常是高胰島素血癥、高血糖、脂肪酸、c反應蛋白水平、氧化應激、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13],而這些代謝異常又促進了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展。

表1 不同WBC分層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
表2 WBC在代謝綜合征及相關組分不同人群中的差異性分析(×109/L,±s)

表2 WBC在代謝綜合征及相關組分不同人群中的差異性分析(×109/L,±s)
注:a校正了年齡、吸煙;b校正了年齡、吸煙、喝酒、缺乏運動、高溫工作等;c P<0.05;WBC為白細胞計數,TG為三酰甘油,HDL為高密度脂蛋白
指標中心性肥胖無有高血壓無 有高TG血癥無 有低HDL血癥無有高血糖無有代謝綜合征無有例數3 158 602 2 937 823 2 425 1 335 3 361 399 3 549 211 3 391 369 WBCa 6.68±0.02c 7.07±0.04 6.27±0.01c 6.94±0.03 6.52±0.02c 7.15±0.02 6.68±0.01c 7.18±0.05 6.71±0.01 7.04±0.07 6.66±0.01c 7.41±0.05 WBCb 6.71±0.01c 7.35±0.04 6.41±0.02c 7.10±0.04 6.55±0.05c 7.09±0.03 6.51±0.01c 7.03±0.05 6.72±0.01 6.89±0.07 6.71±0.01c 7.68±0.07
本研究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在校正了年齡、吸煙、喝酒、缺乏運動、高溫工作等因素后,WBC增高可增加MS的發病風險,這與高璐[14]、任曉玲等[15]研究結果相似。同時本研究表明WBC隨MS代謝異常組分數目的升高而升高,低度炎性反應程度亦逐漸加重,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類似[16]。可能的解釋是MS正在成為城市的一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除了遺傳易感性外,還與各種現代環境因素,如缺乏身體活動和腸道微生物群失調,與MS的一些特征和低級別炎癥的發生有關,這些因素都可能促進MS的發展[17]。其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過量的脂肪組織,由于卡路里攝入平衡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而積累,是導致MS的關鍵因素[18]。
表3 WBC與不同代謝綜合征及代謝異常組數的差異性分析(×109/L,±s)

表3 WBC與不同代謝綜合征及代謝異常組數的差異性分析(×109/L,±s)
注:WBC為白細胞計數;a校正了年齡、吸煙;b校正了年齡、吸煙、喝酒、缺乏運動、高溫工作等;0為無代謝異常,1為代謝異常1項;2為中心性肥胖合并1項,3為中心性肥胖合并2項;4為中心性肥胖合并3項
分級0 1 2 3 4 P值例數1 658 1 036 635 175 256 WBCa 6.43±0.02 6.86±0.03 7.02±0.04 7.31±0.07 7.07±0.06<0.01 WBCb 6.66±0.03 6.79±0.03 6.82±0.05 6.84±0.09 6.93±0.06<0.01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WBC與代謝綜合征患病率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WBC升高增加了與中青年男性患MS及相關代謝異常的風險。因此早期識別發生MS的高危對象,可能有助于預防相關的心血管等慢性病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