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高婷婷 董勇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鏡中心,開封 475000
結腸鏡檢查是下消化道疾病檢查的一種常規(guī)手段,可直接通過內窺鏡進入患者肛門對患者腸道內病變進行檢查,可直觀檢查出結腸內腔黏膜病變,還可直接取組織活性病檢,對于患者早期診斷及后期治療具有重要作用[1?2]。但結腸鏡檢查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在檢查期間,由于個體差異、心理承受能力、疼痛耐受能力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會妨礙結腸鏡檢查的順利開展,進而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2?4]。因此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減輕患者的負性痛苦,提高檢查依從性[5]。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可從宣教內容上強化患者認知,應用共情式溝通解決患者心理問題,從而改善結腸鏡檢查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度,從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6]。因此,本研究探討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對結腸鏡檢查患者情緒狀態(tài)、依從性及疼痛程度的影響?,F報道如下。
選取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結腸鏡檢查患者11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59例。試驗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20~75(42.34±6.15)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21例,初高中22例,大專及以上16例。對照組男34例,女25例;年齡20~75(42.69±6.51)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24例,初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5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首次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②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③患者意識清楚,溝通能力良好;④患者心肺功能正常。(2)排除標準:①腸梗阻及嚴重便秘的患者;②合并有腸腔狹窄或巨結腸者;③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④腸穿孔、消化道出血、炎性腸病及肛周膿腫患者。
兩組患者均采用CF?240J電子結腸鏡(奧林巴斯醫(yī)療株式會社,日本)進行檢查,同一組醫(yī)師與助手實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檢查前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檢查的目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面對患者的疑慮耐心解答,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告知腸道準備的要求。
試驗組采取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1)成立干預小組:護士長組織消化內科優(yōu)秀護士3名成立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組內整體工作部署,并分配工作,護士負責工作的落實,組內所有成員均參與圖文宣教、共情溝通的內容培訓及計劃制定。(2)圖文宣教內容的制定及實施:編制圖文并茂、直觀易懂的宣傳手冊,文字清晰,內容包括腸道準備的重要性、腸道前準備的飲食圖片、腸道清潔劑使用方法圖片、腸道準備末次糞水的性狀圖片、檢查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解決方法。依照圖文宣傳的手冊對患者講解腸道準備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若檢查過程中存在糞便殘留會影響檢查結果;腸道準備前的飲食以低脂、少渣和細軟半流質食物為主(如面條、白粥等)及不可食用食物(海帶、菠菜、芹菜、西瓜等),除了文字以外,配有圖片能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腸道準備時根據醫(yī)囑口服清腸劑,將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分3次溶解在2 500 ml的溫水中,于檢查前5~8 h服用,每10 min服用250 ml,于1.5 h內服用完畢,以圖片形式提示藥物服用劑量及時間。將腸道清潔程度,末次大便以圖片的形式標注,方便患者及家屬自行對照。(3)共情溝通:結腸鏡檢查圍術期護理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變化,加強對其共情理論的應用,感受患者的心理壓力,并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關注患者的行為,明確患者的護理需求,通過眼神、肢體動作、語言等患者表達需求理解;若患者出現過激性行為,通過輕撫接觸給予患者情感支持,以緩解患者恐懼感。
焦慮、恐懼情緒:采用焦慮狀態(tài)自評量表(SAS)[7]對兩組患者進行自行評級,評價護理前和護理結束后的焦慮水平,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謶殖潭龋?]分為1~3級,1級指無或有輕度恐懼,但無回避行為;2級指有恐懼感,并試圖回避行為;3級指有強烈恐懼,盡力回避,但須護士固定體位才能進行檢查。疼痛程度[9]:在檢查結束時,詢問患者檢查過程中的疼痛的感受,0級表示無痛感;1級表示輕度疼痛,不影響檢查;2級表示中度疼痛,稍作休息可以堅持;4級表示中度疼痛,無法忍受。腸道清潔度[10]:腸鏡檢查時,檢查者根據患者腸鏡顯示情況,對患者腸道清潔度做出評級;腸道清潔度分為1~4級,1級指腸道內無殘余的糞便,僅可見少量稀糞水,腸道黏膜清晰可見;2級指腸道內殘留少量的糞便及糞水,不會影響檢查效果;3級指腸內殘留較多的糞便,黏膜顯示效果不佳,影響檢查效果;4級指腸道內大量殘留糞便,無法完成檢查工作。1、2級表示腸道準備有效,3、4級表示腸道準備無效。檢查依從性:在檢查結束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采用結腸鏡依從性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從飲食、藥物、術中表現3個方面評分,問卷分值0~100分,>90分:完全依從,69~90分:部分依從,≤69分:不依從??傄缽穆?(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人數×100%。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等級數據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3級恐懼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試驗組無痛感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試驗組腸道清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試驗組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兩組行結腸鏡檢查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情況對比

表2 兩組行結腸鏡檢查患者術中疼痛情況對比[例(%)]

表3 兩組行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清潔有效率對比[例(%)]

表4 兩組行結腸鏡檢查患者檢查依從性對比[例(%)]
隨著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轉變,腸癌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1]。有研究顯示,早期通過及時干預治療,可較好地控制患者病情[12]。結腸鏡是臨床上診斷和篩查腸癌的有效檢查,但結腸鏡檢查之前,需對患者進行腸道清潔,若腸道清潔不理想,會直接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再加上結腸鏡作為入侵式檢查,患者很容易對檢查產生恐懼、焦慮,從而抵觸,不利于檢查的進行[13?14]。因此,通過有效的圖文宣教,強化患者認知,應用共情式溝通,改善結腸鏡患者恐懼、焦慮的情緒,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有助于提高腸道清潔度[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3級恐懼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術中無痛感占比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說明采用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后,能明顯改善結腸鏡患者恐懼、焦慮的負性情緒,緩解患者術中的疼痛感??紤]原因為:結腸鏡檢查過程中是需要將儀器通過患者的肛門處進入到患者直腸內,且檢查部位比較隱私,導致很多患者可能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當焦慮情緒較為嚴重時,甚至會讓患者產生抵觸,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16?18]。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進行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時,以生動、形象化的宣教方式使講解與圖文相結合,提高患者的認知度,通過設身處地了解患者負性情緒發(fā)生的原因,且對其表示理解,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有利于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減輕患者痛苦,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增強患者承受力,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檢查,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19?21]。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的腸道清潔率、檢查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表明采用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后,有利于提高腸道清潔度及檢查依從性??紤]原因:目前患者在進行腸道準備前,由于病房住院人數較多,護理人員需要輪轉時間有限,且僅通過口頭宣教,難以保證每位結腸鏡檢查患者均能獲得良好的健康教育,導致患者難以較好地理解腸道準備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從而影響腸道清潔率[22?24]。而圖文宣教是通過圖片、文字及口頭健康教育多種形式相結合對患者進行腸道準備指導,其中包括在腸道準備前以圖片的形式詳細介紹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檢查時間、飲食及藥物服用方法,使患者對結腸鏡檢查全面掌握,有利于增強其對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度,強化其正確的行為,提高患者腸道準備的依從性,從而提高腸道清潔效果[25]。
綜上所述,對結腸鏡檢查采取圖文宣教結合共情溝通干預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緩解患者術中的疼痛感,提高腸道清潔度及檢查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