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心
據報道,北歐國家挪威正在建設一條獨特的高速公路,其中有一段跨越峽灣的水上路段,挪威人既不打算架橋,也不準備挖隧道,而是計劃利用“懸浮隧道”技術修建一段“漂”在水中的公路。
挪威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北,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極的國家。三面臨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加上高緯度,使挪威西海岸在冰河時期受到冰川的侵襲,在冰川后退時,海水沿著復雜的海岸線在高山之間流入內陸形成眾多的峽灣。挪威最長的峽灣蜿蜒探入內陸200多公里,最深的峽灣可達1600多米深。獨特的地貌構成壯美的風景,但也給交通帶來不便。據統計,挪威境內擁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峽灣多達1200多個,占全球峽灣數量的80%,給挪威帶來“支離破碎”的海岸線。而挪威主要城市多在沿海,縱貫西海岸的歐洲EEE號公路可以說是挪威最重要也最復雜的道路。這條公路全長超過1300公里,但中間途經7個比較大的峽灣地區,汽車需要乘輪渡過海跨越峽灣,每一段輪渡都需要近1小時的時間。E39號公路在挪威境內有約1100公里,開車總耗時超過21小時,平均時速算下來僅有50多公里,給當地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而且,輪渡還有一大缺點,就是在冬天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隨時可能停運。
為解決這一問題,挪威計劃將這條公路改建為能夠免除輪渡,真正全程通車的高速公路,這樣可將通行時間縮短一半。工程的關鍵就在于7座渡口的改造,根據7條峽灣地形地貌的特點,挪威人采取因地制宜的辦法——包括海底隧道、浮橋、懸索橋等多種方式并舉。要攻克的第一個難關是挪威西南部羅加蘭郡北海中的博肯峽灣,工程人員正在這里修建羅加蘭海底隧道,將位于峽灣兩側的斯塔萬格和海于格松兩座城市連接起來,這條隧道長27公里,深度達到390米,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之一。羅加蘭海底隧道預計于2028年前后完工。
與高速路上要通過的其他幾處峽灣相比較,博肯峽灣的海底隧道算是相對簡單的解決方案。據挪威相關工程部門介紹,當峽灣深度超過1公里或寬度超過5公里時,將很難應用人類掌握的現有工程方案來解決問題。以難度最大的松恩峽灣為例,松恩峽灣水深達1.6公里,素有“峽灣之王”之稱,公路要穿越的區域寬3.7公里,水深1.3公里,其跨越峽灣的橫截面類似V字形。因太深且坡度太陡,無法鋪設海底隧道,也很難架設橋墩建造懸索橋。
針對這種情況,挪威提出了懸浮隧道的解決方案,即在水面上架設若干浮島,圓筒狀的公路隧道通過鎖鏈懸掛在這些浮島上。這種建設方式對隧道整體的材料以及結構要求非常高,隧道要能夠耐受海水的侵蝕、波浪的干擾,設計者還要考慮隧道內可能發生的爆炸、火災等突發災害的影響。為保障旅游及其他產業發展,挪威各處峽灣的工程建設必須在既不影響航船通行,也不影響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為此,峽灣不論是建設懸浮隧道還是架橋,必須給船舶留出不少于400米寬的河道,水面上空的凈高不能低于70米,水面下的凈深不能少于20米。松恩峽灣擬采納的建設方案之一就是將隧道懸浮于水下30米的深度,水道中央的兩座浮島間隔開400米的距離。還有技術人員提出了另一個方案,將浮橋和懸浮隧道相結合……
不論采取哪種方案,挪威正在努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修建“漂”在水中的公路隧道的國家。而且如果第一條懸浮隧道獲得成功的話,挪威也將在其他跨峽灣公路的建設中推廣這一做法。畢竟,|相比架橋等其他方案而言,懸浮隧道對自然風光影響最小,這對重視環保且看重旅游業的挪威來說尤其重要。挪威的這一想法并非近些年才形成的,1886年,英國著名船舶工程師愛德華?里德爵士就曾向挪威人提議可以考慮利用懸浮隧道,在不影響航船行駛的前提下實現跨越峽灣的連通。這一提議在當時僅僅是一個奇思妙想。
實際上,挪威人在與多山、多晚灣的自然環境多年來的共存中,已經液功實施了多項堪稱奇跡的交通工程。比如著名的弗洛姆鐵路就被稱為偉大的衛程奇跡,這段上世紀20年代開始修建的鐵路,挪威人用了近20年才修建完成,只有20公里長的鐵路線途經20條隧道,因地勢太過險要,所有工程蠢本都是由人力施工完成的。挪威還有一項即將開工的船舶隧道項目,完工后船只可以穿山而過,從一條峽灣直達另一條峽灣。▲
環球時報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