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民間舞蹈是高等師范院校舞蹈課程的必須課程,既承擔著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播與發展重任,還具備著舞蹈形體語言的開發和舞蹈技能的訓練。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闡述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原則,分析當前我國高師舞蹈課程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不足,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四個方面提出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實踐路徑,旨在提高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 高等師范學院? 舞蹈課程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5-0104-03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民族民間舞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反映了各個民族的文藝發展和精神面貌。民族民間舞蹈是高師舞蹈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高師舞蹈專業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間舞蹈的精髓,發揮民間民族舞蹈的優勢,促進學生的舞蹈專業技能提升,也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因此,推動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原則
(一)創新性原則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藝術欣賞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民族民間舞蹈作為傳統的藝術形式,在高師舞蹈專業課程中應用時必須要尊重藝術創新性原則。藝術內容是緊跟時代發展而不斷創新的,表現了時代的特點和烙印,傳遞時代的情感和思想。民族民間舞蹈也是處于持續發展的過程,一些舞蹈藝術得到了傳承與發展,也有一些舞蹈跟隨時代的發展發生了新的變化。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要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挖掘民族民間舞蹈的優秀之處,與現代舞蹈藝術進行融合。只有創新才能讓藝術的生命得以延續,才能吸引新時代的高師學生。
(二)實用性原則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需要向學生傳授舞蹈技巧、音樂及形體等多個方面的實踐技能知識。民族民間舞蹈作為舞蹈藝術的一種,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及專業的舞蹈技巧,是作為舞蹈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那么,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要注重其實用性。一方面是在民族民間舞蹈素材的選擇上,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能夠使學生增長知識,幫助學生提升舞蹈技能。另一方面是在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實踐上,既要考慮到民族民間舞蹈自身的特點和表現形式,還要融入其它的舞蹈元素,創作出獨具特色的舞蹈,提升民族民間舞蹈的欣賞性。
(三)藝術性原則
民族民間舞蹈是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會有不同的舞蹈表現形式。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專業課程中應用時要遵循其藝術性。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蹈時要充分挖掘舞蹈蘊含的民族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及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扎實地掌握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及特點。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少數民族舞蹈的藝術特點,并學會借鑒和運用,創作出新的舞蹈藝術形式。
二、高師舞蹈課程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不足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創新改革與發展,高師舞蹈專業課程越來越完善,開設的專業課程內容也越來越全面。民族民間舞蹈作為高師舞蹈專業的必修課程內容之一,受到很多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幫助學生學會了更多的舞蹈技能。但是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應用與實踐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使得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創新改革受到一些阻礙。
(一)教學模式創新不足
目前,我國高師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主要以民族民間舞蹈基礎元素訓練、地域舞蹈訓練、表演訓練等內容為主,教學中注重舞蹈專業技能學習和訓練,教學元素也是由小而大,講究循序漸進。從當前的教學模式來看,教師主要采用“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練”的模式,教師通過口授的方式完成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內容完成技巧訓練,然后學生根據訓練內容進行舞蹈排練。這種教學模式固然能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民族民間舞蹈技巧,但難以讓學生發散思維,挖掘民族民間舞蹈的優秀元素進行創新創作。民族民間舞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同民族的舞蹈內涵也不同。而高師舞蹈專業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蹈時對民族舞蹈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及內涵挖掘不足,使得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學習模式創新不足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通過示范和講解完成教學內容,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和講解完成舞蹈技巧的學習和訓練,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不足和實踐不足。民族民間舞蹈與其它類舞蹈有著較大的差異,其體現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藝術性具有獨特性,需要學生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才能得以掌握。只有學生掌握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藝術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能力。而事實上,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師生缺乏深入的交流和溝通,沒有追根朔源去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歷史背景、形成原因及表達的內涵。另外高師舞蹈專業課程教學中對民族民間舞蹈的考核也注重舞蹈技巧、表演技能等方面,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全面性考核不足,這是當前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應用不足的地方之一。
(三)教材內容創新不足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高師舞蹈專業教學依據教材開設教學課程,完成舞蹈技巧內容教學。但目前高師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內容所反映出的問題是教學更新慢、使用期限長、內容缺乏創新等。我國高師舞蹈專業課程中民族民間舞蹈主要以北京舞蹈學院等高校編寫的教材為主,整體上來看,教材內容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能夠滿足基礎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但從高師舞蹈專業長期發展來看,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創新性不足,沒有進一步深入挖掘更加具有特色、具有內容和具有民族性的舞蹈素材,缺乏民族文化層次感,既不利于現代舞蹈藝術的創新融合發展,也不利于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弘揚,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缺乏幫助。
三、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實踐路徑
(一)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生動課堂
清華大學教授汪瀟瀟提出:混合式教學創新將是未來大學教學創新的方向。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專業課程中應用要創新教學模式,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讓學生滿意、學生感興趣的生動課堂。一是開展高質量在線課程。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超過3.6萬門,學習者達6.16億人次,慕課建設數量與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在線課程成為當前高校創新教學的重要模式之一。高師舞蹈專業教師要借助慕課教學模式推進民族民間舞蹈高質量在線課程的開設,實現教學的高效性、便捷性和開放性,這就要求高師舞蹈專業教師要深入研究民族民間舞蹈,從舞蹈的民族性、文化性、藝術性和技巧性等多個方面開展專題課程,對舞蹈進行全面的講解,滿足學生在線學習的要求。二是促進師生交流溝通。民族民間舞蹈較為復雜,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高師舞蹈專業的教師要利用民族民間舞蹈的形體語言和藝術語言,促進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引發學生對舞蹈的觀察和思考,改變教師的枯燥教學方式,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教學模式,這樣既能體現出民族民間舞蹈的包容性,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新教學手段,營造良好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校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使得課堂變得精彩紛呈,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是利用智慧教學工具。“互聯網+”“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深入融合,為高校課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激發了教學的無窮潛力。民族民間舞蹈作為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智慧教學工具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例如清華大學研發的雨課堂,可以實現網頁聽課、多屏直播、大屏學習和在線考試等強大的功能。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下,線上教學需求的驅動,使得智慧教學工具具有更大的價值。高師舞蹈專業要及時地創新教學手段,運用智慧教學工具,促進教學創新與改革。二是利用智能手機設備。目前,高師學生普遍擁有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很多學生購買智能設備的目的是娛樂,沒有運用到學習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智能手機設備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智能設備參與到學習中,發揮智能設備更大的價值。例如要求學生創建民族民間舞蹈類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與民族民間舞蹈相關的圖片、文字、音樂及視頻等內容,要求學生負責公眾號的運營及推廣,這樣既讓學生自覺地利用手機、平板及電腦等智能設備搜集和制作民族民間舞蹈,也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
(三)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考
教學方法是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路徑。除了運用在線課堂和促進師生溝通,教師還要學會運用游戲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法、情境演練法等創新教學方法,打造新穎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思考。例如在教學傣族女子獨舞《水》時,教師可以先通過播放《水》的舞蹈視頻,讓學生認真觀看,深入思考。一是了解舞蹈表達的思想;二是思考舞蹈的背景及蘊含的內涵;三是思考舞蹈中的技巧。視頻播放完成后,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思考問題的解答。等學生思考問題解答完成后,教師對舞蹈《水》進行更深一步地講解,結合學生的回答講授舞蹈的內容、內涵及技巧等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講授內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學習和訓練。教師以導師的角色完成對小組的指導、示范、講解和糾錯,幫助學生掌握舞蹈《水》的專業技巧。最后,教師根據課堂教授的知識,利用舞蹈《水》的技巧和內容,編排一支富有內涵的舞蹈,不得模仿和抄襲舞蹈《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和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既能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完成專業知識的學習,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有效合作,發揮團隊的力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四)創新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2019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推動高水平教材編寫使用。教材是教學和學習的關鍵因素,沒有好的教材,教師很難制定好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也就很難為學生提供好的教學條件。在教育部的要求下,高師舞蹈專業要積極推動民族民間舞蹈高水平教材的編寫使用。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少數民族多,民族民間舞蹈內容多種多樣。而目前我國高師舞蹈專業使用的民族民間舞蹈大多數是借鑒北京舞蹈學院編寫的教材,并且使用年限較長。因此,高師舞蹈專業要在教育部的統籌規劃下,推進高質量教材的編寫工程實施,每所高師舞蹈專業負責所在區域的民族民間舞蹈挖掘,并歸納匯總,從舞蹈的藝術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實用性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由教育部等部門統籌編寫,形成專業的民族民間舞蹈教材。高師舞蹈專業還要結合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特點,講授當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內容,讓學生對當地的少數民族舞蹈文化和舞蹈藝術有深刻的認知,增強學生的地方文化認同感。例如長春師范大學可以結合吉林省或者長春市的少數民族舞蹈和文化特點,開展吉林省或者長春市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讓學生對吉林省或者長春市的民族舞蹈更加了解和熟悉,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后,高師舞蹈中還要結合民族學、歷史學、音樂學和藝術學等學科進行教學,而不是將民族民間舞蹈獨立設置為教學課程。民族民間舞蹈反映了少數民族的發展歷史、民族特點、民族音樂及民族藝術的情況,通過學科交叉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深層內涵,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民族民間舞蹈,提升學生的舞蹈專業技能。
四、結語
在國家高等教育創新改革的背景下,我國高師舞蹈專業積極響應國家要求,開展舞蹈專業課程創新改革,推動民族民間舞蹈在舞蹈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促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也增強了高師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認同感。通過研究,未來民族民間舞蹈在高師舞蹈課程中的應用要重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內容創新,實現民族民間舞蹈與現代舞蹈藝術的融合發展,引導新時代高等教育創新改革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培養全面的優秀舞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蕾.高師舞蹈專業核心課程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藝術評鑒,2021(09):86-88.
[2]馬楊.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法研究[J].當代音樂,2020(06):125-127.
[3]游雅嵐.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藝術評鑒,2020(10):127-128.
[4]何輝,王寶玉.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戲劇之家,2020(11):156.
[5]王小林.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實踐融合[J].中國民族博覽,2019(10):28-29.
[6]秦濱.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172-173+178.
[7]劉鑫.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分析[J].戲劇之家,2018(27):174+176.
[8]亓雯.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問題的若干思考與對策——以蒙族舞蹈鋼琴伴奏的理論與實踐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7(01):156-160.
[9]韓麗.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思考[J].舞蹈,2013(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