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林
摘要:中國動畫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兩個輝煌時代。然而,自90年代起,中國動畫便逐漸走向低谷,盡管它曾經也風靡世界,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外動畫引入中國,到了20世紀90年代起國產動畫便逐漸走向低谷,國產動畫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本文通過歷史角度,回顧70年中國動畫的發展歷程,闡述了中國動畫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國產動畫? 現狀? 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5-0173-03
談起動畫,我們并不陌生,形形色色的各種卡通人物和圖像伴隨著兒童的成長,但我們對它的發展了解得還不是很多。動畫起源于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后來在美國蓬勃發展。中國的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在1926年誕生,由萬氏家族兄弟創作而成。隨后在1961年和1964年,萬氏家族兄弟又創作了《大鬧天宮》的上下集,這不僅使得萬氏家族兄弟被更多人了解,并且在當時的整個中國大陸的動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動畫行業在這70年漫長的道路當中,它正經歷著一個從盛到衰再發展到振興的歷史性轉變。在20世紀60年代,誕生了《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八仙過海》等經典國產動畫電影,在80年代,《三個和尚》《九色鹿》《鷸蚌相爭》等這些優秀作品也同樣順利地陪伴著我們這一代人共同度過了我們的童年。其中剪紙動畫、水墨動畫、木偶動畫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最為獨特,也最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致使國產動畫在制作技術上逐步走向成熟。
一、中國動畫的發展歷程
(一)輝煌時期
從我國動畫70年發展史來看,1950年至1990年這一時期是我國動畫事業發展中最輝煌的一段時期。在這期間也涌現出一大波作品,這也是國產動畫最具創新的一個時期。例如,1960年虞哲光創作的第一部折紙動畫《聰明的鴨子》,其深受廣大青少年和小孩子們的一致喜歡。1961年全新創作并成功推出《小蝌蚪找媽媽》,該部作品可以充分說明這是目前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簡潔質樸的中國水墨童話世界。這部動畫受到了世界的高度歡迎和認可,同時也推動了動畫產業的迅速發展。除此之外,出名的水墨動畫還包括《牧笛》《鷸蚌相爭》,這些動畫均出自萬氏兄弟成立的上海美術制作廠,這使得上海美術制作廠成為了動畫界的龍頭企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萬氏兄弟的《大鬧畫室》動畫短片開啟了我國動畫產業的新篇章。
中國歷史文化具有深厚的積淀,這使得中國動畫創作可以將神話傳說、歷史傳記、寓言故事等作為創作素材。古詩詞與動畫結合是我國獨有的動畫創作特點,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牧童與牛》,這部動畫中的韻律之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1955年中國的民族化藝術風格逐漸明確,并開始制作了一部名為《神筆馬良》的木偶動畫,該題材選自于民間傳說,先后四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這個時期的動畫更加能夠代表本國的民族特色。相反此時國外的動畫還沒找到能夠代表他國的造型特色,國外也不止一次的選用我們的民間人物形象進行動畫創作。如:日本在二戰之后共推出了三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偉大動畫作品,其中有兩部是來自中國的民間形象,分別是1956年出版的《白蛇傳》和1978年出版的《西游記》,這兩部動畫當中的人物形象與中國動畫人物形象頗為接近。水墨動畫的動作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對于水墨動畫而言,其工藝限制了出版的數量。
(二)低谷時期
在1991—2008年,這個階段是我國動畫產業的低谷時期。盡管我們處于這樣的一個歷史時期,國家也沒有立刻放棄自己在動畫產業上的創新,1999年出版的《寶蓮燈》即為國產動畫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曙光,《寶蓮燈》在創作過程中采用了與現代國際相接軌的模式和制作手段,對于各個工序都采取了精心細化的分工,這是與我國原來的動畫片不一樣的地方,其制作過程更精細。而且以往國產動畫在影視劇宣傳方面不是很重視,《寶蓮燈》就注意到了這方面,它在大力宣傳和推廣上極為成功,影片還未進一步放映,但宣傳力度比較大,已經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青睞,并且最后也得到了較好的市場回報。大力宣傳影片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有利于提高我們對于動畫電影的認知度,這也是我們獲得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渠道之一。
面臨國門開放和社會文化轉型,中國引入了多部國外動畫片。例如:從日本引進了1991出版的《灌籃高手》、1992出版的《圣斗士星矢》和1995年出版的《EVA》。20世紀90年代是國外動畫的蓬勃盛行時期,但是這一時期我國的動畫產業并沒有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從90年代初開始在低谷徘徊近20年,此時的動畫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在等待更多的中國動畫過程中,人們看到了高質量的國外動畫。雖然目前我國動畫題材在其藝術呈現方式和形態上都是豐富多樣的,但由于對動畫的主題太過強調“教化”,這就會導致動畫過于呆板和嚴肅,缺少娛樂性。慢慢的國產動畫的題材已經越來越豐富,如2007年的《秦時明月》就是由小說改編的。由于外國動畫的引進,國產動畫的造型也開始出現了轉變,《秦時明月》整部動畫的造型都偏向日本的唯美風。新時代背景下,國產動畫要在新環境當中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摸索時期
2009年—2015年我國正處于一個典型的摸索時期。2009年我國出現了第一部3D動畫電影《齊天大圣前傳》,國產動畫在此基礎上對動畫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致力于將中國文化和先進技術結合。2015年橫空而出的一部動畫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作品用了8年的時間制作,在1990—2015年當中,其是票房成績第一的國產動畫。這部動畫電影就是基于傳承中華民族偉大傳統的經典神話故事《西游記》而精心加以劇情演繹與創作拓展的。
其中《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這部國產動畫在這個時代起到了一個分水嶺的作用,在這之前,國產動漫題材一直都秉承著以年輕兒童觀念作為發展方向,這就使得國產動畫在故事情節的創作方面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該部動漫影片被明確地定義為是一部“合家歡”的動漫片,兒童能夠從中尋找到他們所喜愛的各種動畫人物和戰爭激烈的畫面,成年人則是能夠從中尋找到與自己的成長相似的情節,引發共鳴,從中淡化了教育的意義。同時,在此期間出現的國產動畫在造型上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異域風格,在人物原有的造型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造,打斗畫面借鑒了許多經典的武俠片,人物性格也更加幽默夸張,生動形象地演繹了故事主題。
(四)復興時期
從動畫發展歷史來看,2016年至2020年是國產動畫復興時期的開始。繼《西游記之大圣歸來》(2015)之后的《大魚海棠》(2016),在國產動畫當中居于票房第二,這是一部將傳統民俗文化與傳統文學題材相結合的動畫,為中國動畫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創新點。在2017年出現了首部 VR 交互動畫電影《拾夢老人》,該片拍攝時長僅為12分鐘,通過游戲引擎設計,與人實現交互。 VR動畫影院可以為觀眾提供高度超于想象的互動性體驗和沉浸式的體驗,讓觀眾與故事之間產生更強的感情連接,比3D電影更具有時間感、真實感。
復興時期出現的國產動畫在題材選取上出現了一種借雞生蛋的現象,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哪吒鬧?!返幕A上創新,從造型角色來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將國產動畫推向了快車之道。影片對故事劇情和人物形象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編,將哪吒“生而為魔”卻“逆天而斗”之間重構了一個層層遞進的“成長故事”,可以引起很多奮斗中的年輕人產生共鳴。《姜子牙》則從服從者轉變為叛逆者,重構人物精神內核,其中姜子牙被貶入凡間時和大學生剛畢業進入社會的情景極為相似,為此告誡我們要堅信自己。這些動畫的成功背后無疑為國產動畫的制作和口碑提供了風向標。
二、中國動畫的發展現狀
(一)缺乏資金支持
經費投入不夠、經濟匱乏是造成我國動畫產業負面影響的因素之一,導致了我國動畫產業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嚴重不足。因為資金匱乏導致競爭實力薄弱,投資者必須面對高風險的資金和利潤,很多投資者很難為國產動畫的發展去冒險,為了規避風險,他們大都會選擇風險較小、利潤較小的動畫進行投資。
(二)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從國產動畫的復興時期來看,許多動畫電影雖然深受大家的認可,但是票房并不算高,動畫產業的發展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票房是盈利的一部分。我國的動漫產業在生產、實現、宣傳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產業鏈結構不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因此,與中國動畫產業相比,發達國家的動畫產業具有絕對的先進性。目前,國內有不少動畫工作室的后期開發和后期衍生品依然嚴重滯后,大部分作品的整體收入和制作成本都非常高。其實中國的動漫電影播出仍然是世界各國動漫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中國的動畫產業仍然是在全球化的產業結構中處于一種以加工和外包作為產業鏈條主體的快速發展態勢。國內很多的動畫產業只是局限于影視娛樂的第一步,而在整個產業鏈上的投入基本都是零,有影響力的原創品牌寥寥無幾,其衍生產品也沒有進行深入的開發。
(三)綜合性人才不足
人才的匱乏、培養機制的不健全加重了動畫人才的缺乏,國產動畫在人才方面還沒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雖然目前我國已經非常重視動畫教育,乃至一些高等院校都具有動畫制作的實訓基地,但由于部分學生對動畫的研究工作能力不足,缺乏實質性的知識,部分人只是學習了動畫的制作理論,沒有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隨著21世紀的來臨,動畫產業的迅猛發展,動畫技術培訓教育機構也與日俱增,但沒有基礎的普通人去研究和學習各種動畫軟件的制作,很難培養出能夠滿足我國動畫行業需要的人才。
三、中國動畫產業的未來展望
(一)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各部門都為國產動畫提供扶持基金,使我國制作出了更加高質量的動畫,吸引了更多贊助商來支持國產動畫的發展,促使國產動畫跨越前進。同時,動畫產業的技術人員需要更加深入的鉆研,讓更多的投資者大膽放心的投資國產動畫。資金和政策支持,可以為中國動畫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為國內動畫研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使國產動畫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對動畫產業鏈接的建設力度
動畫產業的發展需要各部門的高度關注,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角度來看,各機構需進行協調,動畫產業需進行合理科學規劃,充分體現創意、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將動畫產業的配套化、產業化、商品化相互配合,使各環節有效鏈接,引導出更多的衍生產品及周邊產品。多像優質企業學習規范制度,優化公司制度,使產業鏈接愈發完善,實現動畫產業跨越式發展。
(三)培養人才創新
理論聯系實際型人才培養機制是國產動畫成功發展的關鍵所在,需在人才創新方面著手,重視高校教學改革,著力培養思維創新型人才,與時代發展共進步。如今,國產動畫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各高校都相繼開設了動畫學科,大量動畫相關專業的人才向全世界輸出,但仍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其一,動畫類的專業人才十分匱乏;其二,一些動畫專業人才畢業后因創作不新穎,缺乏新意導致難以就業;其三,一些動畫專業教師并無系統的學過動畫理論與實踐,導致培養需求脫軌。這就需要學校增強實訓教學,保證所教動畫知識符合市場需求,從而促使動畫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動畫產業的發展是漫長的,經歷了各個不同的階段。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國產動畫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現狀,了解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技術上我們一定要推陳出新,不能墨守成規;在題材的創新上,我們一定要取之以精華,去之以糟粕,在造型上我們要趣味橫生,堅持中國特色。為了能夠創造更多優質作品,為了能夠保證國產動畫快速發展,提高國產動畫的質量,必須培養具有高質量的優秀人才,不斷為國產動畫提供力量源泉。
參考文獻:
[1]李子蓉.美、日、韓動漫產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04):23-29.
[2]沙靖.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23):43-44.
[3]孫立.動畫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
[4]紀曉宇.動漫產業鏈中的電視媒介特征與發展策略[J].當代電視,2016(10):102-103.
[5]趙妮娜.日本動畫產業發展政策對我國的啟示[J].消費導刊,2008(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