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對音樂人才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多模態教學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豐富學生模態感知,為高等院校音樂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針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特點,提出一種新型的多層次模態教學模式,包括強交互模態教學、弱交互模態教學、社交模態教學。通過不同層次教學模態的分析,探討如何構建高等院校音樂教育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具有多元能力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多模態? 鋼琴? 教育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5-0131-03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多模態教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多模態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文字、圖像、動畫、音頻、構圖、顏色、印刷版式等各種模態以及手勢語、身勢語、空間移位、面部表情等其他模態進行有效整合, 使得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感官相互協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從而增強知識的記憶以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多模態教學通過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互動,激發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興趣。因此,多模態教學在課程實踐中,特別是語言類教學領域,如英語教學已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教學形態。
在鋼琴教育中,這種多模態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和探討的比較少,主要原因在于音樂教育和傳統的語言類教學的本質區別。傳統的語言類教學一般是“一對多”大班級授課,老師和學生交互性比較弱。由于語言類學習相對枯燥,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學,但是引入多模態教學后,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感知渠道學習知識,提升學習興趣,例如通過觀看英文電影鍛煉英語聽力。與此相反,傳統音樂類教學模式往往是“一對一”的教學,是一種強交互課堂模式。相對于語言類單一乏味課堂講述,傳統音樂類課堂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多元模態屬性。比如,老師給學生示范彈琴,這就屬于視覺和聽覺模態的輸入;學生自己練習以及老師手勢上的糾正,這屬于觸覺模態的輸入;老師對音樂分析屬于音樂與語義輸入。這種強交互以及多模態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也能綜合理解和感受音樂知識。因此,傳統多模態教學方式在音樂類教學中很難有發揮空間。
鋼琴教學這種“手把手”的強交互教學模式雖然使得教學質量提高了,但也為學生增加了成本。由于目前音樂類學科的擴張,音樂學生變得更多,老師對每個學生教授的時間也就相對減少了,即使是當堂課的教學效果再好,但總體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其次,由于這種專業課程教學時間短,往往會阻礙學生專業能力的進步。因此,有很多學生會私下找老師額外補專業小課,這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也造成學習機會的不公平。
針對鋼琴教育的這些問題,本文探討一種新的多模態教學模式。我們依據學生學習的交互模式的強弱和對象,把多模態劃分成三層模態,包括強交互模態教學、弱交互模態教學,以及社交模態教學。強交互模態主要指的是老師和學生的面對面教學,利用主模態模式,如視覺、聽覺、觸覺方面,以及輔助模態模式,如身勢、姿勢、動作等方面,給予學生充分多元的信號指導。弱交互模態教學主要指利用離線視頻教學和在線視頻教學,彌補強交互模態低效率和高成本的不足。社交模態教學主要解決的是學生主動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及實踐能力。
一、強交互模態教學
在強交互模態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通常采用“一對一”的強交互面對面教學。我們主要從兩方面討論,一種是主模態方式,包括視覺、聲音、語言等傳統的教學模態方式;另外一種是輔助模態方式,包括身勢、姿勢、面部表情、動作等模式輔助教學。主模態和輔助模態兩者相輔相成,能幫助老師更好的教學。
(一)主模態方式
多個模態的刺激往往比單個模態的刺激效果好很多。以小提琴為例,在小提琴演奏的時候,我們不僅僅只是聽小提琴演奏出的作品,我們還看到小提琴演奏者如何舞動琴弓。由于視覺/聽覺是在同一個事件中,兩則合在一起的效果是遠大于單個效果或其累加和。
主模態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利用包括視覺、聲音、語言等主要模態方式,充分調動不同模態之間的關聯,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以鋼琴教學為例,從老師的角度出發,鋼琴老師除了口頭傳授給學生知識點外,還需在鋼琴彈奏技巧和細節處理上作出示范,讓學生把視覺對應的指法技巧、聽覺對應的節奏快慢,以及口頭上的概念聯系在一起,構成立體的知識點。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也需針對老師給出的概念和示范,通過自己的演奏練習,找出自己彈奏中出現的問題。主模態教學方式融合了學生和老師交互過程中的多種模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定位和改進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輔助模態方式
人類的各個模態具有合作表達意義的作用,例如講話時手部、頭部和嘴部動作、聲音語氣等不同類型的模態共同準確表達人類想法。與此同時,不同的模態通常具有不同使用次序,從而合作完成高級行為。例如身體姿勢模態通常在言語模態之前,注視通常出現在言語結束時。
輔助模態教學主要是指利用輔助方式,如姿勢、面部表情、動作等,在交互過程中幫助老師講解知識點。以鋼琴教學為例,老師除用主模態表達出作品的風格以外,還需要配合用手勢、身體姿勢、表情等清晰地表達作品含義。比如在《雪花的快樂》這部作品中,老師可以通過手勢舞動出節奏、活力、輕重等等,或者通過面部表情表露出歡快、悲傷的情緒等。另一方面,在音樂的演奏中,往往也需要用到身體的多個輔助模態,讓演奏具有感染力。例如,通過身體的動作,把音樂的概念、轉移力量、旋律、速度,從整個身體轉移到身體的某個部位,最終轉移到表演的樂器上。學生基于老師輔助模態教學的示范,學習如何利用輔助模態更好的表達作品。
二、弱交互模態教學
面對面的強交互模式是目前鋼琴教學的主要模式,但是其主要問題有兩個:1.教育效率低下,老師往往一對一的教學;2.面對面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無法長時間記憶,弱交互模態教學主要解決的就是這兩個問題,主要通過離線微視頻的課前預習和課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吸收和總結課程內容。與此同時,通過在線視頻教學,解決地理位置問題,同時教授一些通用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線視頻方式
在當前的音樂教育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以在線視頻方式來教學的模式。最主要的一種就是在線陪練,解決課后練習過程中出現的練習效率低下、學生主動力差的問題。這樣的平臺模式,不大適合目前的高等高校鋼琴教育。相對于兒童來說,高校學生主動性會強很多,對陪練的需求不是很大。
在線視頻是指專業課程老師遠程給學生線上教授專業課程。該課程主要以講解知識點以及老師示范為主,解決學生在練琴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這種在線視頻方式,不再拘泥于課堂中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老師和學生可以隨時調整遠程教學時間,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教學課程。這種簡單有效的學習方式極大的方便了學習過程,節省了學習成本。與此同時,當老師上完課程之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反復復習老師上課的內容。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或者自身情況,有選擇的控制課程進度,真正的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在線視頻的方式,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在家里就能聽到各個地域講師的音樂講解,不會因為地理或者經濟的差距而造成師資力量的不平等。老師則可以通過學習名師講解,從而豐富自身的授課內容,真正達到了優質資源共享與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離線視頻方式
離線視頻教學主要是指離線錄制好一些課程內容,最具有典型性的是以微課或者精品課程為代表的公共知識和課程。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學習課程,老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離線視頻方式能夠為學生課前預習上課可能遇到的知識點,課后復習課堂上的內容,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課程知識點。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離線視頻主要是指專業老師錄制的一些小知識點,或者專業大師的教學以及演奏。以鋼琴教學為例,專業老師可以離線錄制好鋼琴課程的小知識點,或者學生比較常見的一些問題,如手的姿勢、曲目彈奏的節奏。這些知識點錄制好之后,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把相應的離線視頻發給學生,讓學生遠程學習。這種方式避免了同一個知識點點反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線上觀看離線錄制好的大師演出,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作品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這種方式也降低了去現場看演出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創建微課小視頻,來總結課程內容與大家分享,這些個性化的音樂方法,能夠很好的將自己的理解與音樂教師進行溝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學習音樂知識,理解音樂知識,接受音樂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三、社交模態教學
傳統的音樂教學主要以“訓導主義”作為辦學理念,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不能夠積極地融入課堂。隨著社會發展,該種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社交模態教學改變了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采取的是“建構主義”的新型教學理念。所謂“構建主義”,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的創造性學習。在社交模態教學中,我們主要探討學生合作模式以及課外實踐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生合作方式
社交模態教學的一種重要模式就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很多音樂作品往往需要多個樂器的配合,從而具有更加震撼的效果。鋼琴學生相互之間通過演奏四手連彈/雙鋼的曲目,也能讓演奏的曲目更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合奏也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為促使學生有更多的合作機會,高等院校應該開展全方位的音樂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利用雙鋼、伴奏等不同形式的音樂舞臺實踐。學生在音樂會舞臺演奏的過程中,可以積累豐富的演奏經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此外,校內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與風格特點確定競賽的相關曲目。在準備曲目期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強化訓練。競賽壓力能夠讓學生刻苦練琴,從而快速提升專業水平。學生之間的監督和鼓勵,也能夠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實踐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技能。
(二)社會實踐方式
社交模態的另外一種模式就是社會的實踐。不同于傳統象牙塔的教學,社會的實際歷練通常對學生更具有實踐意義。社交模態方式主要是幫助學生針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獲得更加實際有效的知識技能。
高等院校應該鼓勵學生適度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滿足未來職業的知識需求。一方面,學生可以以自主參與的方式,尋找公司和機構的實習機會。另外一方面,學校也可以提供組織化的方式,針對某些特別的就業機構提供訂單式培養模式。訂單模式是指高等院校和企業之間在師資、技術等多方面合作,從培養學生到后期就業企業全部負責。培養結束后,企業直接與學生簽訂用人合同,保障學生就業。這種模式能夠讓學校所教知識緊跟企業需求,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社交模態的社會實踐方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高效性。在高等院校社會實踐文化的氛圍下,鋼琴教育更加注重藝術實踐以及同社會接軌,通過藝術社會實踐的方式培養鍛煉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利芳,寧惠萍.大學英語多模態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和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20(20):44-46.
[2]張燕.基于多模態化教學的學生多元識讀能力實證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18(03):224-229.
[3]胡遠慧.音樂學專業課程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9(23):97-98.
[4]孫薇.以技能競賽為載體的高職鋼琴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