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俊
摘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為全國目前唯一一個生產建設兵團,兵團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明顯異于其他省份。兵團美術作為兵團文化的視覺表達形式,是兵團紅色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石河子市為例,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以及高校不同的美術認知水平,結合兵團紅色歷史資源進行美術教育實踐。挖掘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兵團美術教育對弘揚兵團紅色歷史資源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紅色? 歷史資源? 美術
中圖分類號:J2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5-0134-03
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的重要指示,這為新時代新疆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明顯相異于其他省份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兵團建制到現在,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留下了軍墾先輩們艱苦奮斗的紅色遺跡。兵團紅色歷史資源是具有愛國主義特征的物質載體和精神財富,在豐富新疆各族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新疆和兵團各項事業發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兵團歷史背景與美術實踐的發展
兵團美術實踐的發展和兵團的興衰起落是同步的。兵團初創時期的美術工作者是軍旅畫家,美術作品表現的內容主要是軍墾生活,還有一些是宣傳國家的政策宗旨。從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之前,潘丁丁、李全淼、王慧儀、舒春光、李其煜、孫宗禮等創作出一批反映社會主義建設、軍民聯防、歌頌工農兵形象的連環畫、幻燈片畫、年畫、版畫和雕塑等反映國家政策,歌頌先進事跡等題材的作品。創作出一系列在兵團美術史上產生深刻影響的典范之作,成為新疆兵團美術發展的奠基之作,為兵團美術的后期發展指引了道路。1981年,兵團建制恢復之后,美術家們開始從更多的角度來回顧兵團歷史,創作出對軍墾先輩們的緬懷和崇敬、展示兵團新面貌為題材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共同成為新時代兵團美術的代表。
21世紀初,國家開始重視在美術教育中發掘優秀的文化資源,新疆兵團的各個學校也慢慢把兵團紅色歷史資源納入美術教學實踐之中。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典教育,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課程”。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紅色歷史資源最集中的地方就是石河子市,在美育中融入兵團紅色歷史資源且做的最完善的也是石河子市,從幼兒美術教育到大學的美術專業教育形成了一整個關于兵團紅色歷史資源的傳承與弘揚體系。小學、中學、高校開放參觀軍墾博物館,將兵團紅色歷史資源融入中國傳統手工的教學與傳承中,廣泛展開以弘揚兵團紅色歷史為題的美術實踐活動等等。
無論是向往大美新疆的景色,還是受愛國主義情緒鼓舞,或者是經過組織、動員來到新疆的美術家們和教育者,他們都為新疆美術的奠基、發展、繁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體現出“文化潤疆”之方略。而在各個學段的美術教育中納入兵團紅色歷史資源,更是在潤物細無聲中為兵團培養建設者,為祖國培養新時代接班人。
二、依托兵團紅色歷史資源的美術教育傳承與實踐
“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辈淘嘞壬J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美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影響著一個人內心的溫度。身處兵團,應該對兵團歷史、兵團精神了如指掌,作為新時代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針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學內容,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兵團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
(一)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在小學低年級段的美術啟蒙教育
小學初級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精力、想象力、創造力最旺盛的階段,同時也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一個想要努力感知世界的階段。這個階段要著力培養學生擁有美好、善良心靈,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小學低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好奇心仍然十分旺盛,美術老師將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埋進他們稚嫩的心靈,讓他們用自己充滿想象的思維畫出孩童眼中、心中的兵團紅色歷史。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5課《家鄉變了樣》,在教學中,我們以“變”為切入點,向學生們展示兵團建制開始的老照片到如今的石河子新景,讓學生們看到石河子從一片戈壁荒漠到如今的草木葳蕤、從地窩子到戈壁明珠……展示階段結束之后,讓孩子們用繪畫或者拼貼的方式創作出石河子最新最美的樣子,創作階段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內容,有的畫出了累累的果實、有的畫出了雄偉壯觀的高樓大廈、有的畫出了氣勢恢宏的橋梁道路……經過小學低年級兵團紅色歷史資源美術教育,在孩子們心中中埋下了一顆熱愛兵團的種子,留待以后生根發芽。
(二)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在小學高年級的美術綜合探索教育
我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孩子創造能力比較強,學校應整合校內、校外資源,與藝術館、展覽館、博物院等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合作開設美術課程、美術實踐活動。美術老師要盡量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他們盡情的使用各種工具和材料,描繪、捏塑、剪貼、印染等藝術語言去訓練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采取點線面的結合方式,果敢的、大膽的表現自己觀察到的生活,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提升他們對藝術的表達能力和塑造能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珍愛文物》,軍墾博物館里的文物就是亟需學生們去保護與傳承的,在博物館內,將孩子們看不懂、不理解的藝術美翻譯成他們能看懂的語言,以參觀、講解的方式,讓孩子們自發的去探索,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美。通過一件件展品的講解,讓學生們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如金茂芳所駕駛過的拖拉機、對兵團人來說意義非凡的軍大衣、1956年的馬拉播種機等等,從而達到熱愛兵團的目的,讓學生學會感受身邊的美與真實。在參觀結束之后,我們給學生布置了不設置形式的觀后感,可以收集圖片做成一張宣傳保護文物的海報、可以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文物、可以以廢舊物品再現博物館中看到的一件物品等等。通過借助兵團博物館紅色歷史資源進行美術綜合探索教育,學生們真實的感受到了先輩們軍墾屯田的不易,以自己喜歡的工具、形式記錄、表現了自己的所見所聞,鍛煉了自己的創作能力,表達了自己對兵團的熱愛之情,心中那顆了解兵團的種子已慢慢發芽成為保護兵團的小樹苗。
(三)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在初中的美術造型表現教育
初中美術課程的學習是從簡單的繪畫技法方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層面,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通過美術培養“完整的人”,讓學生體會到美術的快樂,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貢獻社會的責任感,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觸摸中華文化脈絡,了解中華文化變遷,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精髓,用藝術傳承并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把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學生的經驗聯系起來,打破學校與社會的隔閡。這一學段的美術教學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主。身處兵團紅色歷史資源最濃郁的石河子市,將陳列在新疆大地上的兵團紅色歷史資源與中國傳統手工藝結合起來,在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繼承中傳承兵團紅色歷史。
(四)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在高中的美術審美鑒賞教育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目的是使學生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現代,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的越來越少了,高中美術老師應該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們更好的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為榮,堅定文化自信。
在兵團的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將兵團建制以來的幾十年間老一輩美術家們創作的豐富兵團紅色主題的版畫、年畫、雕塑等形式的美術作品作為我們美術鑒賞課程最好的鑒賞對象,在鑒賞課后,學生們在面對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時,主觀能動性能夠充分得到充分發揮,感受作品的形式美與語言美,體悟美術作品中的精神內涵,不僅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且學生們在學習中深刻了解了兵團歷史,弘揚了兵團精神。
(五)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在高校美術專業的美術創作教育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將兵團紅色歷史資源融入高校美術專業課堂,通過理論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實踐課程,更好地傳承兵團紅色文化,培養大學生堅韌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培養新時代藝術人才,從而更好地為兵團的屯墾戍邊事業服務。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系美術學專業定期都會依托兵團紅色資源進行一系列的美術創作和教育實踐及展演活動,如2019年舉辦了以“水漾新象·碩果芬芳”為名的兵團紅色歷史資源水彩畫展覽等。
我們在高校的美術專業課程中,要善于挖掘紅色歷史資源,以美術理論課程內容為基礎,在課程中加入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要將美術理論課程內容與兵團紅色歷史內容進行巧妙結合,讓學生感受兵團奮斗歷程,做好兵團紅色主題美術創作歷史背景的理解。在美術技法訓練課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對兵團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產生的情感,分析前人所創作的兵團紅色題材美術作品,自己進行主觀構思,遵循美學規律,對兵團紅色歷史資源進行提煉,創作出表達自己繪畫語言的兵團紅色歷史題材美術作品。
由于一二年級是打基礎階段,創作內容相對不會過于繁密,可以進行軍墾文物、軍墾戰士形象等創作,比如在石河子大學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到軍墾博物館中通過拍照的形式收集素材,之后根據自己對文物背后故事的理解,對所拍文物進行加工和提煉,然后展開創作。例如在學生作品中,劉夢園的《皮手套》將博物館中的文物皮手套通過水彩這一媒介進行再現,并在其中加入了形式感,讓皮手套與背景相融合,畫面更加具有整體性。三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和創作能力,可以展開主題性繪畫創作,例如在繪畫主題創作課程中,學生對之前的寫生素材進行整理,并根據自己對兵團紅色歷史的理解和記憶,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開始進行小稿創作,通過反復試驗之后,選取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一張展開大幅創作。例如在學生作品中,劉夢園的《軍墾第一犁》展現了老一輩兵團人開荒造田的奮斗場面;楊騰飛的《追憶》將多個軍墾文物進行重新組合,并融入新疆風景,表現對老一輩兵團人的追憶。通過主題創作,學生對兵團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將歷史資源轉化為創作元素,構成兵團紅色題材美術作品的技法和情感傳達方式。美育旨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將美術展覽作為實踐課程,讓作品面向大眾,使兵團紅色文化得到傳播和發揚,從中體現出新時代美術人才的社會價值和時代使命,心中那棵弘揚兵團紅色文化的樹苗也已長成參天大樹。
三、結語
在新時期,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對于社會的發展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挖掘兵團紅色歷史資源進行的美術實踐對新時期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兵團美術教育中融入兵團紅色歷史資源,可以激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藝術作品,感受身邊的美與真實,并轉化成自己藝術創作的源泉。兵團紅色題材美術作品通過展現直觀明了的視覺形象,給人們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革命傳統的感染,不管是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和審美教育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身為兵團的美術教育者,有責任和使命緊貼文化潤疆方針,踐行兵團精神,做合格的兵團人,講好兵團故事,做好兵團建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DB/OL].新華社,2020-09-2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DB/OL].中國網,2014-10-06.
[3]劉媛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美術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4]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學科能力標準與教學指南:中小學美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S].2017年.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S].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