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素芹






摘 要:桃樹作為經濟果樹之一,近年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在種植桃樹的過程中,病蟲害的存在會影響桃樹種植效果,降低農戶經濟收益。為此,必須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實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病蟲害防治成效。
關鍵詞:桃樹;病蟲害;防治措施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的繁榮發展,桃樹種植面積得到進一步擴大。只有全面了解桃樹常見病蟲害,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才能夠保障桃樹健康生長,提高果實產量和質量。
1 桃樹病蟲害常見發生種類和防治措施
1.1 桃流膠病
桃流膠病主要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在新梢、葉片處均可發生流膠現象。春季的時候,在新梢上以皮孔為中心,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突起病斑,受到侵染的枝干樹皮會出現干裂的情況,且流出無色半透明的軟樹膠。不僅會減緩桃樹的生長速度,還容易成為桃紅頸天牛的產卵場所,造成桃樹死亡(圖1)。
防治措施:首先,農戶應加強肥水管理,適當地添加有機肥,以此促進桃樹正常生長。其次,要適當減少修剪次數,減少枝干傷口,并對修剪過后的傷口及時涂抹愈傷防腐膜,避免受到外界細菌的侵染。針對已經出現流膠的情況,要及時刮除,并涂抹5~6波美度石硫合劑,間隔2天之后再刷70%的甲基托布津[1]。
1.2 桃褐腐病
在發病的初期,幼果會出現黑色的小斑點,病斑會迅速擴散,而后表面龜裂,露出灰色粉狀小球,排列呈同心輪紋狀,嚴重時病果還會變褐腐爛,成為僵果(圖2)。
防治措施:針對已經出現的病果,農戶需要將其摘除并集中燒毀。在花蕾現紅階段,噴灑3~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菌。落花之后,每隔半個月噴一次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1.3 桃蚜
桃蚜又稱之為煙蚜,其屬于多食性害蟲,主要危害核果類果樹、馬鈴薯、蔬菜等,且分布于全國各地。無翅雌蚜身體長度約2毫米,春季呈綠色,夏季呈黃綠色或黃白色,秋季呈紅褐色。且尾片呈圓錐形、黑色,有6~7根曲毛。有翅雌蚜和無翅雌蚜外形相似,區別在有翅雌蚜腹部有一個大黑斑,尾片粗短,有三對側毛。桃蚜在早春桃芽萌發直到開花期間,卵開始孵化,吸食嫩芽汁液。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可見成蟲和幼蟲集中在葉背,使葉片從葉緣向葉背縱卷。蚜蟲的排泄物會污染枝葉,使新梢生長減緩,造成落葉(圖3)。
防治措施:可提前使用菊酯類農藥噴灑枝干,以此降低桃蚜發生概率。針對已經發生桃蚜的情況,可采用10%吡蟲啉3000~4000倍液防治。也可以使用甲胺磷涂干,首先輕輕刮去樹干老粗皮,而后用衛生紙吸水折疊6層,飽蘸50%甲胺磷乳油2~4倍液,用塑料薄膜包扎到樹干上[2]。
1.4 桃蛀螟
桃蛀螟的成蟲體長度約12毫米,翅膀展開長度約25毫米,身體呈黃或橙黃色,且有很多黑斑點。桃蛀螟的卵呈橢圓形,長約0.6毫米,寬約0.4毫米,表面較為粗糙,且布滿細微圓點。幼蟲體色多變,如淡褐、淺灰、暗紅等色,腹部顏色多為淡綠色。幼蟲第1~8腹節氣門上各有6個毛片。蛹長約13毫米,一開始是淡黃綠色后來轉變為褐色,臀棘細長,末端有6根曲刺。幼蟲蛀入到果實內進行取食,病果內部會存留幼蟲的糞便,進而引起裂果和腐爛(圖4)。
防治措施:首先不在桃園內種植玉米等作物,減少蟲源。其次,果實長到拇指大小時將其套袋,避免螟蛾在桃果上產卵。可以采用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噴灑。
1.5 桃小食心蟲
桃小食心蟲的卵呈橢圓形,一開始是橙色,后來轉變為深紅色,通常會黏附于果實上。老齡幼蟲體長約15毫米,桃紅色,腹部的顏色很淡。幼齡幼蟲身體呈淡黃白色,體肥胖。蛹體長7毫米左右,一開始是黃白色,后來變為黃褐色,羽化前為灰黑色。成蟲產卵在果實上,幼蟲孵化后蛀入果內取食果肉,蟲糞留在果內,引發果實腐爛(圖5)。
防治措施:農戶需將樹根周圍的雜草清除干凈,整平樹盤,用40%辛硫磷乳劑700倍液進行噴灑,殺死幼蟲。如果發現已經有蟲的桃果,需及時摘除燒毀。
1.6 桃紅頸天牛
桃紅頸天牛的成蟲身體呈黑色,前胸背板呈紅色,背面有4個光滑疣突。鞘翅表面較為光滑,基部比前胸寬,末端呈錐形。成蟲體長28~37毫米,腹部有許多水平皺紋,兩眼之間有明顯的凹陷。觸角呈藍紫色,且雄蟲身體比雌蟲小。卵呈圓形,顏色為乳白色,長約6毫米。老齡幼蟲的身體長42~52毫米,呈乳白色,前胸較寬,后半部稍呈圓筒形。桃紅頸天牛是桃樹病蟲害中的重要害蟲,幼蟲會危害到桃樹枝干,成蟲會危害到果實。幼蟲會不斷蛀食桃樹枝干皮層和木質部,減緩桃樹生長速度,嚴重時使其死亡(圖6)。
防治措施:農戶首先需要將桃樹枝干涂白,避免成蟲產卵。涂白劑的配方為生石灰10份、硫黃1份、食鹽0.2份、動物油0.2份、水40份。而后,農戶可以依據枝干上和地面蛀屑及蟲糞,找到被害部位,用鐵絲殺死幼蟲。將綠色威雷噴灑于樹干上,藥效能持續52天,殺死90%以上的成蟲,也可以噴灑1%噻蟲啉。此外,還可以用注射器往蛀孔注射苯氧威等藥劑,注藥之后馬上用泥巴將蟲孔堵上。間隔幾天后再次檢查,實施二次注射堵殺[3]。
2 桃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 化學藥物噴灑時期不合理
桃樹發生病蟲害的時間、程度等都會受到天氣、溫濕度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實際防治過程中,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通過提前適量噴灑藥物,將防治效果達到最佳。例如,若桃樹上的桃小食心蟲已經蛀入到果實內部,此時,噴灑藥物的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造成果實表面農藥殘留過多的情況。因此,應在卵孵化后到幼蟲蛀入之前這個時間段進行藥物防治。
2.2 化學藥物噴灑劑量及濃度不合理
其一,農戶沒有依據桃樹的病蟲危害程度、面積等進行合理計算,而是憑借經驗盲目噴灑藥物,使得藥物的劑量過多或過少。其二,藥物濃度未按照說明書使用或者是病蟲害實際情況制定,如果藥物濃度較低,不僅不會較好地防治病蟲害,還會降低果實產量。而如果藥物濃度過高,則會使害蟲耐藥性上升,久而久之也會降低防治效果。其三,藥物噴灑的效率較低,個別農戶對于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夠了解,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使用方法等進行,使得藥效大大降低。
2.3 化學藥物類型不對癥
首先,個別農戶在購買和使用藥物的時候,沒有結合桃樹的實際情況,盲目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直接購買廣譜型農藥,這種方法不僅使果園的生態結構遭受損害,還導致次要病蟲害逐漸轉變為主要病蟲害,防治效果大大降低,相應的資金成本也會增加。其次,個別農戶為了更好地防治病蟲害,一味追求藥效,更多時候選擇了毒性大或是不能自然降解、容易殘留的藥物,雖然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能殺死害蟲,但是也可能會給食用者造成傷害。最后,個別農戶過分關注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關注產量和品質,忽視了農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不利于果園的可持續化[4]。
2.4 過分依賴化學藥物
化學藥物對病蟲害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不僅使用范圍較廣,價格較低,操作也很方便,所以受到了廣大農戶的喜愛。個別農戶在使用化學藥品時,產生了一種“農藥萬能”的錯誤觀念,究其原因,其一是其他物理防治手段需要依托于相關設備設施,且對農戶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操作起來較為復雜,成本甚至比化學藥品還高。其二是當前國內對于生物防治等方法的推廣率較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手段占據比例較少,所以還需要社會加大對該領域的關注力度,農業相關部門應推出優惠政策,以此避免化學藥品的長期使用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對食用者造成的身體傷害。
3 桃樹病蟲害防治效果保障措施
3.1 加大培訓指導力度
各地農業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戶的培訓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農戶的知識水平,增加知識儲備,幫助他們全面正確認識桃樹的生長規律、病蟲害特點及具體的防治措施,由此能夠正確應用各類藥物。與此同時,各地食品監管部門還要加強對桃果實品質和農藥殘留物的檢測和監管,環境保護部門要對桃園的天然生態環境進行檢查,及時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農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由此幫助農戶認清楚過度使用化學農藥的危害。
3.2 做好種植管理工作
首先,在桃樹栽培階段,指導農戶選擇抗病性較好的樹苗,每一株樹苗的種植間隔保持在2.5~3.5米,種植樹形以Y形或主干形為主。種植完成后,需要對果園進行合理給水、排水,避免出現爛根情況。在修剪時,重點修剪病蟲枝、輪生枝,改善果園的通風性和透光性,做好施基肥工作,采取多樣化的措施提高桃樹抗病力。其次,做好果園清潔工作,尤其是要將病蟲枝等集中燒毀,避免孳生蟲卵。及時摘除枝干上的壞果、病果,以免病蟲害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
4 結 語
病蟲害的發生會嚴重影響到桃樹的健康生長,降低農戶的經濟收益。農戶必須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從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著手,降低其負面影響,才能夠保障桃樹不會被侵害,不斷提高桃果實的產量和品質。
參 考 文 獻
[1] ?張輝. 桃樹病蟲害防治[J]. 農家參謀,2020(23):49.
[2] ?馬革農,李建勛,張相斌,等. 桃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村科技,2021(3):29-30.
[3] ?王曉泰. 淺談桃樹病蟲害防治[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6):294.
[4] ?王珊珊. 桃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 202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