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2021年秋至今,全國蘋果產區所伐掉蘋果樹的數量達到近20多年來最多,全國蘋果種植面積估計至少將減少5%。蘋果伐樹為什么這么多呢(圖1)?根本的原因,就是種植蘋果園經濟效益差,細談六個具體的原因如下:
1 天氣災害多
近年來霜凍、雹災、風災、長期干旱、降雨時間過長、過多等等,對蘋果的質量、產量影響巨大。
2 樹老、品種老
現在結果20年以上的老樹占總體蘋果樹比例50%以上。老品種多更新慢,也是個老問題。品種老、樹老,直接影響蘋果產業效益。
3 果農老齡化
目前我國果農的平均年齡逐年增加。六七十歲的老人,仍然在種果樹的現象普遍存在。果農老齡化,種果樹又是個體力活,干不動了。
4 種蘋果的總成本上升
近年來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果園用工難工價高。相應的果園機械化提升跟不上。特別是適合山地果園的一些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推廣不夠。種植蘋果成本提高了,種果樹不合算。
5 蘋果的市場競爭者眾多
當前我國果品總產量2.8億噸,市場上水果的品類眾多,供應豐富。水果之間相互替代,甚至不是水果的蔬菜,例如西紅柿,全國總產已達六千萬噸以上,也成了果盤中的重要角色(圖2)。
6 保糧國策出臺
現在不少蘋果園改種糧食,當地政府還有相應的補助,這也是果園面積減少的原因之一。保護耕地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對蘋果產業提質增效是有利的,目前我國蘋果面積減少,產量達峰,對堅持下來的蘋果種植者和經營者是好事。任何產品特別是蘋果產量過大,產業整體就會出現經濟效益低下的情況。
隨著國家高質量發展體系的逐步形成,蘋果產業也會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