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立,鄭 曉
(寧波市公安局北侖分局,浙江 寧波 315800)
引流通道是犯罪人之間、犯罪人與受害人之間聯系的橋梁,其本身是一種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以下簡稱“非信犯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其他犯罪的催化劑。當電信網絡犯罪成為犯罪的主流時,作為一種關聯犯罪——引流通道犯罪也呈現出高發多發的態勢。2019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2016.1-2018.12)》顯示,2016-2018年,有20%的網絡詐騙案件是在非法獲取信息后通過精準引流實施的。[1]由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工精細化,催生了大量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提供幫助和支持,并從中獲利的黑灰產業鏈。[2]引流通道犯罪就是為電信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提供幫助和支持的黑灰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引流通道犯罪的治理,對于阻斷上下游犯罪之間的聯系及犯罪的線上線下聯系,減少犯罪誘發因素,維護正常網絡秩序和社會治安都有著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司法實踐,就黃賭毒及詐騙等犯罪中常見的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問題的治理進行初步探討。
“引流通道”一詞廣泛應用于現代醫學、科技發明創造領域。根據對中國專利網的查詢,有關引流通道的專利技術達10萬余項,有醫用的,如導尿管、血漿離心裝置、神經外科顱腦積溢治療裝置等,也有機械技術的,如過濾油煙的引流通道、洗碗機的排水裝置、新型料理機裝置等。[3]“引流通道”被網絡營銷借用后,也稱“引流渠道”,或簡稱“引流”,是指通過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把企業的精準客戶流量吸引過來,讓對企業產品有興趣、有需求的人主動關注本企業,從而增加對本企業產品的瀏覽量、成交量。[4]
引流通道本身不是犯罪。引流通道犯罪是近年來網絡犯罪高發態勢下,由醫學專業名詞尤其是網絡營銷術語引申出來的犯罪學概念。目前,這一概念在司法實踐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尚未引起學術界較多的關注。司法實踐中,引流通道犯罪是指把詐騙、賭博、毒品等信息通過一定方式推送給不特定的人群,進而誘發相關違法犯罪或被害的一種犯罪。引流通道犯罪本身也是一種非信犯罪,同時又是其他犯罪之間或犯罪與被害之間聯系的橋梁,起到誘導、刺激、催生其他犯罪的作用,是其他犯罪的重要幫兇。根據提供引流通道的運營商歸屬地,可以將引流通道犯罪分為境外與境內兩種。本文重點研究境外引流通道犯罪。2019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四大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典型案例中,譚張羽、張源等人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從事為他人發送“刷單獲取傭金”詐騙信息業務,按每100個人添加指定QQ即可從上家獲取5000元報酬的標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共獲取約80萬元的非法收入。[5]2019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十大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中,陳明慧等7人通過冒充“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發送虛假中獎詐騙信息73萬條,共騙取蔡某妍等63名被害人68萬余元,騙取其他受害人35萬余元。[6]該兩起案件都是利用引流通道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前者的引流是委托其他團伙實施的,后者是詐騙犯罪團伙自己實施引流,并在引流中實施詐騙的。
引流通道犯罪隨著引流通道方式的變革而變化。早期引流通道違法犯罪是以街頭分發的小廣告,電線桿上、公共廁所內外墻、橋欄桿、居民小區樓道兩側的涂鴉等形式出現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引流通道犯罪得以演化升級。截至目前,可以將電信網絡引流通道犯罪的演化分為三個階段。1.0版是手機短信、彩信的運用,一鍵觸發,范圍可輻射到全國各地的用戶,但由于資費高昂,加上關鍵詞屏蔽和電信網絡運營商的監管,很多黑灰產業無法靠這種方式引流,隨即出現了偽基站大范圍、集中發送。因我國對非法基站的打擊及國內運營商對發送端垃圾短信的攔截、監管,近年來非法基站群發信息的現象大幅度減少,引流通道犯罪出現了第二次升級,即2.0版的引流通道犯罪——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犯罪人借助于境外電信網絡運營商的通道向我國境內公民發布涉黃賭毒及詐騙等的短信,是當前引流通道犯罪的主流。目前還出現了3.0版的引流通道犯罪,犯罪人借助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拼多多、淘寶等新媒體,以短視頻或直播平臺方式實施引流犯罪。
2021年6月,寧波市公安局北侖分局偵破的“39SMS”案屬于2.0版利用境外短信通道實施的引流犯罪。北侖公安分局接轄區內多名群眾舉報稱收到樂魚博彩等多個涉賭涉詐短信,遂成立專班進行逆向溯源追蹤,并結合網安大數據研判,發現一個名為“39SMS”的非法短信引流平臺。2021年3月以來,犯罪嫌疑人通過該平臺發送700多萬條涉網絡賭博及詐騙等相關內容的短信,非法獲利200余萬元。2021年6月29日,北侖公安分局組織30余名警力在江西南昌統一收網,成功抓獲犯罪團伙成員葉某某、劉某、徐某等8人,現場查扣作案手機29部、臺式電腦10臺、筆記本電腦3臺、汽車3輛,涉案資金近500萬元。2020年以來,上海警方曾打掉多個通過引流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的團伙。2020年8月底,上海警方抓獲利用網紅主播帶貨直播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抓獲50多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其中41人被依法逮捕。[7]2021年5-7月,上海警方破獲“集美直播平臺特大‘網戀殺豬盤’詐騙”案,抓獲236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該系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打著“游戲陪玩、戀愛交友”的幌子,利用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作為通道實施引流誘騙群眾,全國有2000多名群眾被騙,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8]
綜合分析“39SMS”“集美直播平臺”等案件,發現當前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從北侖“39SMS”案件中已經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來看,77%的團伙成員是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從掌握的線索情況來看,尚未歸案的近百名團伙成員中多數也是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團伙成員文化程度較高,與信息網絡類犯罪的技術性有關,沒有較高的文化程度無法掌握相關技術。另外,從戶籍上看,團伙成員的地域性明顯。例如,該案件中已經抓獲的葉某團伙9名成員除1人是河南籍外,其他均為江西籍。該團伙骨干成員大多有黑灰產業接觸史。
引流通道犯罪都是團伙所為,但這種團伙變化很大,團伙成員都想著自己怎樣賺更多的錢,往往由一個團伙中出走多個成員成立新的團伙,循環往復不斷地裂變。團伙成員的共同特征就是受一些非主流思想影響而好吃懶做,甚至在學校期間就通過網貸借款,習慣于提前消費,畢業后沉迷于互聯網,只能尋找和互聯網相關的黑灰產業的工作來維持生計。由于工資不高,又眼紅或羨慕黑灰產業集團的暴利,于是有著相似經歷的成員臭味相投,容易臨時糾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團伙。“39SMS”案就是由原先較大的團伙裂變后實施的,葉某團伙形成初期的4個骨干成員原先都在同一個黑灰產業里做業務員,他們先后跳槽組團、另起爐灶,后又拉攏原先的同事呂某輝入伙,使骨干成員增加到5個,團伙更加穩固。(見圖1)類似的情況在引流通道犯罪中較為常見,這也是此類犯罪目前處在爆發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1 “39SMS”平臺組織架構圖
1.租用境外短信通道。由于境內運營商強化監管,境內短信引流難度和風險不斷上升,租用境外短信通道規避監管風險的現象越來越多。從“39SMS”案來看,2020年8-9月,犯罪嫌疑人劉某、徐某華、吳某江等經過事先預謀,在J省N市的一個暫住房里成立工作室,開始承接境外涉賭涉詐短信引流業務,從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犯罪活動。他們先后通過技術上家劉某棟租用了美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泰國等國家的國際短信通道,然后在技術上家的幫助下,將私自搭建的短信平臺和國際短信通道對接,形成一個利用私自搭建的短信平臺引流涉賭涉詐短信的出口轉內銷渠道。(見圖2)

圖2 “39SMS”平臺引流運作圖
2.搭建平臺。犯罪人租賃境外通道之后,還必須利用自己的平臺才能實現向境內發送信息牟利。一般情況下,犯罪人利用的平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運營情況不斷完善或更換平臺和IP地址。從“39SMS”案來看,葉某于2021年1月中旬至1月底通過技術上家劉某棟搭建了平臺,然后租賃了一家網絡公司的服務器,平臺對應“花豹”和“樂信”兩個前端及不同的IP地址,通過這兩個前端鏈接進入引流平臺的頁面。后來因前面所用的平臺頁面設計比較老套、缺乏吸引力,葉某于2021年3月中旬至3月底又讓劉某棟搭建了一個新平臺,然后租賃另一家網絡公司的服務器,新平臺也對應兩個前端,分別是“藍鯨”和“飛豬”及不同的IP地址,通過這兩個前端的鏈接就可以進入新的平臺頁面。2021年6月,平臺被黑客攻擊而癱瘓,葉某再次聯系劉某棟更換了新的IP地址。
3.規避監管。由于委托方往往以短信發送數甚至是發送成功數來支付報酬,因而監管的有無、力度大小和效果好壞,都影響到引流收入。為此,引流通道犯罪人總是想方設法逃避監管以提高收益。但自從短信功能開通以來,隨著垃圾短信投訴量的增加,國內四大電信運營商逐步開展技術反制系統的建設,對惡意網站和敏感詞實施攔截,只是由于建庫成本較大,且又以省級為單位建庫,加上實踐中關鍵詞、敏感詞變化大、更新快,導致運營商攔截詞庫中的關鍵詞、敏感詞更新滯后,容易形成新的監管盲區。從“39SMS”等案來看,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下列手段來逃避監管:一是用繁體字、火星文;二是用諧音,轉換大小寫;三是拆分詞組,加標點或空格鍵等;四是對要發送的文本進行反復測試,從測試效果上研究如何規避監管;五是發送聯系電話、微信號、網址、QQ等鏈接,引導接收方進行二次引流。應當說,涉賭涉詐等短信能否引流成功,與監管、攔截是否有力直接相關。
“無利不起早”,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的動機就是為了輕松獲利。犯罪人往往通過特殊加密軟件登陸進行黑灰產交易的“暗網”,或者通過Telegram軟件,在賭博詐騙淫穢網站平臺上承接涉黃賭毒及詐騙等的引流業務,在國內互聯網上搭建短信發送平臺,租用境外電信網絡運營商的短信通道,向我國境內發送所承接的引流業務信息。以“39SMS”案為例,葉某等人通過Telegram軟件上的“關鍵詞”檢索功能,以“引流”“渠道”“短信”“數據”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找到需要推廣涉賭涉詐信息的客戶,在Telegram軟件上和客戶私聊協商需要發送的短信數量、短信內容,以及發送通道、發送價格,由客戶打款到葉某等人提供的賬戶里,葉某團伙就會幫助客戶制作短信文案、發送涉賭涉詐短信,或者提供短信發送平臺地址、用戶名和密碼,讓客戶自己發送涉賭涉詐涉毒短信。該團伙經測試發現,發送1萬條引流短信而獲得的收益,還不如找10個水軍注水獲益多。由此,該團伙承攬引流業務后往往只發送一小部分短信,然后通過找水軍制造發送效果,營造熱度,降低引流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
從社會治理層面而言,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誘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利用境外短信通道進行短信引流是一種新的黑灰產業態。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隨著科技和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一方面,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快捷支付等各種網絡新技術不斷涌現,在為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被犯罪分子利用,滋生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及管理漏洞作案的引流通道犯罪;另一方面,電信行業長期存在重業務發展、輕風險防范的傾向,一味追求行業利益,忽視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導致許多新產品、新業務一經出現即淪為違法犯罪的工具,甚至出現銷售渠道或相關從業人員在考核壓力和利益誘惑下鋌而走險,和卡商、料商、碼商勾結違規開卡出售、販賣用戶信息等,給黑灰產業發展提供土壤,助長了黑灰產業的發展。應當說,目前,此類犯罪仍然處于勢能集中釋放期,雖然國內短信平臺經過管控逐漸趨于規范,但是通過境外引流通道向國內發送信息又是一種新的業態。因此,打擊此類犯罪,從源頭上遏制網絡違法犯罪是當務之急。
1.監管的滯后性。國內四大電信運營商均沒有設立全國統一的監管機構,沒有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近年來,雖然省級運營商建有關鍵詞攔截庫,但都是被動式管理,往往是在有群眾投訴且投訴較多較頻繁的情況下,才添加新的攔截關鍵詞。這種被動式管理的滯后性凸顯,與變化迅速的電信網絡犯罪形勢不相適應,影響和制約了對電信網絡犯罪的預防控制。
2.監管的不平衡性。從各地短信發送成功率的大小來看,各地對境外短信監管的差異性較大,表現為有的緊、有的松,松的地方境外短信發送成功率自然會高些,緊的地方境外短信發送成功率就會低一些。以沿海地區某經濟發達省份為例,2020年1-4月,系統識別、攔截的準確率僅為29.82%,其中通信管理局為33.1%、移動為27.2%、電信為20.3%、聯通為19.1%。[9]由于識別、攔截成功率不高,近年來,該省份的電信網絡犯罪持續高發。目前多數垃圾短信實時治理系統是依據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短信息業務中心與短信息監控中心接口規范》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的《互聯網短信網關接口協議》、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的《短消息網關系統接口協議》、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的《短消息傳輸接口協議》等企業技術規范,在短信中心側建設短信息監控中心,實現垃圾短信實時治理。但在“39SMS”案中發現,當信息內容從簡體中文轉換成繁體中文或者火星文等時,竟然會讓原本多數垃圾短信監控中心能做到的“一條不漏”變成“一條不攔”,這在助長電信網絡犯罪的同時,也給涉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等短信息的攔截留下巨大的隱患。
從司法實踐來看,當前打擊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中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管轄問題一直是網絡犯罪案件偵辦中存在爭議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由于網絡犯罪的遍在性、危害性與傳統的地域管轄、級別管轄的沖突問題,群眾的報案地、舉報地與犯罪人服務器IP地址往往不一致,還有涉及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眾多群眾舉報案件的管轄認定問題。網絡犯罪案件存在以IP地址確定管轄的慣例,但犯罪人為逃避懲罰,經常變換IP地址,導致前后使用的IP地址不一樣,甚至利用多個IP地址來實施犯罪。由于管轄問題上的爭議多,推諉、扯皮現象多有發生,造成依賴共同上級指定管轄。有時甚至出現公安機關之間對管轄沒有異議,但報捕起訴審判時檢法部門卻對管轄提出了異議,要求省級公安機關甚至公安部出面協調指定管轄,而省級以上部門來指定管轄一般耗時都較長,容易造成指定管轄不及時,貽誤破案緝贓的最佳時機。
1.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人多具有較強的反偵查意識,犯罪手法往往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短信引流一般都是網絡犯罪的始發端,且往往伴隨著當前時政熱點和新手段的變化而變化,令群眾防不勝防。
2.團伙內部分工明確,尤其是犯罪鏈條上各環節獨立性強。例如“39SMS”案中的短信引流團伙成員內部管理嚴格,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各司其職,精細化運作,犯罪鏈條各環節相對獨立,均在客觀上增強了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的隱蔽性。
3.犯罪人為了躲避打擊,會頻繁更換短信平臺、更換IP地址、刪除服務器數據,這給公安機關確定犯罪嫌疑人、抓捕地點、證據收集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1.確定發送數量難。按照現有司法解釋,給非法經營境外短信引流服務定罪,需認定發送信息的數量(條數)。但是,實踐中存在從哪一方來確定信息發送數的問題,如果從接收方來確定,則因范圍廣、數量大,人數難以確定。以“39SMS”案為例,短信發送覆蓋范圍涉及到全國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的所有省(直轄市、自治區),很難準確認定具體接受信息的人數,同時,短信從發送到接收,形成一個閉環,較難確認接收到的短信為某個平臺發送的。此外,短信的唯一性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尚沒有形成共識和統一的認定標準,從而影響了證據認定。還有一種情況是,接收方刪除信息,導致對是否已接受到信息的認定困難。如果從發送方來確定,發送方可以用軟件來屏蔽發送條數,或者清空服務器數據,造成難以確認發送的條數;即便技術恢復數據,但犯罪人也會推脫抵賴;同時,如果服務器沒有來得及清空數據,犯罪人也會否認服務器里保存著的數據信息是他所為。
2.對于法律層面的發送數量,是認定發送成功的數量,還是認定已發送的數量,存在異議。如果認定發送成功數,則基于各國通信收費標準的差異,有時會發生利益倒掛現象。為避免因利益倒掛造成虧本,非法經營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的犯罪人會采取由網絡水軍操作等方式增加利潤。例如,組織水軍去所宣傳的平臺賭博;組織水軍去所宣傳的平臺點擊,增加流量;組織水軍與所宣傳的平臺客服聊天,虛構潛在顧客,營造宣傳效果;通過特定軟件更改IP地址,營造宣傳范圍很廣的效果;發展下線(下級代理),把自己所承接的業務交給下線去具體操作,自己提取一定比例的技術利潤。由于水軍的操作導致短信發送成功數很難準確認定,這常常成為法庭上控辯雙方及司法認定中公、檢、法三方分歧的焦點。按照刑事訴訟法的疑罪從無(輕)原則,實踐中會采取有利于犯罪人的做法,遇到存疑的可能會采取哪邊數據小則采信哪邊,從而存在放縱犯罪之嫌。
3.證據固定難。電子證據由于載體的特殊性,稍有不慎就會被損毀。此外,電子證據依賴的載體多種多樣,如手機、電腦、U盤、服務器等,加上實踐中各類科技公司對服務器、云存儲等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術層面的層層轉包,使得之后的辦案追查更加費力,如果查封扣押現場不能對應確定手機、電腦的具體使用者,特別是不能確定團伙骨干成員、首犯使用的相關電子設備,就很難形成對應的證據鏈條。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要強化系統觀點、法治思維,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堅持齊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10]當前,在對作為電信網絡犯罪重要一環和幫兇的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實施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時,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總體來說,社會上對治理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導致公安機關在治理中常常處于孤軍作戰的境地。境外短信引流通道不僅輸入涉黃賭毒及詐騙等電信網絡犯罪,還傳播暴恐音視頻、“法輪功”等邪教思想及其他各種反華思想和分裂國家意識,破壞社會政治穩定。同時,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在網絡犯罪中普遍存在,是網絡犯罪鏈條中的重要一環。為此,黨委政府、政法機關要高度重視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的治理問題,尤其是四大電信運營商作為大型國企,必須糾正重業務、輕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的傾向,切實履職盡責,守好崗把好關,盡可能實現“應攔盡攔”。
盡管受主權制約,無法對境外短信發送端進行監管,但可以在中轉環節和落地環節完善監管機制。要健全完善監管機制,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嚴格落實監管措施。
1.健全完善和嚴格落實電信領域的監管機制。要統一境外短信引流管理標準,加大巡查力度,主動監管。工業和信息化部要盡快出臺《互聯網短信網關接口技術規范》,統一技術標準和要求,改變目前運營商以各自的企業標準進行管理的混亂局面。要健全和完善電信網和互聯網國際出入口短信治理系統、電信網省際出入口短信治理系統。國內四大電信運營商要明確國際短信外包業務方的資格條件,提高準入門檻,禁止層層轉包,凡是發現外包方再轉包的要終止外包,涉及到黑灰產業違法犯罪的,要取消涉案企業經營國際短信業務的資格,對涉案的個人實行一定年限的從業限制。要酌情約談網絡電信運營商,督促履職盡責。各地公安機關在辦案中要關注引流通道監管問題,通過聯席會議機制,約談相關運營商,督促履職盡責。例如在“39SMS”案中,北侖公安分局發現本地聯通用戶接收境外涉黃賭毒及詐騙類短信較多,即以北侖區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名義約談北侖聯通分公司,由北侖聯通分公司向上級業務部門反映短信引流通道涉及的犯罪問題,提升攔截境外涉黃賭毒及詐騙等短信的效率,減少境外短信引流平臺對聯通用戶的騷擾;對北侖區域外的電信網絡運營商采取發司法建議函的形式,督促落實監管責任。
2.強化引流短信內容的審核與攔截。電信運營商應當在目前省級詞庫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關鍵詞攔截庫,省級運營商建分庫。實現實時全覆蓋的涉黃賭毒及詐騙、涉恐涉暴等違法犯罪內容的引流短信的識別與攔截,需要及時總結提煉和更新引流通道發送的短信的關鍵詞、敏感詞,使攔截詞庫里的關鍵詞、敏感詞能跟上引流短信內容的發展變化,進而發揮有效的攔截作用。要提高引流短信內容判斷的準確率和查全率,在提高機器智能審閱比例的同時,也要加大人工仲裁比例,實現保護公民個人隱私和治理引流犯罪的雙贏。要逐步建立以信息權屬為中心的內容安全和協同治理的機制,主動應對數據變革時代的內容安全需要。
3.按需開通境外短信業務。要對境外短信業務采取按需開通、資格審查的制度。將境外短信業務由目前各大網絡電信運營商普遍實施的用戶默認開通,改為柜臺受理、資格審查、按需開通,對于有親屬在境外就業、就學、就醫、定居、旅游等確需開通境外短信接收業務的,實施營業網點柜臺辦理或者APP人臉識別認證實名開通,在各大網絡電信運營商營業網點辦理的用戶,須憑自己的身份證實名辦理;對于沒有親屬在境外就業、就學、就醫、定居、旅游等實際情況的,原則上不予開通境外短信業務接收功能。此外,對于確需開通境外短信接收業務的,實行期限制度,超過期限需續延的,仍然須到柜臺辦理或進行APP人臉識別認證;沒有到柜臺辦理延續的,或未通過人臉識別認證的,或開通境外短信接收業務條件消失的,取消境外短信接收業務。如此,用戶既可以減少境外短信的騷擾,又可以避免掉入陷阱,成為詐騙對象,或者避免參與境外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
4.設立舉報獎勵制度。建立并完善用戶參與的引流短信內容治理機制,出臺措施鼓勵用戶舉報。對群眾舉報騷擾短信、涉及黃賭毒及詐騙短信,核實后予以一定獎勵,既調動群眾舉報的積極性,又可以不斷豐富攔截詞庫,使網絡電信運營商能實施更加有效的攔截和監管。
犯罪經濟學認為,風險與成本是影響犯罪發生的兩個重要因素,因而實踐中有“打擊是最有效的預防”之說。據此,通過組織有效打擊,提高破案率,發揮刑罰的威懾作用,可以提升境外短信通道引流犯罪的風險,增加其犯罪成本,抑制其犯罪動力,實現以打擊促預防之效果。
1.強化培訓。強化人才培養,發揮打擊隊伍的尖刀作用。短信引流通道類犯罪專業性很強,需要打造一支技術與法律均精通的偵查員隊伍。作為打擊主力軍的基層公安機關隊伍素質跟不上任務需要,為此,要高度重視基層公安機關專業隊伍建設,外引內培兩手抓,一方面引進精通技術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立足隊伍自身,有計劃地挖潛培養技術骨干。
2.拓寬案源。不僅要發動群眾舉報,還要強化職能部門的網絡巡察,切實發揮網信部門和公安網警的尖刀作用,建立全天候網絡巡察制度,及時發現境外短信引流通道違法犯罪線索。
3.技術協同。違法犯罪人建立短信引流平臺網站時,為了降低成本、獲取高額收益,通常會采用同一套網站模板和網站代碼自動生成一批短信引流平臺進行使用。這類網站存在代碼框架相似度高、代碼行為相似度高、代碼所用函數相似度高等特點。基于這些特點,對短信引流平臺網站代碼進行多維度分析,比如將網站代碼標題、網站DOM樹型結構、網站代碼函數離散度等和待檢測網站進行對比分析,識別出網站代碼架構相似度高的網站。基于公安機關認定的短信引流,平臺網站可通過網站代碼架構相似度進行拓線,爬取和分析網站代碼,在海量的網站中找到網站代碼高度相似的網站,作為線索分發給各地公安機關、通信管理機構、各大電信網絡運營商以及其他互聯網企業,協同打擊網絡犯罪活動。
4.深化打擊。要盯住線索,特別是對已破案件要深挖經營、全鏈條打擊,這樣才能杜絕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的漏網之魚。以“39SMS”案為例,北侖公安分局在辦案中發現了疑似葉某的黑灰產業人員近百名,對此需要進一步確認,及時將情況向上級公安機關匯報,并由上級公安機關發起集群戰役。
強化陣地管控,填補監管空白,消除治理盲區,健全制度,完善立法,著力堵塞監管漏洞,切斷互聯網短信引流平臺的犯罪鏈條。
1.將境外短信通道治理納入陣地管控,填補監管空白,消除治理盲區。出臺相關解釋,明確和國內電信網絡運營商對接的境外短信通道使用商也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定義的網絡營運者,屬地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據此將其一并納入網安陣地的日常監管,督促從業單位加強短信通道接入的審查,確保登記備案信息真實準確。要會同主管部門對運營商開展不定期突擊檢查,嚴查短信通道轉包行為,發揮高壓震懾作用,牢牢守住源頭防線。
2.完善立法,加強刑法規制。目前,通過境外短信引流通道向境內發送涉黃賭毒及詐騙等信息的行為構成犯罪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但按照其中第二百八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的量刑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也就是說,不管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的情節怎樣嚴重,犯罪人最高只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由于實踐中動輒發送數百萬、上千萬乃至上億條的非法信息,獲取的非法利益幾十萬、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之多,間接誘發黃賭毒及詐騙案件造成的損失更是驚人,因而總體而言,罪刑明顯不相適應。為此,筆者建議,完善相關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為提升打擊震懾力度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撐。司法解釋層面可以進一步明確短信條數的認定標準,比如明確以短信發送數為準,不管是否發送成功。程序上明確技術手段恢復軟件中記錄的條數可以認定為發送數。從定罪量刑的角度看,可以按照發送的短信內容,以特定罪名的共同犯罪論處。也就是說,發送涉賭信息按照賭博罪共犯論處;發送毒品類信息按照買賣運輸等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發送詐騙信息按照詐騙罪共犯論處。這樣可以適當提高量刑幅度,更好地發揮刑法的威懾和規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