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艷
(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24)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將創新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明確提到“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如果說在創新發展中,科技創新屬于核心,那么,科學普及便是創新發展的前提條件,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科普文獻尤其是科普圖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科普文獻主要指自然科學方面通俗易懂的讀物,比如數學、物理、生物、天文、醫學等方面的專業圖書;而廣義的科普文獻,是在上述條件下,還包含不同種類的實用技術圖書,以及一些社會科學以及科普類的文學作品等。在《中圖法》中,就把不同種類的學科科普文獻,添加到了對應的科普類目中。如,C社會科學總論下設“C4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N自然科學總論下設“N4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P天文學、地球科學下設“P1-49普及讀物”等。
科普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以下簡稱“科普閱讀推廣”),在本質上屬于閱讀推廣活動的一部分,與其他閱讀推廣相比,具有更強的科學性。科普閱讀推廣,主要是想要將各方面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有效地傳播,將科學的精神充分地弘揚出來,進一步加強全民的科學素養。日本講談社曾有一句口號:“要讓所有人的口袋中,都擁有一本科普書。”由此可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科普教育十分關鍵。
在CNKI(中國知網)中輸入關鍵詞“科普閱讀推廣”,搜索到62條關于科普閱讀推廣的文獻。在此基礎上輸入“公共圖書館”搜索到41條記錄,再輸入“高校圖書館”僅有13條記錄(2021年10月查詢)。通過以上數據得知,在CNKI中,研究“科普閱讀推廣”的文獻所占比例很低,并且主要集中在研究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中,而高校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的研究很少。為什么科普閱讀推廣在圖書館界,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推廣力度弱?制約這一活動推廣的因素是什么?高校圖書館是否有必要開展科普閱讀推廣工作?
基于這些疑問,筆者在太原科技大學大學生中做了問卷調查。
本文對太原科技大學1 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實收回1 000份有效問卷。該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具有真實性,能夠較為準確地、有效地反映調查內容的實際情況。
從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見表1)看,男生66.3%、女生33.7%;大一、大二與大三、大四比例基本相當,研究生13.2%;理科17.9%、工科74.8%、文科7.3%;學校專業以理工科為主符合實際情況,問卷真實有效。

表1 調查對象信息
(1)大學生在回答“是否喜歡閱讀科普類圖書”這一問題時,24%的人選“喜歡”,67%的人選“偶爾”,只有9%的人選“不喜歡”。選“偶爾”的人數偏多,作者分析原因,可能是專業課壓力大,深入科普閱讀的時間有限,這樣可以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進行書目推薦。(2)大學生在回答“是否有必要開展科普閱讀推廣”這一問題時,22%的人選“很有必要”,49%的人選“有必要”,29%的人選“沒必要”。選“有必要”的占了大多數。從以上數據可知,在學校開展科普閱讀推廣很有必要(見圖1)。

圖1 調查對象主觀思想
從科普閱讀推廣需求可見,大學生對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有需求(見圖2)。選生物、醫學的學生最多,可見現在的大學生也比較關注健康問題,其他則有填天文、歷史、心理學等;閱讀風格大都偏向于輕松有趣類型;推廣形式偏向于書目推薦和展覽,其他則有視頻、線上線下結合形式等。
被問到“是否愿意做科普閱讀推廣志愿者”時,31.7%的人選“很愿意”,53.6%的人選“再想想”,10.5%的人選“不愿意”。
從以上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在高校圖書館中很有必要開展科普閱讀推廣活動,而且要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專題閱讀推廣,知識領域要廣泛、風格要輕松有趣、形式要多樣,從而更易于被大學生接受。而且大學生也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閱讀推廣中,這樣可以給閱讀增加親切和快樂因子。
作者結合多年實際工作經驗和調查結果,對制約高校圖書館開展科普閱讀推廣的因素進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
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對科普閱讀推廣重視不夠,認為科普對象應該是未成年人或其他社會人群,而大學生已具備這一知識,不需要科普。其實不然,我國學子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科學素質結構存在明顯缺陷,而大學專業知識只是某一學科領域知識,大學科學普及側重于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擴展科學知識與能力、傳播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
高校圖書館館藏科普文獻資源匱乏,應加大補充力度。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讀者需求,加強重點、熱點學科文獻建設,實現科普圖書的推廣。
圖書館員可以借助國內外機構評選出的最具影響力的科普類圖書書單進行推廣,如獲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國外的“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等獎項的優秀作品。除此之外,還能夠通過一些知名網站的大眾評分、圖書銷售機構的銷量排名和權威學者及知名專家的推薦來進行推廣。
4.3.1 建設高科技素養的館員隊伍
在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圖書館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推廣過程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可是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都缺少具有高科技素養的復合型館員,這將形成高校圖書館科普工作開展的瓶頸。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加強館員培訓,使其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科技新動態、新趨勢,以提高館員科學素養;館員要能夠更快捷、更準確地向讀者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勝任新形勢下的科普工作。
4.3.2 招募大學生科普閱讀推廣志愿者
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類院校,在科普閱讀推廣中有其獨有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大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新思維和行動能力,可以組織培育大學生閱讀推廣人加入閱讀推廣,這樣既提升了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又為閱讀推廣隊伍輸入了新鮮血液。此外,高校的專家教授、專業教師是科普專業人才的重要孵化群體,應充分利用這些人才優勢為全方位開展科普工作提供人力資源保障[1]。
目前情況來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在高校圖書館設立得仍然較少,僅有少數人在個別部室兼任閱讀推廣的工作。人員少、專業性不強、缺乏統一規劃和頂層設計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往往是零敲碎打,無法形成系統性長效機制。由于配合不力,往往虎頭蛇尾,很難落到實處。因此設立專門的閱讀推廣部門勢在必行,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制訂完善的規章制度,從而實行統一規范化管理[2]。
經費不足一直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筆者相信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這一現狀總會改變,圖書館也會給讀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近年來,我國一直提倡高校圖書館要擴大服務對象,面向社會。雖然還在探索期,但已有少部分高校圖書館正在實踐中。
重慶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了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科普資源優勢,積極面向中小學開展以科普為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彌補了小學資源匱乏、設施設備不足的現狀,同時建立中小學科普閱讀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巡回科普游園,提高了高校科普資源的利用率和閱讀推廣工作的影響力,在實踐中形成了特色的科普閱讀推廣體系和聯動合作的多元閱讀推廣主體[2]。
高校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科技館、博物館、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等文化場所肩負著相似的使命,具有天然的緊密聯系。其資源可以共享、優勢可以互補,不僅擴大文獻資源的服務范圍,還使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得到延伸,多方合作,聯合推動科普閱讀推廣工作。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熱愛、了解科學,決定了它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在一個國家的科學發展過程中,全民素質的培養和終身科學教育至關重要,推廣科普閱讀的根本理念正是進一步增強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