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以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形成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優化新環境,不斷豐富完善的歷程證明:“一網統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極版,只有升級版。
以城市運行管理“一網統管”為目標,劃定從2022年到2025年的時間表,發布技術數據標準與建設指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印發《關于全面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通知》,決定在開展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和聯網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以此推動城市運行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大幅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抓住城市治理智能化的“牛鼻子”,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把分散式信息系統整合起來,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如果說政務服務的“一網通辦”是從企業和市民需求出發高效地辦成一件事,那么城市運行的“一網統管”就是從政府和管理者角度出發高效地處置一件事。《通知》吹響了從“一網通辦”邁向“一網統管”的全國號角,意味著城市智慧治理進入到縱深階段。如何以“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成為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課題。
這些年來,不少城市開展“一網統管”實踐探索,為全面建成城市運管服平臺積累了經驗。比如,有的城市“一網統管”平臺已集成多個部門的子系統、初步形成貫通市、區、街鎮三級,覆蓋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的城市工作體系。再如,在應用方面,有的以視頻AI對河道進行監管,實現對河道內亂扔垃圾、倒排污水等場景自動抓拍、自動報警;有的整合資源,多網格合一,打造社會綜合治理平臺,數據填報效率提升50%以上。以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形成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優化新環境,不斷豐富完善的歷程證明:“一網統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極版,只有升級版。
與此同時,實踐中的一些問題,提醒我們在今后建設城市運管服平臺過程中也要引起重視。城市各部門職能不同,存在數據共享不暢的現象;“一網統管”給城市部分老年人和數字化能力不高的市民帶來不便;對一些平時不常見的情況,“一網統管”還一定程度上存在“失靈”現象……問題就是方向,難點就是挑戰,如何在未來運行中持續優化“一網統管”,需要城市治理者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應革新。
全面建成城市運管服平臺,關鍵要在“協同”上做文章。隨著硬件鋪設不斷到位、數據系統集成持續打通,城市運管服平臺建設將從較為垂直的“應用”,轉向更具全局性的“治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擁有“一盤棋”意識,不僅需要智慧的城市大腦,還需要靈活的功能手腳。因而,在全面建成城市運管服平臺的過程中,既要做好規定動作——建設國家平臺功能,又要做好自選動作——結合各地實際建設省市平臺,自行拓展其他系統和功能,豐富應用場景。唯有通過技術的“耳聰目明”、機制的“血脈暢通”,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同步、業務協同,城市運行才能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才能干凈整潔有序、為民服務才能精準精細精致。
全面建成城市運管服平臺,根本是在“用”。城市運管服平臺不是多種數字技術拼湊起來的展覽品,而是新時代城市治理與政府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必須把這種創新優勢轉化為治理效果,決不能重建設、輕運營。各城市需要轉換理念,適應城市運管服平臺帶來的治理模式變革,同時要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城市運管服平臺成為基層干部高效處置事情的得力助手。實戰中管用是基礎,基層干部愛用是保障,群眾感到受用是目的。念好“用”字經,方能以“一網統管”助力城市在監管、服務、決策、治理等層面邁上新的臺階。
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建設城市運管服平臺,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原有智慧平臺基礎上迭代升級;不能四面出擊,而是階段性有重點地有序推進。唯有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聚焦事關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切身利益的高頻事項、關鍵事項,優化處置流程,提升處置實效,才能提升城市的“智治力”,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