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2020年2月17日,北京大學教師利用“北京大學在線課堂(Classin)”系統為大二學生在線遠程教授物理化學課程( 沈伯韓/ 攝)
我和家人在英國生活,但每年會抽出一段時間在浙江一所高校任教。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跨國交通極為不便,目前已在中國生活了幾個月的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在線辦事已經融入中國人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走向“深水區”。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我親身經歷了在線輔導課、在線大師課,甚至跨國在線公證,幫助普通人在這樣一個交通受限的時代,跨越地理距離,擁抱世界。
我在浙江授課的時候,學院領導提出一個設想:可否請一位英國學者為學校學生開個在線講座?
大約10年前,我曾邀請過這位學者來中國講課。當時,邀請國外學者來講課,需要主辦方先發邀請函,學者再拿著這個函去中國大使館申請簽證。如果他不住在倫敦的話,還要為此專程去一趟倫敦。申請簽證的過程本身也非常繁瑣:預約、填表、交費……
之后,學者還要舟車勞頓飛行12小時來到中國,再轉機或轉火車去某個城市,時差沒有倒過來就開始講課。 這里面所有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成本,都相當可觀,常常需要一個團隊才能操作完成。
但現在呢,只需要電子郵件聯絡好,再連接上遠程會議軟件就可以完成了。雖然遺憾缺少了當面交流的環節,但在線講座也有一個優點:傳播力性更強。
我當年邀請這位學者來中國講座時,最多一次的聽課人數也不過70人左右。這次在線大師課的后臺數據則顯示,一共有760名學生參與了課程,其中堅持聽完全程的有570人,是當年的8倍之多。如果再從本校擴大至更多學校,聽眾人數還會倍增。
在中英之間已經很久沒有直航的情況下,這次在線大師課幫助我的學生開闊了眼界,也為我們未來的授課模式打開了更多可能性。
不久前,我夫人決定在國內買房,由我負責辦手續,為此她需要寫一份委托購房公證書,經過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證后寄給我,我才可以實地操作。但等她去中國大使館預約時間時,卻發現因為英國疫情嚴重,使館暫不開放。
這個時候,我們看中的房子,又必須盡快辦理手續。正當我們非常苦惱之時,我偶然看到一條消息:3月17日,全國首例由駐外使領館與國內公證機構合作辦理的海外遠程視頻公證在杭州市國立公證處舉行。此次合作外交部、司法部高度重視,杭州市國立公證處作為全國遠程視頻試點公證機構之一,在保證公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打破時空界限,創新工作方式,運用“互聯網+”嘗試解決海外公民的辦證難題。
振奮之下,我試著聯系了公證處。沒想到,對方很快就安排了工作人員對接,并落實好具體的遠程公證時間,一樁原本無解的跨國“難題”迎刃而解。
中文里面,“危”與“機”相伴而行,意味深長。我相信,善于隨機應變的中國人,能夠最大限度的“用好”這場危機,為后疫情時代的征程贏得先機。